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購物中心在更多樣化的體驗式道路上策馬狂奔,除了基礎的吃喝玩樂購功能之外,科技業態、影視業態、運動業態都成為它們努力嘗試涉足的領域。而醫療業態更是作為其中的新興業態,悄然入駐各大購物中心。也許未來,消費者在購物中心吃喝玩樂的同時,完全可以把健康問題也一并解決。
方興未艾,齒科診所最受歡迎
目前,國內購物中心的醫療業態尚處于起步階段,以輕醫療、非醫保范疇為主,健康、緩解痛癥、愛美需求、方便及品質需求是購物中心醫療消費者的主要關注需求,借此延伸的關聯業態涉及藥妝藥店、健康食品及餐飲、美妝潮流、孕嬰用品等,而專科診所、體檢中心、中醫養生、醫療美容、月子中心5大業態則是其中最為常見的醫療業態。
201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5大業態中,齒科占比最大,超過醫療服務商總數的一半,達到56.8%。其次為體檢中心,占24.3%;中醫保健占據13.5%;而婦幼保健和美容微整分布較少。根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分析表明:齒科診所之所以能獨占鰲頭,在于其面積需求最小且承租能力最強,因此也被各大購物中心看重喜愛。單單是北京,便有國貿商城、金源新燕莎MALL、歐陸廣場、飄亮陽光廣場等多家購物中心入駐了齒科診所。
而體檢中心盡管承租能力較低,但是在當前商業供應過大及同質化的雙重壓力下,不僅可作為特色業態為購物中心帶來新客流,也能夠為購物中心提供快速去化面積的可能性。而由于過往發展中,中醫保健的主要客群為中老年人,這也決定了其在居住區的發展更成熟,因此選址街鋪的占比最大,在購物中心的比重也低于齒科和體檢中心。
雖然婦幼保健和美容微整的承租能力不低,但由于是近年崛起的新興醫療業態,在購物中心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但是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和女性整形的普遍,醫療整形和月子中心這兩大業態在購物中心的發展前景也不斷被看好。
優勢多多
融合是大勢所趨
顯然,入駐購物中心的醫療店鋪相比一般的街鋪,在就診服務范圍、醫療設備、醫師資質、就醫環境、價格方面大多相差無異,而在就醫環境和醫師資質等方面甚至要求更高。醫療機構開進購物中心這種嶄新的模式不僅使國內的醫療機構也開啟了“人情味”、“享受感”的新模式,更是從三個方面,給面臨“招租難”的商場打入了一只強心劑。
1.快速去化面積
在盈石集團研究中心對國內購物中心的主流發展業態的面積需求進行對比時,數據表明消費者對購物中心內中型醫療面積的需求排名前列,僅次于大家電、大型影院等兩大購物中心常見主力店業態,達到了2000-3000平方米。而這樣的數據能夠幫助新開業的購物中心快速去化面積。
相比之下,小型醫療項目的優勢在于其可以作為目的性消費業態,它們對商場的落地位置并不挑剔,甚至還可以幫助購物中心快速消化尷尬的邊角位置,達到聚攏人氣,最大程度提高購物中心有效面積利用率的目的。
2.優勢承租能力
根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對國內購物中心的15個主流發展業態承租能力對比結果顯示,小型醫療承租能力僅次于小型及中型專業專賣、人氣餐飲、快時尚,在一眾主流發展業態中位列第五,達到了4-6元/平方米/天,擁有較強的承租能力。而中型醫療業態的承租能力也高于精品超市、大家電等主力店業態,發展前景良好。
3.帶動其他消費
數據調研顯示,當前購物中心分布最多的齒科、體檢中心、中醫保健,人均消費已經達到了400-700元/次,屬于較高的消費水平。
根據高校機構上海財經大學與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發布的消費者預期指數數據,當消費者收入達到中等收入以上,消費預期會大大增加,在年齡階層的比較中,60-69歲的中老年人消費預期最高,而20-39歲的年輕白領消費預期也不低。這些人群特征與國內購物中心醫療業態消費者正吻合,預示著較強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有望帶動其他業態消費。
業內人士認為,是非病診療為主的購物中心醫療業態將憑借人流優勢迎來上升期。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自身定位,購物中心有必要針對消費者選擇更合適的醫療業態,并整合資源形成關聯業態聯動,發揮最大效應。
本文來源于北京晨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