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過年期間,鄭州市各大商業購物中心人氣爆棚,在這當中表現搶眼的,除了商場里的影院、餐廳、KTV,還有開在商場里的書店。
即使是在商場之外,書店也更多地出現在了鄭州市民休閑娛樂的目的地當中。
回到鄭州人生活中來的書店,早已改變了自己的模樣,不再是過去書架林立的“大賣場”,而成了一個多功能的“閱讀空間”。
【場景】書店開在商場里逛街和閱讀成了連貫動作
在剛過去的春節期間,鄭州的各個書店成了鄭州市民最喜愛的去處之一。今年1月18日在鄭州萬象城開業的西西弗書店,過年期間始終熙熙攘攘。
西西弗書店剛開業就人氣高漲,與它所處的位置有很大關系。過年期間,鄭州市民外出活動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各大商業中心,商場里的影院、餐廳、KTV大多人滿為患,連帶著開在商場里的書店,也被“踏破了門檻”。
這家店是該品牌的第70家連鎖店。據西西弗書店董事長金偉竹介紹,從1月10日到18日,他們在海口、北京、貴陽和鄭州連開四店。
在高速擴張的同時,西西弗也把“書店+商場”的模式帶到了全國,如今在鄭州的商場里,已經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書店身影。鄭州錦藝城購物中心引入了河南新華書店的“尚書房”書店項目,而鄭州大摩西元購物中心的“紙的時代”書店,也以自己富有特色的各類活動吸引了大批讀者的關注。
位于鄭州國貿360商場負二樓閱開心書店,過年期間也分外熱鬧。作為鄭州市較早嘗試與商業中心結合的書店,閱開心在國貿地帶早已積累起了一批忠實讀者,即使是在非節假日,也常有顧客把購物和看書看作一個“連貫動作”。
【解讀】書店和購物中心為什么如此“相親相愛”
對于西西弗鄭州首店的表現,金偉竹很滿意,“整個萬象城的業態都在升級調整,經營業態越來越多元化,人氣不斷上升,西西弗書店的加入也趕上了這個時機。到目前為止,書店的各項營業數據都快速達到了指標。”
書店和購物中心,為什么如此“相親相愛”?
對此,書店經營者小呆認為,購物中心是當代城市商業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成為城市大眾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而書店作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之一,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書店進入購物中心也就相應成了一種趨勢,成為購物中心多元業態構成中的一元。西西弗作為大眾精品書店,因覆蓋客層廣、消費目的性強、顧客認同感高、滯店時間長,能為主流商業綜合體帶來更多的多元復合客層。”他說。
“書店給商場顧客帶來了更豐富的購物體驗,提升了商場的人文氣息,越來越多的商場認識到書店的重要性,從而愿意以比較優惠的條件吸納書店進駐。”鄭州閱開心書店負責人之一馬女士說。
【現象】書店經營者感受到讀者多了
在鄭州市金水路和花園路交叉口東側路南,緊挨著紫荊山公園,有一家存在多年的老書店。書店面積不大,顯得有些破敗,但卻是市民王小姐頗有感情的一家書店。
在年前的幾個月,這家書店關了門,隨即招牌變成了“閱開心”書店,“本以為是書店生意做不下去了老板想轉行,沒想到改頭換面之后還是一家書店,看來老板還是很認可書店在鄭州的生存空間的。”王小姐說。
馬女士介紹,這是閱開心剛吸納的一個加盟店,自此,閱開心書店已有了四家直營店,四家加盟店。
“鄭州的書店曾經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書報亭的拆除,使得整個城市的閱讀氛圍陡然下降。但在2016年,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店里的讀者多了,來咨詢加盟的經營者也多了。”她說。
河南商報記者在一個工作日的下午走進了位于桃源路上的城市之光書店,看見書店的大部分座位都坐滿了。書店負責人小開表示,自己的書店定位比較小眾,過去并沒有這么熱鬧,而現在經常會有一些中學生模樣的讀者。
【變遷】從賣場時代到體驗式書店
1.曾經的“明星產品”:教輔書
時間倒回到上世紀90年代,在電商和電子閱讀都不發達的年代。新華書店里一排排高高的書架、排列整齊的圖書,是70后、80后對于書店的集體回憶。
那是屬于圖書業的“賣場時代”,新華書店也幾乎是一代人文化生活的開始。
那時候,買書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途徑,周末帶孩子去新華書店逛逛,是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那個時代,圖書業有個“明星產品”:教輔書。
這里有個政策背景。1993年后,國家放開了一般圖書的定價,中原圖書大廈經理張艷回憶,那時候起教輔書的征訂也開放市場化。上世紀90年代末,涌現出許多小店,專門經營教輔書,“河南是教育大省,這塊蛋糕太大,做教輔書的太多了。除了本地的書商,許多外地的書商也盯上了咱們這個市場。”
教輔書的經營風潮一直刮到2000年后。“到后來,教輔書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亂象,書的品質良莠不齊。”張艷回憶,2007年,國家開始大力規范教輔類圖書市場,這一風潮也就慢慢退熱了。
2.注重閱讀體驗的時代到了
電商時代的到來,也沖擊了圖書市場。
張艷回憶,2009年前后,傳統圖書賣場受電商沖擊最大,“包括到2010年、2011年,我們省內的傳統圖書業差不多到了谷底。”
改變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從2012年開始,河南省新華書店和浙江省新華書店合作,學習對方先進經驗,提升圖書的品質。“集團領導帶工作人員到省內外,特別是臺灣誠品書店全方位考察和學習。我們對賣場的環境有了全新認識。”張艷說,看了人家的經驗,他們意識到老百姓需要一個好的閱讀環境。
也是從那時開始,圖書業的“大店”和“小店”有了分化。“再新開起來的店(民營書店),開始追求小眾,各有各的特色。”張艷說。
如今,無論是新華書店,還是民營書店,都有一個共同的發展關鍵詞:體驗。
回聲館開在中原圖書大廈旁邊,一共四層。這是一個集合多種文化休閑方式的地方,一、二層以社科、人文圖書為主,有咖啡、簡餐,還有賣進口商品的生活館。三、四層以兒童、少年圖書為主,有3D打印體驗,有畫畫培訓區,也有各式各樣的模型。“文青”爸媽帶著孩子來,可以消磨一下午時光。
這只是新華書店在近幾年打造的書店新業態之一,“要讓讀者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張艷說。
本文來源于河南商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