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萬達院線實現票房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21%,市場份額13.8%,而在票房之外,也許另一項成績更值得我們去關注:2016年萬達院線的非票房收入達3 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4%,同比增長了101%。
在過分依賴電影票房的國內市場,這位老大哥開始強勢調轉船頭。
去年8月,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在媒體圓桌訪問上宣布“三年內實現非票房收入達到50%”的小目標還言猶在耳,而這份不久前公布的財報也證實了這家“行業巨無霸”,正穩健地行駛在既定航道上。
多年以來,萬達一直被定義為做線下售票和電影放映的傳統公司,依靠著充足的現金流,萬達廣場快速地瘋狂擴張,諸如大連奧納、廣東厚品等影投公司也被其大手筆地收入囊中,強大的院線渠道一直是萬達的底氣和根基。就算在票房低迷如去年的艱難時期,萬達還是以13%的院線票房占有率,一騎絕塵、坐穩行業大哥寶座。
但隨著院線紅利的減退、大觀眾對大銀幕的降溫,票房收入的天花板就在眼前,萬達順勢做出調整:2016年5月收購好萊塢電影娛樂整合營銷公司PropagandaGEM,6月收購影時尚,7月收購時光網。
在萬達參與宣發的片單里,《魔獸》、《長城》、《金剛:骷髏島》等均是爭議之作,但無一例外都賣座暢銷,當中的幾部進出口大片,更是在對外稍滯銷的情況下,在中國逆市獲得了商業成功。這似乎可以斷定,萬達在對待電影這一娛樂“商品”時,似乎較同行有更理智和精準的判斷。
未滿一年,曾茂軍再一次坐到了圓桌前面,繼續對媒體的追問一一作答,娓娓道來萬達非票房收入的小目標、無孔不入的矩陣式營銷,還有耐心回應外界對時光網、還有萬達正努力構筑的電影生態的質疑與好奇。
PART1 營銷矩陣
并購時光網,建立直播平臺,“一切皆有可能”
“比如說三四五線城市,對電視有依賴,那如何把當地電視臺廣告的成本降到最低?”
“電影衍生品在中國的空間是巨大的。”
Q:和貓眼、淘票票等在線售票網站相比,萬達矩陣式營銷的特點和優勢在哪里?
曾茂軍:第一,我們有十年的電影售票經驗和超過8000萬的會員粉絲,可以精準地了解受眾和他們的觀感;第二,龐大的線下流量。目前,萬達廣場在全國開業接近200個開戶中心,而且線下流量的停留時間是遠高于電商平臺的線上流量的。第三,萬達目前在全國超過200個城市都有分布,在各個城市都有渠道,最近幾年也專門打造了會員的線下俱樂部,會組織看電影等社交活動,增加用戶粘性。
另外,在營銷矩陣上的優勢也很明顯,我們除了有院線外,也有自己的發行公司、傳媒公司和時光網等,可以做更深度的整合。比如《魔獸》上映,我們就可以把廣場變成一個主題廣場,讓某一個節假日的活動,跟電影深度結合,把廣場的客流拉到院線。
Q:在互聯網,萬達院線有沒有收購別的網絡售票端的計劃?去年萬達新增的影院數和銀幕數都是史上最多,但萬達的票房市場占有率變化不大,萬達在市場占有率有沒有焦慮?
曾茂軍:沒有焦慮。去年開業的收購影城,大部分11、12月才真正完工。去年新增1萬塊銀幕,同比以前是多了,但就當年的趨勢而言是少的。去年如果不并購,萬達的市場份額就會下降。兩年前我們就布局時光網,在去年完成了全資的并購。所以未來我們一定會有自己的平臺。當然,我們的策略一定是既有合作,也有自己的。
Q:時光網的占有率并不高,如何把它做大?
曾茂軍:每個平臺都有它的定位。時光網目前在點評方面絕對行業第一,時光網A PP下載量將近1個億,有超過3000個影城的實名注冊,我們要讓它成為專業領域和影院經營的一個工具。我們正在推出新的評論方法和關注指數。
另外,在衍生品方面也是別人做不了的。今年時光網推出了國際版,就會有很多對接,包括直播、網絡院線,而售票只是一個終端。目前幾大電商平臺的售票都是貼補模式,做得越大補貼得越大。沒有解決盈利模式和用戶粘性的問題,這也是為何這些售票平臺都急于轉型。
我們作為一家線下公司,必須有自己的線上平臺。至于未來的競爭策略,一切都有可能。我相信這種變化會很大,畢竟未來的A PP會跟廣場有更多整合,比如你買衣服,我直接送你一張電影票,或者通過A P P搖一搖,就可以把電影票送到。單一的線上平臺,風險是很大的。
Q:時光網現在的經營狀況如何?
曾茂軍:萬達是做線下售票和電影放映的公司,所以大家打的標簽就是傳統公司——— 而傳統公司是不可以虧錢的。所以給時光網投10個億,明年虧損了,大家就認為你一文不值。去年時光網扭轉了虧損,已經開始盈利,可能是因為基數低,所以跟去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但說明我們找到了模式——— 未來,電影衍生品在中國的空間是巨大的。美國的電影票房收入都不到30%,電影賠了,后面版權、衍生品的收益很多都是盈利的。只是中國公司投資可能只有電影票收益,那你可能就賠了。
時光網今年有很多創新業務。首先是推廣了時光平臺——— 這也是唯一上線第一天就盈利的直播平臺。其次,時光網做有自己核心技術的直播,比如說多機位、4K高清信號,而且都是直接連接到線下流量的。例如《長城》那會兒做的百城聯動,全國100家電影院做了同步直播,也可以把演員和會場投到另一個地方的熒幕上,最大的好處是節約演員和導演的成本,只有直播能讓他們跟觀眾接觸機會更多。但這需要很高的帶寬,目前并不是所有影城都能做到。我們在四年前就把萬達所有的影城技術標準進行了優化,不具備條件的都改造,而新影城開業都具備這樣的條件。
另外,還有V R、A R技術和直播結合,這次《金剛:骷髏島》我們就結合了VR技術。
Q:在營銷矩陣內,五洲發行扮演什么角色?(注:五洲發行由萬達主導,聯合大地時代電影發行、廣州金逸影視傳媒、橫店電影院線共同投資的發行公司)
曾茂軍:五洲最大的優勢,是在全國接近100個城市有落地覆蓋的人員,我們會把很多活動和比賽帶到校園。我們會把全國各地的影城分類,同城的不同影城會有不同屬性,比如廈門集美大學對面的萬達影城就被定位成“學校性影城”,寒暑假票房差、學生屬于價格敏感群體,所以票價上要有優勢。而且他們白天有時間,晚上的白金場次則調出來給周邊市民,另外社區型影城,晚上九、十點后票房很好,大人帶完娃就去附近商場逛街。
Q:直播、發行、院線端,哪一塊最重要?是不是越接近院線端和廣場端,就越重要?
曾茂軍:不是,要看定位。比如渠道的選擇,什么樣的影片適合做硬廣,做多少?因為硬廣很貴,全國這么多城市做完就一兩千萬了。選一個公交站牌也很貴,北京這么多你選幾個?我們會根據觀眾的屬性,比如說三四五線城市,對電視有依賴,那如何把當地電視臺廣告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讓明星錄ID、給電視臺說一兩句話,電視臺可能就會興奮,然后再把物料、觀眾看電影的反饋制作成花絮放到電視臺反復播,這就會很管用。
一線城市可能對電視不感興趣,今日頭條的關注度更高。如果定位是女性為主,淘寶購物渠道上的推動作用更大。如果定位是18-20歲,那就從Q Q上推出來。當電影足夠大,如何降低營銷成本?比如給麥當勞、K FC做一些活動,借助電影去營銷他們的漢堡,他們也會愿意;能不能有好的創意給到合作伙伴?投放時間也很重要,比如說微信,發朋友圈早上7:30-8:00和晚上8:00最有效,換做9:00-10:00就沒什么用。
Q:在萬達矩陣式營銷中,哪幾個方面能做到高效協同?
曾茂軍:我們主要通過互益機制。首先是分級,對電影有預估,哪種類型可以達到什么量級,不同量級的電影要整合的資源不一樣。分級后,我們就會把資源共同投入,按照過去的模式,比如《金剛:骷髏島》上映的時候,萬達旗下的院線、影視公司、傳媒公司,包括時光網、發行等等,這5-6個公司每人出一套的營銷全案,然后我們再現場討論,這個影片的目標客戶群是什么?如何定位?影片最大的賣點是什么。
圍繞這幾個賣點,我們把營銷方案整合。接著是相應的分工:誰去負責落地?每周例會回顧影片,要達到規劃的票房,我們會在網上有相應的指數,比如百度指數、各個平臺的想看指數,這些基本上能符合電影票房的趨勢。之后,再回顧之前預計的搜索指數,預計各類想看指數能增長多少。如果達到目標,就說明營銷方案有效;如果沒達到,哪個環節有問題,進而調整方案。另外,影片不同的階段,重點也會不一樣。
PART2 新近案例
《魔獸》和《骷髏島》都“定位準確”
Q:《長城》、《魔獸》、《金剛:骷髏島》票房都挺好,過了10億。您覺得這三個成功案例的共性在哪?
曾茂軍:第一,影片定位準確,這最關鍵。比如說中美票房反差極大的《魔獸》,我們并不認可北美拿來的營銷方案,他們把《魔獸》定位為面向普通觀眾。但我們認為《魔獸》的玩家數量足夠龐大,中國當時就有超過3000萬玩家,我們認為要把他們一個不落地算進去。第二,《魔獸》是群體性事件,對很多人有超過十年的情感。《魔獸》能把新舊朋友重新聚集,很多人就會去二三刷。我們把全國各地很多的影城和廣場都布置成《魔獸》主題,甚至還專門請了《魔獸》C osplay……很多游戲玩家是拿著《魔獸》的玩具,穿著《魔獸》的道具到電影院來的,觀眾最后為情懷買單。
Q:《長城》的口碑不像票房一路飆升,你們怎么拉回?
曾茂軍:其實在上映前就預料到的,張藝謀導演的藝術成就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再加上大家會用藝術電影的標準,來評判他的商業片。但也有很多人喜歡張藝謀導演的,我們則要把他們找出來。《長城》做了很多精準營銷。春節期間有深度的調研,年齡偏長的人對張藝謀很認可,元旦后,營銷的重點就放在五六十歲的觀眾,甚至很多活動是針對買菜大媽的,實踐證明絕大部分年長觀眾對《長城》是認可的。定檔12月18日,也是考慮到它會成為圣誕檔最好的影片。再加上賀歲檔國產電影總體偏弱,元旦之后也沒有對手能與之抗衡,所以《長城》持續了很長時間。
Q:美國人認為《長城》沒有達到預期。在中外合作方面,萬達的策略會做出調整嗎?
曾茂軍:我們預計票房會超過3.5億美元,這里中國大概占1 。7億,海外的票房差不多能達到預期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合拍片還是成功的。但商業角度,因為《長城》的投資相對較高,可能我們沒賠錢,但也沒賺太多。所以未來對于同類型電影,要控制資金,如果《長城》的成本在1億美元,那就非常好了。
另外,去年全球票房超過3.5億美元的電影并不多。很多人的心態也不太正常。國產電影走出去,大家應該先盼著他好,這會給中美電影合作探很多路。《長城》給到導演發揮的空間可能不夠,但要想有工業體系,一定不可能每個人都自由發揮。其實所謂工業體系,最主要的就是風險控制體系。
Q:在營銷角度,萬達選擇合作影片的標準是什么?另外,還有哪些合作模式?
曾茂軍:第一,盡可能選擇量級較大的電影,至少要過億,比較有影響力。第二,品質一定要好。這樣做營銷才是錦上添花,因為影片的本質是沒法變的。第三,選擇好的合作伙伴,如果他有持續的影片產出,可能就會簽影城戰略合作。作為一家了解觀眾的企業和資源投入方,如果越早參與其中,越有優勢。
比如《情圣》,我們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現在看到的版本和最初差了20分鐘,變成了中年危機的主題。另外是檔期。我們覺得元旦檔非常好,我們分析這部電影并不適合原定的春節檔,帶著老人和小孩去看男人出軌,不合適;這個電影也可以走長線,同檔期競爭對手不多,雖說有《星戰》,但題材不沖突。而且中國人是沒有《星戰》文化的……中國已經很久沒有高品質的喜劇電影了,這幾個因素結合,《情圣》肯定是匹黑馬。
Q:今年的整體市場,觀影熱情低迷不少,怎么應對這個挑戰?
曾茂軍:其實不能說觀眾的觀影熱情低。2016年同比2015年的觀影人次增長了8 。9%,票房是3.73%,平均票價下降了5%。去年的調整是好的,有利于中國電影走得更長遠、更理性 。快 錢 帶來行業的浮躁,首先提高了演員的成本 ,所 以 現在很多影城付不起。二是提高了營銷費用。第三,行業里搶人、挖人的現象頻生,人員團隊的穩定是一個問題,全國新注冊了1000多家影視公司,已有的電視劇制作公司超過了1萬家,其實這個行業是很小的,不應該存在這么多公司。所以,造成了每個公司里,真正業務能力強的人很少,過去可能有60個人,被挖了就分散到不同地方了,大家形不成合力。今年,我認為全年的票房和觀影人數增長都應該在15%-2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