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駐廈門即將滿20個年頭的SM,在現有兩個購物中心的基礎上,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設SM三期,預計今年年底竣工。地點在二期新生活廣場的北面。SM在廈門建造的三個購物中心,成廈門這座城市購物中心發展變遷的一幅縮影。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商業中心剛剛萌芽,已是商業地產運營佼佼者的SM集團就投建購物中心。福建省成為愛國華僑施至誠老先生闊別祖國半個世紀之后,回報祖國的第一站。
一期到二期
城市走進新生活
SM城市廣場(一期),位于嘉禾路和仙岳路的交界處,扼守進出廈門島的兩大交通主干道,北向高崎國際機場、廈門大橋,南朝廈門火車站,西鄰海滄大橋,60多路公交車在此經過。與它一路之隔的是SM新生活廣場(二期)。
一個購物中心的命名很好地體現了它的定位,SM城市廣場核心客群以家庭消費群體為主,而SM新生活廣場則定位于注重個性化、有著自己獨立思想和審美趣味的年輕時尚客群。從一期到二期,SM豐富了購物的內涵,從單純的吃、喝、玩、樂、購到倡導新生活方式的休閑娛樂體驗。
2016年,SM一期開設了著名的CARTER’S童裝店、大米王國童樂店等代表性門店,改造5樓美食廣場引進更多選擇的餐飲大店海底撈等。SM二期則擁有蘋果的福建區首家直營店、GODIVA 的廈門首家lifestyle Boutique體驗店、廣州陶陶居福建首店,以及西西弗書店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品牌,在各個業態上都進行了強有力的補充。
SM秉承“注重顧客體驗”的商業理念,投建了鋼結構停車樓、投入1500萬元建造首個帶空調全落地玻璃空中天橋,連接SM一期和二期。這些“精細化”服務動作最終驗證了SM集團的高瞻遠矚——“服務好顧客,商業價值自然水到渠成”。現在天橋兩端日客流量高達8萬人次,成為SM廈門最黃金的商鋪位置。
“進階式”的三期
體現商業的可持續發展
SM廈門從一期到二期,精耕細作的謹慎運營態度,讓項目不同于其他商業中心,二期開業第三年即開始盈利,而通常一個購物中心一般要10年以上才能開始盈利。
從二期到三期,應是SM集團2017年最讓人關注的期待。二期是一期的業態補充,而作為“一期、二期”的“進階式”項目,三期不僅規劃了以輕奢類品牌為主、定位中高端市場的購物中心,還將配套高端酒店。三期將通過天橋與SM目前運營中的兩個購物中心相連,形成集購物、美食、休閑、娛樂、商務為一體的超級城市綜合體。
“施家對商業的遠景規劃是企業最核心的價值之一。正如施至誠先生所說‘選址關乎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SM從一期擴展到二期再到三期,好比三兄弟互相補充、互相豐富、互相支持,不僅滿足客層的升級需求,更擁有足夠的空間體量和客流,應對市場日新月異的激烈競爭。”SM中國區助理企劃副總裁陳琦莉說,“對于純商業而言,在保證健康運作的同時,也要穩扎穩打地做出改變。我們每兩年都會做一次市場調研,全面了解顧客的體驗感,感受客群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出契合顧客心理訴求的企劃、招商和運營方案,更好地服務每一位來到SM購物中心的人。今年SM微信會員體系將全面完善,提供銷售數據作為支持,更直觀地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由此對市場更具備前瞻性。”
萬變不離其宗
SM的獨特商業法則
陳琦莉說:“中國現有4700多個購物中心,近兩年來保持著每年新開業400多個的速度,這樣的市場沒有任何前人的經驗可供學習借鑒。”
十年間,廈門的購物中心林立,從早期的“區域型購物中心”轉變為“社區型購物中心”,輻射有效圈層客群的直徑不斷變化。
而SM有著獨特的經營購物中心商業法則。首先,肯定招商、運營和企劃三個引擎共力前進、缺一不可,保證商場的強勁勢頭。其次,不斷調整、提高體驗型業態占比,比如場內餐飲的占比維持在30%-35%。再次,用敏感的態度更迭市場中品牌的變化,“零售、童樂、文創、數碼、服務類等能解決現代人一切需求的業態都能在SM找到,每年還依據消費者需求和市場改變不斷調整品牌搭配。”陳琦莉說。
區別于將購物中心作為配套服務商業地產的不同屬性,專業運營購物中心的SM集團在每個購物中心經營到第10個年頭左右都會對項目進行翻新,以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比如2011年完成對廈門SM一期的翻新,2013年翻新晉江SM,2016年翻新成都SM。翻新后現代感十足的時尚購物硬環境軟環境,讓顧客完全感覺不到是在逛一個“20歲”的購物中心。
市場上有很多15年以上的購物中心都變得破舊、缺乏維護管理,甚至最后被轉售出賣。“這在SM是不會發生的,SM有顆堅定運作購物中心‘死磕’的心。”陳琦莉說。
【微調查】
受青睞的購物中心
業態豐富定位清晰
上周,本報發起針對廈門購物中心現狀的微調查,共有295人參與本次調查。其中,女性以81%的壓倒性優勢掌握了發表購物體驗的話語權。調查發現,77%的消費者在商場逗留的平均時長為2-4個小時;“有需求”才去逛商場,占比51%。去商場逛超市、買衣服鞋帽或是買某一品牌的商品、吃飯、看電影等目標性明確的消費行為成為主流。
“廈門尤其是島內面積不大,去每家商場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基本上消費目的比較明確,我希望每家商場有自己的招牌特色,可以是獨有某品牌店,或是有創意布置和體驗項目。”市民小林說。對于廈門商場未來發展的建議,有一半的受訪者與小林看法一致:精致有特色的購物中心更符合消費者期待。
這意味著業態豐富、同時又定位清晰的購物中心更受廈門消費者青睞。而SM廈門的三期購物中心,正在向著這一方向前進,三期建好后將形成集購物、美食、休閑、娛樂、商務為一體的超級城市綜合體,滿足各階層消費群體的購物需求。
調查顯示,有喜歡的餐飲品牌、商場環境舒適、配套設施齊全,成為最吸引消費者走進一家商場的因素。由此看來,SM城市廣場和新生活廣場多年來人氣居高不下,得益于經營者“保持一顆對市場敏感而堅定的心,不斷調整、提高體驗型業態占比,并專注于提升對客服務品質”的“黃金法則”。
本文來源于廈門晚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