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萬科舉行內部會議,宣布萬科地產、印力兩個團隊的整合事宜,一天之后,新的人事變動消息傳出,印力董事長丁力業將接替丁長峰成為萬科商業新負責人。
去年8月,萬科以130億元大手筆拿下商業地產企業印力集團的時候,很多人就在納悶:一直以來并非萬科主流業務的商業地產板塊難道會有新起色?
時隔6個月之后,萬科再出新動作,近日萬科舉行內部會議,宣布了萬科地產、印力兩個團隊的整合事宜,一天之后,新的人事變動消息傳出,印力董事長丁力業將接替丁長峰成為萬科商業新負責人,同時升任為萬科副總裁,樹起大旗重整萬科商業。
顯然,在萬科長達三十余年的發展當中,商業地產從來不是主角,很多時候甚至連配角也稱不上。在萬科收購印力、丁力業接任萬科商業新任掌門人之際,萬科商業地產未來發展格外引人關注。
消息傳出后,萬科方面確認,丁長峰是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目前主要負責滑雪場業務和萬丈資本;丁力業是印力集團董事長,印力是萬科商業物業的主要平臺,相關整合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發展存分歧 “改良者”下課
曾幾何時,萬科商業地產就像一張白紙,王石意不在此,然而卻得到了萬科總裁郁亮的鼎力支持。當時,在很多人眼里,有凱德背景的毛大慶看起來最適合掌管萬科商業,無奈毛大慶負氣離開,曾經一度成為接班人的王石嫡系丁長峰“抱雷”上任。
丁長峰上任之初,萬科全國已開業和在建中的購物中心已有25家之多,缺人缺機制,萬科與凱雷的合作也只停留在框架。但丁長峰畢竟執掌區域9年,從上海到北京,營業額從50億元做到500億元,懂得經營之道。
據丁長峰介紹,他在任的時間里主要是做三件事:看實體項目、跟資本對接、用賽馬機制激發出萬科商管的新能量。
在對項目做完實地調查后,丁長峰開始著手為萬科商業設定了“三個一”,即一個形象、一個團隊和一套系統。按照目前萬科的情況,定了兩個大方向,一個是做社區型購物中心,也就是當下的萬科2049;第二個是加強體驗業態,強化年輕、時尚和國際化的形象,正是如今的萬科廣場。然而相比另一商業地產巨頭萬達的標桿產品——萬達廣場,萬科廣場的知名度則要小得多。
此外,丁長峰的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接洽資本端,包括麥格理、GIC、凱雷,還有后來真正幫了萬科大忙扛下萬科5個社區商業物業的東方藏山。
除此之外,中國商報記者去年3月與丁長峰交流時,丁長峰的名片上除了印有萬科高級副總裁的職位,已然增添了一個新頭銜——萬丈資本首席執行官。據記者了解,這家新公司最主要是對存量資產的收購、改造、功能提升的平臺,還聯手李錦記拿下了瑞安上海新天地的核心項目。
丁長峰曾說:“接手萬科商業,自己不是變革者,而是改良者”。創新的背后是萬科對年輕一代的全新解讀,是大手筆的投入及對細節、品牌、服務的工匠式定制。
談及改良,不知是真心之舉,還是囿于集團內對商業板塊業務爭議較大,邁不開變革的步伐。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萬科集團內對于發展商業地產曾存在較大的分歧,在萬科發展的三十余年間,關于商業地產的發展有過多次激烈的爭論和反復。
定位“非主流” 為住宅主業搭橋
1991年,在進入房地產行業3年后,萬科在深圳羅湖區友誼城第四層興辦了萬佳百貨商場,這是萬科歷史上第一次進入商業領域。
此后的1992年8月,萬科開發上海七寶鎮萬科城市花園項目,這也是萬科歷史上第一個集居住、商業、教育、娛樂和休閑為一體的郊區大型社區,商業地產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這種發展思路后來被拋棄,1993年1月萬科高層在上海召開務虛會,對自1988年底公開發行A股以來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反思,決定放棄以“綜合商社”為目標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加速資本積累、迅速形成經營規模的發展方針,并確立以城市大眾住宅開發為公司主導業務。
2003年12月,萬科在懷柔國家登山隊訓練基地召開務虛會,確定“學習帕爾迪”,以其為標桿企業。帕爾迪是當時全美國最大的住宅開發企業,保持連續53年盈利紀錄,萬科據此也集中精力發展住宅,再無心于商業地產的發展。
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萬科董事長王石曾公開表示:“如果有一天,萬科不走住宅專業化道路了,我即使躺在棺材里,也會舉起手來反對。”
因此,在后來的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間,萬科雖然曾經分別與新加坡嘉德置地、凱德商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萬科住宅業務中的配套商業部分展開合作,但萬科與上述企業的合作最后沒有取得更多進展。
或許也正是在這樣的合作發展住宅配套商業過程中歷經曲折,萬科最終在2009年迎來商業地產發展的解凍。
2009年11月16日,萬科總裁郁亮面對全國媒體高調宣布新戰略:萬科未來將加大持有型物業的儲備,并陸續推出養老物業、酒店及商業配套等多種物業類型,其住宅與開發持有物業比為8:2,這是后來被外界視作萬科房地產商業模式轉型的標志性事件。
時間轉到2013年,當年10月萬科召開秋季例會,提出了“城市配套服務商”的轉型目標。年內萬科商業項目集中開業,如北京金隅萬科廣場、深圳龍崗萬科廣場、蘇州萬科美好廣場、東莞萬科松湖生活中心、沈陽萬科渾河天地生活中心等。
不過,就在外界認為萬科將就此展開商業地產快速發展之時,萬科又再次表示,萬科試水一些純商業項目是正常的,但萬科主業的方向很明確,住宅主業不會改變。
“萬科需要順應城市的成長趨向,晉升開辟商業地產的專業能力。”此時萬科總經理郁亮如是解釋:“萬科做商業地產,是為了進一步做好住宅而做商業,并不是為商業而商。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萬科商業的第一任掌門人、現任萬科北京公司首席執行官劉肖在2016年年底曾提到,萬科2016年商業上的最大亮點就是收購了印力,收購印力絕對是萬科里程碑式的動作。
劉肖當時意有所指地表示,單獨辟出來的條線肯定比部門制要好很多,萬科只有物業是獨立的,養老、教育都可以這樣去做。
而今,印力作為劉肖口中“單獨辟出來”的商業地產發展線已然存在,而萬科商業地產業務與印力的整合亦在進行當中,那么職場老將丁力業能否帶領萬科商業地產走到光明的春天?
新官上任 將堅持做減法
比起丁力業接替丁長峰成為萬科商業新任負責人的事實,實際上外界更為關注整合印力之后萬科的商業地產的未來走向。
畢竟有幾十年商業地產實際操盤經驗,當王石拿下印力,萬科商業地產也到了賽馬機制收官的階段,綜合評價下來,丁力業自然就是最適合出來整合的那個人。
雖說是萬科商業履新的掌門人,然而商業地產卻是丁力業的老本行。曾經的印力集團,靠著黑石的資本支持,首創了“金融+開發+商業”的模式,一度大舉收購全國優質購物中心,改造成印象城,目前印力旗下的購物中心已超過30個,總建筑面積逾300萬平方米。
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從公開信息上看,兩個團隊整合后由一方的董事長擔任新團隊的掌門人這一變動并沒有太大的特殊性,不過,包括萬科廣場、萬科里、萬科紅與萬科2049在內的萬科商產并不是萬科的核心項目,其商業運營能力難以得到證實或給出中肯的評判。而印力管理資產的總規模超過300億元,累計投資的商業地產項目超過60個,兩個團隊的結合對雙方來說都將有助于資源與渠道的打通。
丁力業曾表示,生意要越來越簡單,所以印力一直堅持做減法。比方說做地產只做地產里面的商業地產,比方說商業地產里面印力只做購物中心,購物中心里面只做區域性購物中心。
而根據萬科商業前掌門人丁長峰早前的發言來看,萬科商業地產未來是要走輕資產金融化道路的,但就目前萬科的公開項目而言,似乎與這一目標還相去甚遠。此外,丁力業還需要關心如何整合商業地產平臺內的兩個團隊的關鍵問題,看來,這位新掌門人上任后要做的事情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