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重度依賴網絡,超市大賣場怎么去做這些人的生意?家樂福的玩法是,建一座集體驗、購物和娛樂于一體的酷炫門店,甚至引來了“百度未來商店”第一家線下實體店,拉攏年輕人的決心可見一斑。
11月27日,家樂福在北京的第20家門店——四元橋店開業。這是家樂福自主購地、建造和管理的首家門店,目前是亞洲最大的旗艦店。與以往門店不同,四元橋店更像是一座購物中心,建筑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引入了優衣庫、鹿港小鎮、迪卡儂等80余家餐飲、服裝、母嬰等方面的商鋪。家樂福大賣場作為主力店,營業面積約為1.1萬平方米,商品數量接近4萬種。
作為大賣場業態的引入者,家樂福近幾年在北京擴張緩慢,2012年至2014年之間沒有開出一家門店。雖然不過3年,但中國的零售環境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零售企業整體上從跑馬圈地步入慢增長期,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四元橋店作為家樂福轉型升級的樣板店,也傾注了前所未有的投入。
家樂福華北區總經理勞倫特透露,這家店由法國團隊進行設計,大賣場內部延續了整個購物中心的風格,比如貨架間的通道寬度在五六米左右,比一般賣場要寬敞。同時強化了進口商品,這家門店進口商品的比例為20%,與其他門店基本一致,但SKU總量高達5000,甚至烘焙區的大廚也來自法國。
值得注意的是家樂福與百度的合作,引進了“百度未來商店”的線下體驗店,目前有122種商品供消費者體驗購買。據了解,未來商店是百度推出的國內首創智能創新產品網上商城。“這是百度與實體商業超市的首度合作,體現了互聯網巨頭滲透線下市場的新趨勢。”勞倫特說。
涉足商業地產在零售企業中并不罕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近年國內零售企業超過半數都涉足商業地產,以此貼補零售主業。前不久,沃爾瑪第一座購物中心“樂世界”在珠海開業。這兩家購物中心都強調了體驗感和便利性,意味著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始由業績導向轉為顧客導向,設計和布局均以消費者的體驗和購物便利性為主要考量因素。
家樂福四元橋店并不是它近年來的首次改革嘗試。此前家樂福打造的鄰家社區型便利店easystore在上海開業并開通了O2O業務。在零售寒冬里,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的新業態。
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