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沈陽北站CBD中心的華府天地寫字樓內,一層走廊冷冷清清,有的樓層有近一半寫字間空置。
近一兩年來,沈陽市寫字樓空置率節節攀升。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為14%,2014年為38%。2015年第三季度,沈陽市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為43.2%,總存量為89.6萬平方米。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空置率高,關鍵是供需關系呈現供大于求的態勢,建設規模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據了解,沈陽市寫字樓共分為三大商圈,分別是北站、五里河和太原街。其中,第一大商圈北站商圈位于沈陽“金廊”北部,包括北站和市府廣場附近的沈陽新地中心、財富中心、華府天地、恒隆廣場等10多個大大小小的寫字樓。據統計,沈陽已建好的寫字樓,包括對外經營的國有企業寫字樓和自營的辦公大廈在內,共有100余棟。
據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統計,2014年,沈陽甲級寫字樓總供應量為70.8萬平方米,當年新增24.8萬平方米,是2013年增量的6倍。2015年新增75.9萬平方米,未來五年的增量將達到250萬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沈陽甲級寫字樓總量將達320萬平方米。攀升不止的供應量讓經濟發展放緩的沈陽一時難以消化。
財富中心寫字樓置業經理柴冬梅告訴記者說:“這幾年沈陽市居民住宅建設飽和,很多房地產商轉向CBD等商業地產的開發,讓沈陽一大批寫字樓拔地而起。同時,沈陽近兩年經濟發展緩慢,對寫字樓的需求量不大,供大于求也讓空置率越來越高。”
記者調查發現,當下,沈陽很多新創企業在住宅區、網點內進行辦公。
沈陽泰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辦公地點位于鐵西區齊賢北街一處住宅區內,總經理張帆說:“根據沈陽市相關政策,很多創客在自己家的住宅樓就可以創辦公司,這就減少了對寫字樓的需求。”
停車難、排隊等電梯、午餐難解決、設施陳舊等服務問題更是讓寫字樓空置。記者在沈陽三好街SOHO寫字樓遇到一位正在往外搬東西的員工王寧,他們公司遷入了一個沿街網點。
王寧說:“像北上廣等CBD中心,配套相對完善,購物消費都比較方便。而沈陽大部分寫字樓比較陳舊,比如新華科技大廈還是上個世紀80年代設計規劃的,這兩年才翻新。我之前工作的公司在三好街SOHO,每天上下電梯特別慢,附近就是沈陽的電子大賣場,出了單位還要堵半小時的車。”
本文來源于中工網,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