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特色小城鎮,重慶大有可為!”重慶市城鄉建委村鎮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近年來,重慶市出臺系列扶持政策,以市級中心鎮為突破口推動小城鎮建設取得有效進展,為下一步打造更多特色小城鎮奠定了堅實基礎。
110個市級中心鎮基本實現“561”工程全覆蓋
“小城鎮是城市之尾、農村之首,是重慶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石。”市城鄉建委村鎮建設處吳鑫說,重慶早在2003年市委二屆三次全會就提出: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要求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
2007年,重慶將萬州分水、黔江濯水、大足龍水、九龍坡白市驛等“三水一驛”4個小城鎮作為市級重點示范鎮,探索完善小城鎮建設發展模式。2010年,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中心鎮建設的意見》,確定了110個市級中心鎮,并從資金、用地、金融等方面明確了系列支持政策。
2010年至2016年,市財政設立中心鎮專項資金,累計投入專項資金30億元,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則,重點支持各中心鎮實施“561”工程。“5”即“5個1”:1個綜合性市民廣場、1條繞城公路或過境道路改道、1座水質達標的自來水廠或站、1座簡易污水處理廠、1個垃圾收運處理系統;“6”即“6個有”:有1個完善的鎮級衛生服務體系、有1個公共文化活動中心、有1所福利院或敬老院、有1個品牌超市、有1個農產品交易市場、有1個汽車客運站。“1”就是1條特色商業街。
到去年底,“561”工程在110個市級中心鎮基本實現全覆蓋,切實改善了這些中心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使其承載功能更加完善,示范帶動效應更加明顯。
特色小城鎮建設揚帆啟航
國家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后,重慶立即啟動相關工作。吳鑫透露,重慶現已從110個市級中心鎮中遴選出35個市級特色小城鎮,并調整市級中心鎮建設補助政策,重點用于特色小城鎮建設補助。
與建設市級中心鎮有所不同的是,專項補助資金的使用將引入競爭機制,將根據各鎮項目實施進度、實施效果、群眾滿意度等績效評價的結果進行分配。另外還引入能上能下的淘汰機制,部分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鎮將被淘汰出市級特色小城鎮名單,取消專項補助,部分表現突出的鎮可被新增入市級特色小城鎮名單。
在使用方向上,專項補助資金將以環境綜合整治為著力點,以加強規劃引領、加強風貌整治、完善城鎮功能、完善園林綠化、完善人居環境等“兩加強三完善”為主要內容,著力解決規劃建設品質不高、功能不足、特色不顯、配套不夠、環境不優等突出問題。
“我們建設市級特色小城鎮,更多的是起到一種引領示范作用。”吳鑫說,現在,重慶不少區縣也開始大力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如榮昌區就依托當地的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重點打造安陶小鎮、夏布小鎮、萬靈古鎮三個特色小城鎮;江津區則設立了首期30億元的新型城鎮化專項基金,對原5個市級中心鎮每年每鎮投入1000萬元,16個一般建制鎮每年每鎮投入500萬元,55個撤鄉并鎮后仍在趕集的老場鎮每年分別投入50萬元-100萬元,連續投入3年。
吳鑫表示,重慶將深入推進特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力爭到2020年建成一批空間美、街區美、生活美、風景美、生態美的特色小城鎮,創建3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美麗宜居的中國特色小鎮。
需要從大視野著眼大戰略著手
“推進特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只是一項先導性、基礎性工程。”吳鑫認為,要推動重慶特色小城鎮建設取得更大成效,還需有關部門、單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從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形成更加有力的支撐體系。
一方面,要從大視野著手,從重慶五大功能區域布局、一體化城鎮體系來明確小城鎮的功能定位,使其融入重慶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更好發揮連接城鄉作用。與此同時,還要發掘小城鎮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資源,抓住獨特的核心優勢,將其放大、延伸、強化,做成品牌。江津區四屏鎮作為一個新設立不久、默默無聞小鎮,此次能被列入西部百個特色小城鎮名單,就在于抓住了富硒富氧這一獨特的核心優勢資源。
另一方面,要從大戰略著手。推動小城鎮成長的“力”,一靠自然人文資源稟賦、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產業發展水平等先天基礎條件,二靠物資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等后天因素推動。即使是前期扶持力度較大、發展基礎較好的110個市級中心鎮,目前仍普遍存在缺產業支撐、缺融資渠道、缺用地指標、缺專業人才等突出問題,內生動力和外生動力均不夠有力。為此,有必要從大戰略著手,對特色小城鎮建設進行綜合施策、一鎮一策,把特色小城鎮打造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
本文來源于重慶晨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