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市民新的消費方式,曾經紅極一時的滬上商業地產向何處去?這不僅是業內探索的難題,也是上海市民關注的熱點。
“集市游玩等體驗型業態,未來會成為我們的經營常態。”上海協信星光廣場總經理徐蓉女士表示:“通過開業一年在市北高新園區的磨合和探索,我們認為,體驗型、生活文化社交型將成為社區商業地產的一大方向。”
目前在上海,一方面優質商業地產項目競爭激烈,前兩年上海出現商業地產“拿地熱”,在建商場面積達到全球第一。今年以來郊區供應增加特別明顯,僅僅10月就有七寶萬科廣場、七寶寶龍城、百腦匯徐家匯店等大型商場全新開業。另一方面則是電商沖擊,黃金商圈百貨撤退、項目空置率高的現象屢見不鮮,近日太平洋百貨淮海店關閉也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新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來臨如此迅猛,傳統的商業地產必須轉型——這也正是開業一年中我們適時調整定位的原因。我們將采用更符合市北園區和周邊社區發展特性的經營方式,在2017年加強市場推廣和運營管理。”徐蓉說。
協信星光廣場位于如今北靜安的市北高新園區,開業之初定位是“中高端商業”,引進了奢華影院百麗宮、百盛精品超市、食通天美食廣場、Myth商務KTV等知名高端消費品牌,以及一系列國際零售品牌。在此基礎上,計劃更精心耕耘社區,強調體驗,塑造文化生活。
據介紹,其一是打造成為高新園區的后花園。為周邊30多萬辦公人群提供商務、社交、精致時尚的購物場所,讓白領把工作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其二是成為周邊社區居民的品質休閑生活場所,有親子體驗、娛樂文化體驗,整體環境適合生活休閑,打造一座北上海的都市生活休閑綠洲。
協信星光廣場的探索得到了滬上商業地產界人士一致認同。專家們認為,在上海,傳統購物中心的粗放型管理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商業地產的經營管理者要真正沉下心去,研究新舊消費者的不同需求。90后、甚至00后,才是未來商業應該努力爭取的消費群體。同時要利用強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打通線上線下平臺,形成交互式體驗,并要深耕周邊社區,這才能為未來商業地產打開廣闊發展空間。
本文來源于新華網,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