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浪潮下,布局線下門店成為電商巨頭的一致選擇。繼推出AmazonGo、實體書店后,電商巨頭亞馬遜通過收購全食超市,繼續探索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模式。此外,國內電商巨頭阿里、京東、蘇寧等也紛紛入局,搶占線下地盤。
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
收購全食是繼推出AmazonGo、實體書店后,亞馬遜在線上線下整合擴張方面邁出的巨大的一步
6月16日,亞馬遜和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宣布,雙方簽署了最終合作協議,包括凈負債在內,亞馬遜以每股42美元全現金將其收購,較前一日全食超市收盤溢價27%,交易總額達到137億美元。
據媒體報道,收購全食是繼推出AmazonGo、實體書店后,亞馬遜在線上線下整合擴張方面邁出的巨大的一步。全食是美國最大天然食品零售商,已有456家門店。此外,這家超市出售的是有機食物,主要面對中上層消費人群。全食超市的營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生鮮水果、蔬菜和肉食,而在大部分超市,生鮮食品收入只占25%。
有分析人士稱,亞馬遜可能會將自己的無現金超市Amazon Go技術運用到所有全食超市門店,節約人工成本,使消費品價格下降,提升購物體驗。
國內電商布局線下
在中國市場上,以阿里、京東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對線下實體店的布局更早就已經展開
2014年年底,阿里巴巴就推出了“千縣萬村計劃”,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投入100億元,開設10萬家農村淘寶店。去年12月底,阿里巴巴旗下B2B分銷平臺“零售通”對外宣布,當月動銷商店數量突破10萬家。2016年阿里巴巴繼續加強對線下的投資,投資盒馬鮮生、入股三江購物以及私有化銀泰商業,線下支點逐步形成由點到面再到空間的一體化趨勢,利用線下人流量優勢形成線上線下互補,線下流量導流到線上,而線上超時空、空間的優勢結合線下資源形成線下線上融合的新零售,配合物流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投行伯恩斯坦分析師布魯諾·蒙特尼表示,阿里沒有收購一家零售商,但它已經入股了多家連鎖超市和購物商城——三江購物、聯華超市、銀泰、蘇寧。
和阿里巴巴一樣,京東方面也在線下布局。京東今年2月宣布年內將開設1萬家家電專賣店,4月發布了百萬便利店計劃。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稱,未來5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約50%在農村。據京東方面介紹,京東便利店貨源分為100%進貨和部分進貨兩種模式,店主在京東掌柜寶下單,由京東負責物流配送到店,而100%從京東進貨的便利店將得到京東更多的支持。
近來,蘇寧正忙著在各種渠道大力推廣蘇寧小店。據了解,蘇寧小店是蘇寧云商正式推出的便利店業態,由實體門店和獨立App結合而成。相比以往單純依賴電商通道,便利店能夠迅速拉近蘇寧與市場的距離,而這也是蘇寧實施“去電器化”戰略數年來,在業態組合領域最直觀的變化。泉州蘇寧品牌部經理陳揚平告訴記者,蘇寧在泉州有8家傳統門店和18家鄉鎮直營店,鄉鎮直營店面積較小,主要輻射鎮一級人群。蘇寧易購官網和蘇寧易購門店是互為補充的關系,線上選購產品方便快捷,并有網絡專供產品,是涵蓋家電、百貨、母嬰、服飾等綜合性網上商城。而門店則為消費者提供家電及3C產品的介紹服務及相關體驗,產品為常規型號,通過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實現線上線下的互為補充。陳揚平也表示,蘇寧小店首先在南京開店,重點布局一線城市,未來將在全國復制推廣,落地泉州的時間目前尚不清楚。
創造全新商業形態
線下渠道可帶來相對較好的用戶體驗,線上電商則可提供定制化的商品,兩者融合已成趨勢
不管是亞馬遜收購全食,還是阿里巴巴入股多家連鎖商場,或是京東的百萬便利店計劃、蘇寧小店等,都是電商平臺主動向線下布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俗話說商場如戰場,軍事策略對于商業來說總是有特別的警示意義。業內人士表示,從各大電商的線下布局之戰中看出,接下來的零售業變革將不僅是渠道的融合,更要創造一種全新的商業形態。
有分析師認為,中國電商整體已從最初的高速增長進入了較快增長期,整體增長趨勢放緩。而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在經過去年之前的高速增長后,增長趨勢逐漸放緩,電商現在不得不承受智能手機用戶紅利消失的壓力。
純線上發展增速放緩,線下領域或迎來機遇。隨著網民滲透空間收窄及標準品類滲透遇天花板,而非標品如生鮮,考慮產品消費特性及物流配送,需要結合線下資源如門店等發展,線下實體將被賦予新的時代價值:渠道價值、媒體價值、社交價值、場景體驗加持、倉儲配送價值。因此,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線下產業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新的增長點。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的線下渠道可以給消費者帶來相對較好的用戶體驗,而傳統的線上電商可以給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商品,但如果把其中任何一個單拎出來,似乎都無法契合消費者的最終需求。線上線下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尼爾森全球垂直零售總裁Patric Dodd也認同上述觀點,他表示,互聯商業時代已經來臨。消費者并非全部線上或線下購物,相反,他們采用混合方法,使用最適合他們需求的渠道。最成功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將站在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十字路口,利用技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管消費者想在何時何地、通過何種方法購物。
在現代發達的商業社會體系下,渠道革命對于零售業來說是一場“釜底抽薪”式的變革。無論是電商對傳統零售渠道的替代和改造,還是傳統零售商為應對而做的全渠道布局,線上和線下不斷走向融合,是對新消費時代渠道的一次全新闡釋。沒有線上的引流,線下可能還是一派死氣沉沉;而脫離了線下的線上,也猶如“空中樓閣”,根基不穩。阿里正是在通過各種營銷手段,把淘寶、天貓聚攏的龐大線上流量引流到線下的零售商,然后再利用支付寶把消費者的支付引回線上;通過線下商家的CRM和ERP將線上線下打通,獲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數據,再通過線上利用大數據反饋出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