不久前,新加坡上市公司仁恒置地宣布,確認以105.2億元人民幣的總代價拿下上海楊浦81、83街坊開發權利。作為上海內環較大的一片棚戶區,完成拆遷后也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大面積純住宅用地。
僅土地面積就花費百億,仁恒置地拿下的土地未來貨值將幾百億,對于上海而言這樣的項目非常少見,這一次拿地也讓業界再度把目光聚集到舊城改造上。
城市更新時機
根據規劃,上海蔣家浜地塊的住宅部分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容積率2.64,總地上面積約18.3萬,其中住宅占17.3萬平方米。以住宅面積計算,樓板價超過60000元/平方米,且未計可能發生的利息。
此前,仁恒置地發起了總計129億的由上海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組織的銀團貸款,其中8年期85億的貸款用于105.2億的收購款,44億五年期的貸款用于未來的開發。以此計算,仁恒置地對于這幅地塊的總代價超過150億。
雖然代價有些超過仁恒置地此前預算,但是按照目前仁恒置地在上海的口碑和打造能力看,未來的溢價空間依舊有期待。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招商、華潤、保利、華僑城、萬科、佳兆業、瑞安房地產等房企都曾在舊改項目中獲益。
以瑞安房地產為例,其在上海的新天地項目就是有名的城市更新項目。1998年,新天地還是一個破舊的居民區,和很多上海的老公房一樣,這里面的居民住在非常狹小的地方。隨后,瑞安房地產進入開發,不斷拆遷,先后進行了新天地北里的動工和人工湖的動工。隨后新天地北里開放,人工湖和中心綠地建好,瑞安開始改造新天地南里和住宅項目,并開始自己的豪宅翠湖天地銷售。最后,寫字樓相繼動工,吸引了更多外資企業的入駐。
通過新天地的改造,瑞安房地產獲得了翠湖天地豪宅的“暴利”銷售,其用較低的價格拿到上海浦西核心位置的土地,并因此獲得不錯收益。
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曾給記者描述這樣的畫面:白領在寫字樓上班,下午在新天地喝一杯咖啡、逛逛街,雖然這些人生活在城市中,但是他們卻可以享受城市的繁華和寧靜,這就是新天地的魅力。
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呈現緩慢下滑的趨勢。一方面一線城市新增可開發土地不斷減少,另一方面相關政府在土地供應上較為謹慎,因此土地市場量降價升的勢態較為突出。雖然土地價格在不斷上漲,房價也并沒有那么快速地上漲,開發商的開發成本變得越來越高。
在這樣的環境下,舊改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和解決土地供應瓶頸的重要渠道,政府可以因此改善土地市場情況并提高城市中心的繁榮度,而房企也可以因此降低自己的開發成本。
雙刃劍
事實上,中國的城鎮化還沒有結束,一二線城市的人口吸引能力還在繼續,可是這里核心區的土地越來越少,城市更新迎來了黃金時期。
戴德梁行亞太區董事局主席張國正認為,在土地集約趨勢下,國內還是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經驗,挖掘更多利潤。比如東京和紐約,其工業用地占比不到5%,但是一平方米土地的產值是國內的兩倍。這意味著國內土地很多為閑置,工業土地上產生的價值還可以有很大發展的空間。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表示,過去城市中工業用地占地太高,現在則通過盤活工業用地、產業用地來變成住宅用地,或者通過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來增加土地供應量。在大城市控制人口的基礎上應該好好分析怎么樣來增加土地供應量,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事實上,目前城市更新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以市場為主導、政府做引導的模式,暨房企也需要進行拆遷工作,此類模式主要是深圳地區采用較多。另一種則是政府為主導,完成前期拆遷之后再進行土地出讓的模式。
研究認為,在舊改誘人的前景下,不少企業蜂擁而至,而舊改項目持續周期較長,資金占用時間久、成本高,對于企業的資金實力也是一大考驗,對于一些采用信托等高成本融資方式的房企來說,無疑壓力巨大。
以上海新天地為例,瑞安房地產將之打造成上海的地標。但是,新天地板塊的舊改速度非常緩慢,瑞安房地產開發的豪宅項目翠湖天地也因此不斷拖延入市,導致瑞安房地產資金周轉緩慢。
此外,很多城市更新項目立項前企業就開始激烈“廝殺”,甚至無序競爭。此前,深圳“南園新村”舊改項目一度引得佳兆業、萬科、卓越、海航、路勁等開發商的競爭,尤以佳兆業和萬科“斗”得最為激烈,項目最后被叫停,兩家開發商最終兩敗俱傷。
專家判斷,未來舊改市場將吸引更多的房企關注。但對于房企而言,顯然還需要更加謹慎選擇項目,才能規避上述風險。目前的舊改模式尚未成熟,未來這方面還有更多的創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