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寶能系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后,萬科的股權變動再起波瀾。
12月8日晚間,萬科發布公告稱,截至12月7日,安邦保險集團通過其旗下安邦人壽保險、安邦財產保險、和諧健康保險及安邦養老保險合計持有公司股份55252.6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從萬科三季度報公布的前十大股東來看,安邦應該已可步入萬科前五大股東。
安邦保險集團表示,此次增持主要是出于對萬科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未來12個月內將根據證券市場整體狀況并結合萬科的發展及其股票價格情況等因素,決定何時增持萬科的股份及具體增持比例。
安邦增持萬科股權5%
查看公告發現,2015年11月,安邦保險通過“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守型投資組合”賬戶購買萬科A普通股股票累計達到2.42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19%,通過“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穩健投資組合”賬戶購買萬科A普通股股票達到4348.22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39%
2015年12月,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產品”賬戶購買萬科A1.53億股,占其總股本1.38%。
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產品”賬戶購買萬科A8820.31股,占其總股本0.80%。
安邦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安邦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團體萬能產品“賬戶購買萬科A2618.04萬股,占其總股本0.24%。
截至12月7日,安邦保險持有萬科A普通股股票共計5.5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0000005%。
目前,正值寶能系上位萬科第一大股東的敏感時期,安邦突如其來的殺入萬科股東行列,此舉背后的含義令人玩味。
12月4日,”寶能系“旗下的深圳市鉅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耗資約百億元第四次舉牌萬科,持股比例突破20%,成功擠下華潤,再次坐上萬科第一大股東交椅。
此時,面對野蠻人寶能系如此來勢洶洶,前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以及萬科管理層將如何應對也成為此刻業界關注的焦點。
現在,雖然華潤和萬科方面都還沒有正面回應,但從接近這兩家企業的人士處透露的信息或許可以窺見一二。
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已經離職的前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微信群中對此事發表看法稱,以他對華潤集團主席傅育寧的了解,要華潤為奪回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再增持5%并不是一件小事。因為,他是一個穩重的理科男,不太是斗氣的人,萬科不是他主業。
而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就在朋友圈中寫道:“88年萬科股改時,老王就放棄了股權,表明了對財富的態度,也表明了和團隊一起做職業經理人,把萬科打造成現代優秀企業的自信。既然放棄了股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誰想成為或實際成為萬科的大股東,就不是管理層能左右的。但能做到的是為全體股東創造財富,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產品,為社會承擔責任并捍衛尊重自然、尊重人類的價值觀和萬科文化。”
綜合上述這些碎片信息,有分析人士就認為,當下來看華潤出手救場的可能性并不高,但以王石為代表的萬科管理層對此似乎并不緊張,表現得甚至頗為坦然,看起來或是之前已經做好了有此變故的應對之策。
而安邦,就是萬科之前埋下的那一支伏兵嗎?
“伏兵”與“白衣騎士”
不管對于萬科,還是安邦,類似的角色和故事已有先例。
在萬科的發展史中,曾經有過著名的“君萬之爭”。
20年前“君萬之爭”時,王石、郁亮遭遇的還是門內的野蠻人。君安集團當時持有3.4%的萬科股票,聯合幾個大股東忽然發難,要求改組董事會和管理層。王石回憶:“一群野蠻人已在萬科不知不覺間守候多時,萬科董事長竟渾然不覺。”
僅僅5天,萬科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股權保衛戰”,雖然最終萬科大獲全勝,但其帶給萬科及王石的影響卻一直難以消除,2014年萬科總裁郁亮一力促成的“事業合伙人”計劃也受此事頗多啟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年君萬之爭中,萬科能成功保衛公司股權,其關鍵作用就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新一代在最后關頭和萬科的管理層站在了一條戰線上,否則萬科的管理權早已旁落。
因此,第一大股東的支持,以及持有萬科股權的同盟軍有多么重要,相信不會有誰比萬科管理層更加清楚。
另一方面,充當房企管理層的“白衣騎士”,這樣角色安邦之前也曾扮演過,只是當時的對象指向金地。
在剛過去不久的金地大股東之爭中,安邦和生命人壽的股權增持戰曾成為2014年A股市場最重要的事件。
彼時,生命人壽對金地集團股權收購起始于2013年1月。當時生命人壽首度舉牌金地集團,共斥資16.61億元持有2.42億股,占金地總股本的5.41%。此后,生命人壽繼續增持,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間,又增持了金地集團約5%的股份。
而安邦保險首次出現在金地集團前十大股東則是在2012年三季度,彼時,安邦保險持股1.5%。到2013年三季度時,安邦保險在金地集團的持股為4.9%。
此后,生命人壽與安邦保險便開始輪番大舉增持金地集團。
2014年4月9日,安邦保險和生命人壽分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金地集團,持股比例分別達5%、12.9%。此時,生命人壽已代替福田投資,成為金地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4月21日,生命人壽在金地集團的持股比例繼續增至19.81%。4月23日,安邦保險在金地集團的持股比例上升至15%,成為金地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最終雙方增持大戰連番,最后以生命人壽、安邦保險在金地集團的持股比例分別達至29.99%、18.83%而告結束。
現在,復盤當年事件,雖然金地股權增持戰初起時還有市場聲音稱,生命人壽與安邦保險是一致行動人。
但當后來安邦一次次舉牌,其持股比例步步逼近生命人壽之際,市場觀點普遍認為,安邦保險與生命人壽并不太像是一致行動人。更像是金地管理層請來加入股東行列,用來制衡生命人壽的“救兵”。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目前金地的董事會仍呈現“四足鼎立”的局面。首先,是兩家輪番舉牌的保險公司各有一名入駐;其次,是以現任深圳市福田投資發展公司董事長陳愛虹為代表的福田區國資委擁有兩個席位;再者,就是以凌克為代表的職業經理人團隊。
寶能近百億資金現實威脅
目前,據翻查過往資料發現,安邦低調潛伏于萬科股東之列,其實已有很長時日了。
早在去年三季度,安邦系就曾通過旗下一只“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穩健型投資組合”產品持有了萬科2.35億股,占其總股本的2.13%,位列第四大股東。
隨后,安邦系大幅減持萬科,到4月27日萬科公布今年一季度報時,安邦系退出了萬科當時前十大股東行列。
彼時,曾有分析人士為安邦算了一筆帳,顯示萬科A去年三季度平均交易價格為9.28元/股,今年一季度交易均價已達13.1元/股,漲幅超四成,因此安邦浮盈至少6.76億元。
如今看來,安邦現在再次大規模買入萬科,或許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財務投資了。
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市場消息透露,此次前海人壽的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在11月27日-12月4日期間,大舉買入5.49億股萬科A,占其總股本的4.969%。在其的帶動之下,萬科A股價短短六個交易日內漲幅達31%,區間成交量為21.59億股,而以17.527元/股的區間加權均價計算,鉅盛華本輪增持共計耗資96億元左右。
而根據此前公告披露,鉅盛華本次舉牌是通過資管計劃在深交所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完成。這些資金分別來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泰信基金有限公司和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7項資產管理計劃,而上述7項資管計劃均是鉅盛華在11月24日-26日才和上述3家公司簽訂。
在鉅盛華此次發起了7個資產管理計劃中,皆全部明確“可用于投資萬科A股股票”,表決權都歸屬于委托人,并且這7個資管計劃在表述中都表明其具有資金結構分級(優先和劣后)。關鍵則是,在這7個資管計劃中,廣鉅1號合同期限24個月,起始規模30億;安盛1號、安盛2號和安盛3號的合同期限皆為24個月,起始規模也皆為15億;金裕1號合同期限36個月,其起始規模最大,為45億;寶祿1號合同期限36個月,起始規模30億;泰信價值1號合同期限24個月,起始規模37.5億。
按此計算,這7個資管計劃規模總計在187.5億。與此同時,按照此前公告信息披露的購買量來看,7個資管計劃已經購買了96億元左右,這就意味著寶能系至少還有91.5億資金可以動用投入在萬科身上。
而按照此前17.527元/股的區間加權價計算,如果96億元可使得前海人壽增持萬科股權達到4.969%,那么91.5億元的資金,或許還可以購入萬科4.5%左右的股權占比。
也就是說,倘若前海人壽繼續增持萬科,那么其持股總占比將接近25%,其將遠超華潤持股量近十個百分比。
目前,盡管前海人壽在公告中承諾,“保證萬科的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營銷負責人均專職在萬科任職并領取薪酬,不在信息披露義務人及信息披露義務人控制的其他企業擔任職務。”
并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暫無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計劃,上市公司亦暫無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組計劃。”
但顯然,已經遭遇了一次“門內野蠻人”的萬科管理層絕不會就此安枕無憂。因此,尋找“白衣騎士”也是頗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或許,對于股權一直非常分散,早已有計劃防范有心之人通過收購突然獲得公司管理權的萬科管理層來說,在2014年間,其設立的一道“防火墻”就是,在新的公司章程中清楚寫到:要改組董事會至少需要30%以上股份。
要防止隨時可將股權比例增持至25%或更多的寶能系率先達到30%的紅線,那么萬科同盟軍或許就包括已經持股比例約占15.23%的華潤,以及由公司管理層組成的事業合伙人萬科盈安財務顧問企業旗下資管計劃持有約占萬科總股本4.14%的股份,以及劉元生持有的1.21%,如果再加上安邦持有的5%,那么猜想中的萬科方一致行動人聯盟的持股比例或已超過25%比例。
或許,就在這樣一觸即發的股權增持大戰中,當下萬科同盟軍與潮州怒漢之間,誰擁有堅定決心和謀略將成為未來雙方能否相互制衡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