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TOP3門檻從2千億飆到3千億,只用了一年時間。
2016年中國房地產成交額增速接近30%。這是個什么概念?“汽車行業增長9%,電商增長20%,快遞增長50%,唯一超過中國房地產增速的是快遞。但是快遞基數太小,跟房地產一比,就不算什么事。”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在近日中城聯盟論壇的的一組對比,讓10萬億的房地產盤子更加具體。
TOP20門檻同比提升81%
地產江湖,一年混戰,恒大憑借3731.5億的銷售額超越萬科,成為房企第一。萬科、碧桂園分別以3633億和3090.3億分列二、三名。時間退回至一年前,彼時的領跑者是萬科、恒大和綠地,前三的戰績還停留在2000億+。
2016房企銷售金額TOP20排名
克而瑞數據顯示,TOP20房企的門檻已經從358億元提升至646.7億元,同比大幅提升81%。TOP20的銷售總額從20122.8億元增至29673.2億元。進入百強的門檻也從103.8億元提升至156.8億元,同比上漲51%。
從銷售面積來看,TOP100房企面積入榜門檻也有所提升,從2015年的90萬平米提高至129萬平米,同比上升43%。漲幅最大的是TOP50門檻,由15年的163萬方增至238萬方,同比上漲46%。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02503億元,同比增長37.5%。根據前11個月增速預計,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將突破11萬億元。
根據前11個月商品房銷售額增速預計,2016年,200強房企總銷售額集中度已超50%,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占據“半壁江山”。預計未來房企集中度還將進一步上升,“恒者恒強”局面或將進一步加劇。
千億俱樂部擴充至12家
在TOP20名單中,出現了新城控股、首開、旭輝、魯能四家新晉房企的身影。
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對于中型房企的意義或許超過如萬科一類的巨無霸。正如剛破百億的旭輝北京掌舵人孔鵬接受網易房產采訪時所說,“至少旭輝北京是一個百億組織,就像奧運冠軍,不是天天得,但是得過和沒得過,是有本質差別的”。團隊作戰能力或許能憑借規模的歷練,上一個臺階。
“郊區之王”碧桂園從第七名躍至第三名,全年業績提升121%,邁進三千億門檻,順利實現集團尖叫目標。此前,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談起今年業績表現也坦承市場起到了很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市場上,碧桂園更是戰果累累。全年新增土儲7446.18萬方,不僅居30家典型房企之首,同時也創下了碧桂園歷年拿地面積之最,較2015年增長95%。
除了老牌的七大千億房企外,2016年融創、華夏幸福、綠城、華潤、金地五家房企也首次跨入千億門檻,千億俱樂部擴充至12家。除去房價上漲因素,收并購成為這些房企快速提升規模的助推器。尤其是融創在行業內的收購,為其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可售貨值。以2016年融創收購萊蒙國際七個項目為例,總價43.94億元,平均單價僅為2751元。更重要的是,融創借助此次收購順利完成了所有一線城市的布局。
恒大憑借強勢擴張終于圓了“一哥夢”。數據顯示,恒大自2009年上市至2016年,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3.6%,營業額年復合增長率亦達69%,平均核心凈利潤率約10.45%。就在業內普遍認為2017年是房地產調整年之際,恒大于1月2日發布公告披露,2017年至2019年預期銷售額分別約為4500億元、5000億元、5500億元。
一直致力于去地產化的萬達,此次從排行榜第四降至第十位。在行業大年時期,萬達銷售金額居然出現負增長,下降了412.4億元。2015年年初,王健林曾宣布將房地產銷售目標下調40%,由2015年的1640.8億元調整為1000億元。此前王健林曾多次表態稱,2016年底,萬達將不再是房地產企業。而在轉型過程中,傳統地產投資和銷售將不可避免的面臨擠壓。
北京TOP10本土房企占六席
今年前十一個月,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應總量達2815萬平米。同比下降22%,其中北京商品住宅供應638萬平米,成交1256萬平米,同比上漲14%。盡管一線城市住宅供應量有所下降,但房價上漲迅速,以北京為例,TOP10房企銷售額全部破百億。
北京銷售金額TOP10房企
根據克而瑞房企銷售金額排行榜,北京市場TOP10房企在2016年的銷售金額合計為2169億元。其中,全國排名十七的首開,在北京市場占據了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兩大榜首。
在首開654.1億元的銷售份額中,北京市場占比52.5%,達343.64億元。深耕北京三十六年的老國企,在2015年的品牌發布會上,首開公布的數字是29個當年在售和即將入市的項目。在土地緊缺的北京市場,“大地主”首開提出“城市復興官”戰略,將目光轉向棚改、老舊社區改造等領域。
2016年北京市場,融創堪稱最大黑馬。全年銷售業績達269.93億元,比上一年高出171.92億元,從2015年的第8名躍升至第2名。
其實融創在2013年就曾摘得北京地區的銷冠,當時創下的業績是120億,基本與今年第十名金融街銷售額接近。但隨著旗下項目的快速去化及高端項目消化周期延長加之政策從緊等多重因素的影響,2014和2015兩年里,融創在北京市場的表現一般,甚至在2014年業績跌破百億。隨著政策寬松,頂豪市場表現異常突出,融創之前布局的“壹號院”產品終于迎來了春天。
2016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上揚-回落曲線,銷售額、投資、開工各項指標呈現“虎頭蛇尾”走勢、隨著政策持續緊縮,多名房企高管已經明確表示,2017年市場肯定不及2016,將調低市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