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發展
2017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將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以及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審議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今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加快居住證制度全覆蓋。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建筑業改革發展,提高設計水平和工程質量。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徐鈞健委員:特色小鎮建設一定要讓百姓安居樂業
“特色小鎮要有特色,要因地制宜,要實事求是,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千萬不能盲目跟風。那么到底要有什么特色呢?”徐鈞健拿著提案告訴記者:“特色小鎮一定要有自己堅持的產業特色。”
“特色小鎮一定不能只是給一個‘特色’的命名。如果一個小鎮沒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它將很難長久興榮下去。對于一個城鎮來說,必然會產生人口的集聚,通過產業興盛來帶動百姓安居樂業,才是真正惠民的政策,這也是發展特色小鎮的根本目的。”在徐鈞健看來,落實到百姓利益的政策才是務實的好政策。
為避免“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的造城、造鎮計劃,徐鈞健在提案中建議,全面清理上一輪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中的不良工程,必須堅持有特色產業基礎,堅持科學、客觀的特色小鎮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特色小鎮資金投入和使用監督體系,建立更為公開透明的社會監督機制,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公開、公正、公平程度。
政協委員張連起談特色小鎮發展
羅祖亮:全國人大代表、大湖產業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
加強規劃審批,妥善解決資金和土地等發展要素問題,建立監測評估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國家有關部委去年也下發通知提出,2020年前,將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在政策紅利下,眾多地方政府和地產企業開始涉足這一領域。然而,在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難題仍未解決的情況下,如何積極穩妥地推進特色小鎮建設,防止出現一哄而起、千鎮一面,乃至泛地產化的現象,是各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必須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
羅祖亮建議,加強對特色小鎮的規劃審批,量化產、城、人、文、景、旅游等方面的客觀標準,嚴格審核把關,增強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特色小鎮的建設資金可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提供政策供給、規劃引導、審批服務等方面支持,最大限度優化資金環境,提高企業的積極性。鼓勵在集體土地供應上進行探索,使特色小鎮建設朝集約化、節約化、緊湊化方向發展。建立事先、事中、事后的監測評估制度,對于打著特色小鎮的名義占用土地、浪費土地資源、污染環境的,應依法予以嚴懲。
韓軍代表:讓更多特色小鎮成皖南“珍珠”
新安晚報訊:靈芝小鎮、宣硯小鎮、宣紙小鎮、揚子鱷小鎮、查濟小鎮……3月4日下午,全國兩會期間,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在安徽代表團駐地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宣城市委書記韓軍,提及宣城的發展建設,他如數家珍般提到了宣城市內的一個個特色小鎮。他說去年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特色小鎮建設,一批文化旅游類特色小鎮正在規劃建設中,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培育,爭取在未來幾年,宣城市還要打造2到3家5A級景區。
打造特色小鎮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
“去年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特色小鎮建設,并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用地保證、資金支持等方面。”韓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去年宣城市出臺了《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培育創建的實施意見》,在用地保證方面,對列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且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特色小鎮,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由市和縣(市、區)按照8:2配套比例給予保障。在資金支持方面,宣城市財政設立5000萬元的專項資助基金,對年度考核合格的市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給予一定專項資金補助,另外在融資、項目、人才等方面也出臺了具體支持措施。
“目前宣城市正在重點打造17個特色小鎮,今后還會推出更多的文化旅游類特色小鎮。”韓軍對記者說,宣城市已確定宣酒小鎮、敬亭山小鎮、揚子鱷小鎮、徽州味道小鎮、宣紙小鎮、桃花潭小鎮、查濟小鎮、靈芝小鎮這8個特色小鎮作為市級首批創建類特色小鎮,同時將徽商故里小鎮、甜蜜小鎮、古南豐黃酒小鎮、樹木博覽小鎮、富氧民宿小鎮、雕刻時光小鎮、養老小鎮、馬頭小鎮、宣硯小鎮列入培育名單。
“每一個特色小鎮在規劃建設中,我們都依托當地的優勢資源,讓每一個小鎮都保持它獨有的特色,可以說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韓軍對記者說,全市特色小鎮緊緊依托當地的優勢產業,確保在產業特色、生態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方面不重復、不雷同。未來宣城還會推出更多的文化旅游類特色小鎮,它們在生態保護、文化挖掘、產業集聚、創新升級以及打造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再打造2到3家5A級景區
“宣城的旅游資源很豐富,但比較分散,現在宣城境內有一家5A級景區,在這個基礎上,未來幾年內,宣城會爭取再打造2到3家5A級景區,讓這些5A級景區成為旅游的制高點,從而帶動周邊旅游資源的發展。”韓軍對記者說, 宣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鄰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黃山,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宣城還是中國文房四寶之鄉以及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旅游資源相當豐富,目前擁有1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2家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5A級景區。
豐富的旅游資源給了宣城做大做強文旅產業堅實的基礎,在宣城,文旅產業被作為全市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加快培育。
積極申報揚子鱷國家公園
“揚子鱷也是宣城的一塊‘招牌’,如何做好這方面的文章,一直是宣城市政府關注的重點。”韓軍說,中國鱷魚湖景區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宣城市南郊。為加快推進中國鱷魚湖景區改造升級,打響“中國揚子鱷之鄉”品牌,宣城市委市政府將“揚子鱷旅游開發工程”列為全市文化旅游八大重點工程之一。中國鱷魚湖現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青少年科普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城市研學旅游基地。揚子鱷棲息地已進入世界自然遺產的后備名錄。
“宣城市正在向國家林業局積極申報揚子鱷國家公園,但由于核心保護區的面積不夠大,還有很多籌備工作要做。”韓軍對記者說,他在去年就曾建議,加快推進生態文明的治理,支持安徽開展國家公園的建設,特別是支持宣城申報揚子鱷國家公園,不過就目前看,還有很多籌備工作尚未做到位。
做好皖南“川藏線”開發管理
“以120公里皖南‘川藏線’為試點,積極做好全域旅游的大文章。”采訪中,韓軍特別提到了位于宣城境內的皖南“川藏線”,他說, 皖南“川藏線”涉及涇縣、寧國、宣州、旌德四個縣市區,輻射幾千平方公里,海拔較高,地勢險峻,沿途風光優美,路線曲折環繞,圍繞這條線路來休閑探險的自駕游迅速升溫, “在這個區域里,板橋自然保護區、青龍灣、水墨汀溪等所有景點都將按照全域旅游項目要求來建設,多層次,點、線、面系統推進。”
韓軍說,皖南“川藏線”有著很高的旅游價值,宣城通過統籌規劃、科學布點,讓游客能有效分散于沿線,同時做好交通、飲食等服務保障工作,并要求相關縣市區積極主動,各顯其能,共同做好“川藏線”的開發管理,“讓游客走進來、留得住、玩盡興,積極發展沿線‘農家樂’、民宿等產業,堅持規范化、標準化,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并進一步彰顯地方民俗特色。”
打造生態建設的“宣城樣板”
“宣城一直堅持‘生態立市’,綠色和生態依然是我關注的主要內容。”韓軍稱,他在今年兩會期間,還就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呼吁和建議。
韓軍說,近些年,宣城一直在加快生態城市建設,先后獲評全省首個“省級生態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均達60%左右,“生態城市建設離不開生態環境的治理,生態環境的治理包括大氣治理、水環境治理、土壤治理等方面的內容。”
“生態環境的治理其實是全空間的治理,要加快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宣城樣板。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韓軍對記者說。
哈明江代表:打造醫養結合下的健康旅游特色小鎮
長城網北京3月5日訊(特派記者 楊雅荃)“我們鎮存在老區改造的需求,也有新區建設的任務,我們要想有發展,必須謀劃出屬于自己的特色路。”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住冀全國人大代表、獻縣淮鎮中街村黨支部書記哈明江帶著任務來“取經”。
“獨生子女父母養老難的問題越來越普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有消費能力,但是受養老硬件、軟件的限制,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存在人口老齡化現象,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提升養老產業的服務品質很有必要。”哈明江代表表示,結合淮鎮中街當地特色和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將會有力推動當地的發展。
哈明江代表說:“我們鎮是少數民族聚集地,不少村民對農業種植興趣不大,發展服務業能帶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我們也具備發展旅游的優勢,交通相對便捷,還有天然的地熱資源,可以開發溫泉等項目,我們鎮發展旅游業前景很不錯。”經過長期的調研,哈明江認為發展農村旅游服務業,不僅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2016年首屆河北省旅發大會推動河北旅游業跨越發展,不少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近年來,河北旅游發展突飛猛進,我們也想搭乘這班快車,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哈明江代表認為發展旅游業需要多借鑒好的經驗,也要聽取他人意見。
“無論是發展醫養結合還是特色旅游,提高當地老百姓的收入,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哈明江代表說,對于發展特色旅游,他們不僅會借鑒好的經驗,更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走出屬于自己的特色健康養老旅游小鎮打造之路。
張天任代表:特色小鎮建設應確保“一鎮一風格”
“實踐證明,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有利于破解空間資源瓶頸制約,有利于解決有效供給不足問題,有利于促進高端要素聚合,有利于改善人居環境,是經濟新常態下加快區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
今年的全國兩會,張天任將提交《關于進一步加快特色小鎮培育打造創業創新新平臺的建議》(下稱《建議》)。
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2014年,浙江省首提特色小鎮概念;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從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大局出發,作出了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重大決策。
目前,浙江省省級重點培育的特色小鎮已有兩批79個,涌現出了像杭州余杭夢想小鎮、山南基金小鎮,湖州長興新能源小鎮、絲綢小鎮,嘉興桐鄉烏鎮互聯網小鎮、紹興越城黃酒小鎮、麗水龍泉青瓷小鎮等眾多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
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受到了中央的關注與認可。
2016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
張天任認為,特色小鎮在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如有的地方存在認識誤區,對特色小鎮的獨特內涵把握不夠,把特色小鎮完全與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園區,與傳統意義上的景區和鄉村等同起來;有的地方不夠重視產業特色培育,小鎮與小鎮之間產業雷同度過高,造成同質競爭;有的地方改革創新不足,跳不出傳統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為此,張天任提出了四條具體建議。
一是始終堅持產業為基。
張天任認為,特色小鎮的核心元素在于產業特色。建議各地在加快培育特色小鎮的過程中,統籌布局,加強指導,支持特色小鎮緊扣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立足自身特色資源優勢發展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特色產業,進行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力求產業“特而強”。
二是積極推進功能融合。
《建議》稱,特色小鎮的功能是多元融合的。建議在加快培育特色小鎮的過程中,除做強做特產業功能外,要注重發掘文化功能,匯聚人文資源,形成文化標識;嵌入旅游功能,挖掘旅游題材,豐富旅游元素,力求打造成高級別景區;夯實社區功能,樹立“小鎮客廳”理念,完善醫療、教育和休閑設施,推進數字化管理全覆蓋,確保“公共服務不出小鎮”。通過對這些功能的深挖、延伸,真正產生疊加效應、推進融合發展。
三是充分彰顯風格魅力。
張天任還建議,高起點、高標準地做好特色小鎮的整體規劃和形象設計,多維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態特色,打造“精而美”的“高顏值”小鎮,確保“一鎮一風格”。
具體體現在:面積不貪大,空間集中連片;建筑不追高,強化建筑風格的個性設計,讓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時尚、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速度不圖快,堅守生態良好底線,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基礎,使綠色、舒適、愜意成為小鎮常態。
四是高度重視改革創新。
《建議》還指出,特色小鎮要實現高質量、內涵式建設,根本動力在于改革創新。
因此,建議進一步突出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給予小鎮獨立運作的空間,引入有實力的投資建設主體,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進一步強化制度供給,可推廣實施“創建制”,重謀劃、輕申報,重實效、輕牌子,寬進嚴定、動態管理,不搞區域平衡、產業平衡,形成“落后者出、優勝者進”的競爭機制;實施“期權激勵制”,政策扶持從“事先給予”改為“事后結算”,對于驗收合格的給予財政返還獎勵;實施“追懲制”,對未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實行土地指標倒扣,確保小鎮建設質量。
本文來源于中國網綜合,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