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零售行業最具朝氣的業態,便利店一直是這兩年低迷的傳統零售環境下熱議的話題和資本追逐的目標。而“無人便利店”概念不同于往常,阿里巴巴、宗慶后、創新工場……傳統零售企業、電商巨頭、資本和創業者的介入讓便利店業態沸騰起來。
據了解,6月底到7月初,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兩家無人便利店公司相繼宣布融資消息,兩筆融資合計超1.3億元。
一夜之間,無人便利店站上了“風口”,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已投入運營的一些無人便利店正經受著市場的檢驗。其中,上海的高溫天氣就考驗了一把繽果盒子,繽果盒子上海兩家店中的歐尚店就因高溫關停了幾天,就在上周五,重新開業的繽果盒子楊浦區店又因涉違建遭城管調查。
盡管上海首家無人超市開張以來一波三折,但絲毫沒有阻擋其擴張的步伐。據獲悉,目前繽果盒子已開門店共計10家。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兩家公司正醞釀的開店計劃中,短期內就多達上百家。
不僅是繽果盒子,7月8日~12日,在阿里淘寶造物節亮相的“淘咖啡”同樣賺足了眼球。
據了解,“淘咖啡”作為阿里巴巴首次公開亮相的無人店,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消費者只需打開手機淘寶掃描二維碼便可進入。掃碼通過閘機后,手機便可收起并不再取出。就像平時購物那樣,用戶可以隨意在店內選貨。離店前會經過一道“支付門”,通過后,用戶就會被自動扣款。
無人便利店版的“淘咖啡”,也被視為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嘗新。據阿里方面透露,這項技術暫時沒有商用的計劃,未來也不會像亞馬遜一樣開線下實體店,而是提供基于無人零售的一套解決方案。
除阿里巴巴外,眾多知名企業已瞄準無人便利店領域。立志向“大消費”邁進的家居賣場品牌“居然之家”,也跨界無人便利店,其無人便利店品牌EAT-BOX即將在7月中旬落地兩家店,分別位于北京東直門和世紀金源。
此前,據媒體報道,娃哈哈與深蘭科技達成戰略合作,簽下了三年10萬臺無人商店take go。就此,有媒體記者聯系娃哈哈方面,對方相關負責人透露,并非娃哈哈的行為,而是宗慶后胞弟公司的行為。此外,乳業大佬伊利也傳出計劃在2000多個社區內推廣和深蘭科技合作推出的無人便利微店的消息。
去哪兒前CEO莊辰超投資的便利蜂2017年2月開出第一家門店。隨后,便利蜂在北京多個區域開始拓展,至今已在北京開設了5家店。
6月底,創新工場宣布完成對F5未來商店的3000萬元A+輪融,后者是一家依托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后臺管理系統來構建24小時無人值守的便利店。
就該筆投資,創新工場華南區總經理、投資總監熊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便利店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期,無人值守的便利店可以比較容易地進行差異化切入,和市面上的業態來進行競爭,F5可以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大大縮減人力成本,而且單位面積的盈利能力較好,模式也比較有利于快速擴張。
“忽如一夜春風來。”無人便利店一時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知名企業紛紛介入的同時,資本和創業者也爭相入局。
那么,無人便利店究竟是風口還是噱頭?
對于無人便利店的發展前景,看好者有之,看衰者亦有之。
“最近關于無便利店的討論甚囂塵上,目前來看,大部分無人店的提出者還是以吸引資本關注為主要訴求點,無人店的概念多少有些噱頭的意味。”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王洪濤表示。
“目前的所謂無人便利店,都是在技術層面創新,商業層面來說并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比自動售貨機強不到哪里去。”鄰居董事總經理陶冶直言,技術的突破需要時間。
熊貓資本合伙人毛圣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站在VC的角度不看好無人便利店。“VC投資有它自己的模式限制,偏好市場規模大的項目,并且要求短時間內做到很大的量。但便利店即使是無人化,可能也較難快速爆發。”他舉了一個例子,全家是2004年進的中國,2014年開了1530家店才打平,說明這個生意很需要規模。
對此,有資深人士表示,“無人便利店是大趨勢,將會較快速度發展。首先,國內的便利店數量是不飽和的;其次,機器取代人工是各行各業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認為在便利店行業也存在這樣的機會;再次,無人便利店的面積大概30平方米,相比711、全家這種動輒100平方米大的便利店模式,無人便利店可以進入他們下沉不到的小社區、景區、工業區里面,進行差異化競爭,這種商業業態和場景,我們還是比較看好。”
理論上,無人零售比便利店等傳統零售具有明顯優勢:一方面人工成本明顯降低,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時“隨拿隨走”、無需排隊和收銀臺結算極大地改善了購物體驗,刺激了消費欲望;另一方面多項“黑科技”的緊密配合可以記錄、分析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數據的積累將帶來店家對客戶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客戶……
本文來源于中國商網,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