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實體零售業贏得了許多市場機會,消費升級、主題體驗、場景打造,實體零售的三大關鍵詞,如何在2017年玩出新花樣?筆者作出了三大預測。
第一、消費升級增速實體業洗牌。
2016年,實體零售業繼續著行業結構優化,一面是傳統模式的更迭,一面又是品牌門店、購物中心數量的不斷增加,這種“冰與火”之歌交織在實體零售業的發展之中,在2017年還會持續。
出現這種現象與消費升級不無關系。筆者認為,經過逐步的行業內部結構優化,2017年隨著互聯網與實體的不斷融合,以及實體經營者的互聯網意識和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經營意識提高,實體零售將更注重人性化的消費體驗,將吃喝玩樂一體化的消費場景打造的更加豐富,符合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線下消費需要。
目前,實體零售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各種新模式,以更好適應市場發展趨勢。例如,一些實體商業在主題定位、人性化設施建設、場景化升級等細節進行創新,出現了以書店、娛樂、綠色空間等為主題、以人性化設施建設為特色亮點的購物中心;另一方面,許多實體商業項目也在線上線下融合上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除了自建線上平臺外,紛紛開始借助專業的第三方開放平臺力量來實現“+互聯網”模式構建,如2016年就有包括綠地集團、歐亞集團、紅星商業集團、步步高集團以及萬達廣場等在內的7000+實體商家,以及60000多知名品牌與飛凡開放平臺進行戰略合作,建設“實體+互聯網”模式。
第二、線上線下融合點燃實體消費熱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表明: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升級,消費者在滿足最基本物質需求后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用于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通過各類休閑娛樂活動滿足自身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在剛剛結束的圣誕、元旦(簡稱雙旦)傳統銷售旺期,飛凡商業聯盟聯合7000多實體和6萬品牌共同打造消費狂歡,采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將吃喝玩樂等多場景進行串聯,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的優惠福利,帶動了消費者與商家的互動。數據顯示,飛凡商業聯盟7000+實體共在活動期間創下8.57億客流的龐大數字,銷售額突破542億,遠遠超過活動預期。
更值得注意的數據是,在整個“雙旦”期間,飛凡APP的總訪問量超過了30.6億,線上訂單交易數為3.6億,飛凡“搖一搖”次數達到3.29億次。這說明,消費者正在逐漸接受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消費方式,通過線上豐富的營銷活動,更好的參與線下消費交易,也是消費者對更具體驗感和互動性消費模式的積極響應。
這也更能說明,在2017年這種由線上線下結合塑造的豐富線下體驗,會越來越多的受到消費者青睞。
第三、“實體+互聯網”帶動經營模式創新
“實體+互聯網”的模式在2016年經過了充分的實踐,以飛凡為代表的開放平臺引領實體零售商在2016年積極探索,通過“618”、“雙11”、“雙旦”等系列營銷事件的觸發,積攢了創新勢能。事實證明,將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運用于實體零售,既能讓消費者更為便利地實現購物需求,同時又能感受到智慧生活帶來的新體驗;對于商家來說,也可以用更方便快捷的方式來服務好更多消費者,實現雙方互贏。
今天,實體零售業更需要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管理、智能定位、移動支付、社交互動等手段改進優化實體商業的傳統運營模式,以加強線下場景的豐富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在開放、共享的理念下,進行會員、積分、營銷等最新服務管理系統。
這正是飛凡的價值所在。以“實體+互聯網”為核心競爭優勢的飛凡,通過融合互聯網技術,連通實體零售、商業地產、文化旅游、交通出行、健康醫療等多個業態領域,通過搭建智慧場景,以用戶全生態的智慧生活體驗為核心,為實體商業的經營者和消費者搭建一個全方位的“實體+互聯網”開放平臺。
這種開放平臺的模式可以向實體零售商直接輸出飛凡的大數據、大營銷和會員管理系統,優化商業運營的體系,推動傳統商業的模式創新。在2017年,除了一些執著于自建互聯網平臺的實體商外,贏商網認為,積極擁抱“實體+互聯網”開放平臺的實體企業將更多。
總結:2017年消費升級的全面爆發,會將實體零售帶入新的充滿機遇的發展階段,“實體+互聯網”轉型的熱潮必將在2017年繼續上演,以飛凡為代表的開放平臺勢必會更為實體商業帶來更多利好,整個實體商業也將進入更科技、更創新、更智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