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內,連續兩家共享單車倒閉;共享充電寶儼然成了“飛不起來的豬”,正當資本家們拿著錢,為沒有好的項目發愁的時候,無人便利店卻借著“新零售”的光,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無人便利店風口已開啟
近日有可靠消息稱,阿里巴巴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將于7月初的“淘寶造物節”閃亮登場,目前該無人咖啡館正在現場搭建中。
據了解,“淘咖啡”是一個占地200平方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于一身,可容納用戶50人以上,實際容納規??呻S場地面積而增加。
消費者首次進店需通過“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購物完成后,用戶通過“結算門”,由系統自動完成扣款,交易結束。整個過程,可謂是完美還原了無人經營、自助消費的理想場景。
其實早在新零售的概念被炒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無人便利店的風便已引起了資本的廣泛關注。國外也已有不少地區已經開始了初步嘗試。
2016年初,瑞典首現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門,手機APP綁定信用卡進行支付的無人便利店“Nraffr”。該便利店主要針對住在偏遠的“大農村”瑞典消費者,所有款項按月結算。為了避免偷盜問題,該便利店將消費者手機APP與個人銀行卡綁定,只有信用記錄合格者才能掃開大門。只是目前Nraffr只開設了2家。
之后備受國外內電商和傳統零售商的廣泛關注的,便是2016年年底,亞馬遜在美國推出的Amazon GO無人便利店。Amazon GO主打的是“JustWalk-out”的購物體驗,消費者通過掃碼進、出店,在店內拿起商品之時,店內的傳感器、圖像識別系統等會將商品“放入”消費者的手機購物籃中,消費者在手機上完成付款即可。
根據近日Bloomberg的報道,亞馬遜正考慮將Amazon Go擴張至英國和歐洲,并已經向英國知識產權機構和歐盟相關部門遞交了與Amazon Go有關的商標申請。
包括日本著名的便利店“羅森”,也于去年同一時間,和亞馬遜的Amazon Go一起加入了推動零售自動化的行列。
據媒體報道,羅森已與日本松下電器聯合推出了全自動收銀臺技術,這套收銀系統里有一個特殊的購物籃可以檢測籃子中有什么商品,且計算商品價格,顧客只需將購物籃放在一個狹槽中,購物籃底部會自動滑出,然后將商品裝入塑料袋里,顧客通過現金或信用卡支付后便可直接取走。
之后,日本7-11和全家等5家大型便利店宣布,將在2025年之前引入無人收銀系統,在日本國內全部店鋪引進消費者自己結賬的自助收銀柜臺。
而今年5月份,韓國7-Eleven也推出了名為“7-Eleven Signature”的新型智能便利店,不過它的結算方式主要還是依靠用戶自己將商品拿到自助借款臺,將商品放在傳送帶上,由系統360度掃描條形碼進行結算,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無人便利店帶給消費者的便利。
雖然截止目前為止,仍沒有一個完善的無人零售智能系統、可適用于各個消費場景,但是根據目前無人便利店的擴展狀況,以及新零售概念的不斷深入,有阿里巴巴作為領頭人,相信國內很快將掀起一股無人便利店投資和創業的浪潮。
戰火已被點燃
其實,早在去年新零售概念提出之處,就已有人率先駛入無人便利店的“藍海”。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加入,無人便利店行業已初步形成競爭態勢。
2017年6月28日,創新工場宣布完成對F5,一家依托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后臺管理系統來構建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的3000萬元A+ 輪融。據了解,此前F5曾獲得創大資本2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以及TCL創投的 1000萬元 Pre-A輪融資。
根據創新工場華南區投資總監熊昊介紹,F5無人便利店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大大縮減了人力成本,單位面積盈利能力較好,模式和產能均有利于快速擴張。完成融資后,F5 計劃在 3-6 個月內開出 30-50 家門店。
緊接著,2017年6月30日,另一家無人便利店企業——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由紀源資本領投,啟明創投、源碼資本、銀泰資本等跟投。
據悉,繽果盒子是一家可規?;瘡椭频?4小時便利店,于2016年8月開始在廣東中山地區啟動項目測試,2017今年6月初落地上海、開啟針對一線城市的大規模人流測試。據官方介紹,在超過十個月的試運營期間,繽果盒子接待顧客數萬人,用戶復購率接近80%。
此外,在供應鏈方面,今年6月份繽果盒子還與全球十大零售商之一的歐尚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并為歐尚集團在上海鋪設了一家門店,而歐尚集團方面將充分調動其供應鏈及全球渠道資源,與繽果盒子共同完成無人便利店在華東地區的鋪設,以及在全球業務的落地。
據了解,此次融資完成后,繽果盒子 CEO 陳子林表示預計今年鋪設 5000 個網點,主要面向一線城市的高端社區。
而早前6月25日,娃哈哈也宣布與研發無人零售店鋪技術的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采購合同,合同主要內容圍繞該公司的支付系統“快貓智能零售系統”。自此從傳統的快消企業跨入無人零售的領域。
另有有消息稱,伊利也正計劃在2000多個社區內推廣和深蘭科技合作推出的無人便利微店,把自家產品直接打入最貼近消費者的社區消費圈層(高層住宅樓下以及小區內),根據需求共有大小兩個尺寸規格,大的有幾十平米,小的只能容納一家三口。據悉,目前,伊利已經在上海的三個社區內做試點。
今年6月初,北京居然之家也宣布將于今年7月開出無人便利店EAT BOX。
短短一周時間內,已有兩家無人便利店企業完成超過1.3億元的融資,再加上娃哈哈、伊利、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在一旁的推波助瀾,毫無疑問這將在無人便利店領域掀起一陣巨大浪潮。
實際上,不止是國內資本,連國外資本也對中國無人便利店這塊“蛋糕”蠢蠢欲動。
近日有媒體消息稱,日系便利店巨頭羅森即將推出一種免排隊、自助結賬的服務。顧客進入羅森,拿出手機,通過一款名為“火星兔子”的app,便能在繁忙的高峰時間段,免去排隊的困擾,優雅地買到心儀的商品。
有公開資料顯示,羅森此次推出的火星兔子上線于2016年初,2017年1月完成1400萬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經緯中國、創達基因;此前該應用已與華潤蘇果、家得利等大型超市合作推出自助支付業務。
據悉,目前這個自助結賬服務正在內測階段。7月,羅森將率先在上海香港廣場和萬象城這兩家門店進行試點,試點成功后,將重點從辦公樓門店開始推廣此項業務。
此外,據外媒報道,今年3月底瑞典初創公司Wheelys,在上海開設了一家由應用程序控制的無人售貨商店,這家原型商店將一周七天、每天24小時運營,通過手機APP實現全程自助購物,由AI通過攝像頭監控。
共享單車已進入競爭死循環的狀態,共享充電寶也頗有偃旗息鼓的趨勢,眼下無人便利店的戰火也已被點燃,是跟風還是看看再說,已儼然成了不少投資者和創業者眼下面臨的難題。
跟風還是觀望
基于共享單車的運營狀況,以及中國早期自動販賣機血淋淋的教訓,F君還是想以一句老話提醒大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最近死的兩家共享單車“悟空”和“3Vbike”為例,這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其實入場并不算晚,只是由于遲遲沒有融資,錯過了時機,但是又不甘心錯過風口,于是冒險自掏腰包去追風口,結果被無情碾壓成為炮灰。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首先在沒有足夠的資本之前不要盲目下注,除非你是先行者,有足夠的價值吸引資本,像摩拜和ofo他們在模式上搶占了先機,所以不愁沒有資本支持。
其次,要對行業和市場有足夠的了解。這個了解不是說,你靜靜觀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市場風向是怎樣的,而是這個市場有哪些玩家,他們背后有什么資源,與他們相比你又有什么?
尤其是在并非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情況下。若是已經失去了先機,不能找到可靠的聯盟者,或者能給彼此帶來資源互補的那一方,即使進入市場也只能在邊緣生存。沒有絕對的優勢,沒有后方的支持,單槍匹馬地闖入,對先行者、大玩家以及市場格局也不會產生什么重要影響,被踢出局只是早晚的事。
另一方面,則是對行業狀況有所研究,最好擁有一定的行業資歷。也就是說你要對零售業供應鏈、商業布局、運營管理套路等等有一定的深耕。
譬如F5 的無人值守便利店,這家便利店主要由四臺機器設備構成,而這四臺機械產品都是由F5自主研發生產的,經過 20 萬次測試后,機械臂的出錯率基本可以控制在萬分之一左右。從這一層面講,即使不是零售出身,但是有強大技術支撐,這就是競爭優勢。
包括娃哈哈和伊利,他們都是傳統零售行業出身,是具有多年豐富經驗的龍頭企業。所以這種僅限于商業模式而非跨行業的轉型,再加上自身對行業的了解,以及多年行業資源的積累,進軍無人零售就相對容易的多。
另一方面,根據目前現有的無人便利店運營情況,無人零售還是存在很多暫時無法解決的漏洞。
譬如Amazon GO便利店,當店內客流量大的時候、消費者脫掉外套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商品結算出錯的問題;雖然韓國7-Eleven通過將商品放在傳送帶上,進行自主掃描條形碼結算解決了這個問題,但說到底還是讓消費者扮演了收銀員的角色,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和高效。
包括羅森與日本的松下電器合作推出全自動收銀臺技術,這些都是依靠商品上的“電子標簽”(“電子標簽”能夠寫入商品信息并且借助機器讀取信息內容),但是據了解這些電子標簽的制作成本平均在1元左右,如此說來雖然降低了人工成本,但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況且還是要讓消費者在下載該品牌便利店的基礎上,這和共享單車一樣,你每接觸一個新的品牌就需要下載一個新的APP,隨著更多品牌的加入,消費者就需要無休止地完成下載、注冊、驗證身份、綁定等一系列負責的環節,從這一層面來說是極大影響用戶消費體驗的。
總之,在F君看來,無人便利店只是新零售的入口,它之所以受到關注只是因為人們看到零售行業正在發生變革,無人便利店作為其中的一種形態,它在未來生活場景中的確有無限的可能,但并不能視其為風口,無人便利店的商業模式還有市場待驗證。
本文來源于投資潮,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