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慶優質零售物業市場新增供應總計63.7萬平方米。根據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報告顯示,因愛琴海購物中心和東原時光道在第四季度迎來二期開業,為零售物業市場帶來約32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截至2016年末,重慶優質零售物業總存量已接近500萬平方米。
據了解,根據世邦魏理仕發布的數據顯示,重慶零售物業市場無論從品牌需求還是運營策略來看,“零售”與“體驗”仍占據商業市場發展的主線。
從需求端方面而言,零售業態市場活躍度最高,地標項目仍然是品牌首選,而奢侈品市場,相較于主要二線城市,重慶在此領域發展存在滯后。2016年內,奢侈品牌新店的數量不多,市場不夠活躍,但亮點仍然存在。其一,重慶首家Hermès于萬象城開業,Versace、Salvatore Ferragamo新店進駐星光68;其二,伴隨IFS、新光天地的臨近開業,2016年內奢侈品牌、輕奢品牌簽約數量創近年新高,快時尚品牌擴張勢頭出現分化,Zara、Uniqlo等傳統品牌及其副線年內錄得少量店鋪開業,而韓系、國內等品牌的擴張勢頭迅猛。
但是,因百貨業不景氣的現狀,也迫使著更多的品牌選擇進駐購物中心開設獨立店鋪,即運動品牌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早年快速下沉、全面鋪開的開店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下消費者對運動裝備專業化、精細化的訴求,Nike、Adidas等國外品牌紛紛開設跑步、球類、休閑等專業店鋪。
從“體驗”方面而言,“體驗”作為零售物業市場另一條市場主線,又在不斷推陳出新。從業態配比來看,餐飲業仍是主要需求來源。隨著中產階級、千禧一代的興起,飲食消費更加重“質”而非重“量”。以桃園眷村為代表的外來餐飲品牌紛紛搶灘重慶市場,輕餐品牌不斷拓展并紛紛提檔升級,鎖定中高端客群,例如星巴克臻選店。娛樂業態的引入豐富了消費購物的體驗維度,商業運營開始開拓過去購物中心鮮見的業態,如炫影空間卡丁車、傳奇馬術等。伴隨購物中心日漸下沉至社區及周邊,家庭消費、親子消費成為運營商看重的消費熱點。
眾所周知,2016年是重慶零售物業市場迎來轉變的一年,“退租潮”持續發酵,百貨業因物業老化、運營模式等諸多因素制約,成為首當其沖受波及的領域。
在2016年內,大融城Novo百貨、大坪百盛、重百臨江商場、萬象城百盛、百聯東方商廈等內外資百貨相繼關門歇業;解放碑王府井百貨轉型城市奧特萊斯,楊家坪立丹百貨轉型時尚購物街,觀音橋陽關世紀轉型為奧特萊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全國以“奧特萊斯”命名的零售門店就已超過300家。
其實,百貨在購物體驗感受上的缺失或不足是造成消費客群流失的主因,若失去人流導入的作用,購物中心的運營方亦不得不重新審視百貨的價值。對此,房掌柜了解到,在今年內,觀音橋有不少百貨公司都進行了一些調整,如重慶大融城原NOVO百貨調整業態并改名為大融城D街區,引入國際潮流服飾品牌和國際快時尚品牌;江北茂業百貨重裝開業,增加了一些購物中心業態比例;新世紀百貨商場也做出了幾次重裝;江北陽光世紀購物中心,成功實現了從單一業態到多元化的轉變。
雖然,2016年重慶零售物業市場平穩,但是資本市場活躍度回升加快,重慶2016年內錄得一宗優質零售物業資產大宗交易案例,即龍湖西城天街。相較于2016年整體而言,全年市場新增供應充沛,需求表現平穩。不過,受百貨退租影響,市場平均空置率于第一季度末攀升至12.1%;隨后,在商場完成再招商后,空置率持續回落,至年末報10.7%。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同比微漲0.1%,報389.6元每月每平方米。
世邦魏理仕華西區研究部主管朱建輝表示:“重慶溫和的房價、中產階級、千禧一代的崛起,對外來人口吸附力逐年增強,并支撐起住宅、商業地產市場未來發展。特別是今年IFS、新光天地兩大高端定位商業項目將成為2017年市場關注的焦點,全年新增供應總量預計將接近70萬平方米,兩大地標項目的開業將引領兩江新區板塊高端奢侈品市場發展,加速重慶奢侈品在重慶多中心布局,重慶亦將迎來新一輪奢侈品牌的擴租潮。”
本文來源于房掌柜作者黃文金,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