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點
為什么很多上市房企要退出或剝離地產業務?主要是利潤急劇下滑導致的,在2010年之前大家都是暴利,2014年后暴利沒有了,庫存量大的三四線城市還可能要虧錢。
———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
截至前三季度,無論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樓市成交均收獲了不俗業績。
在看似繁榮一片的背后,房地產業務的利潤率卻在逐年下滑。根據中國房地產協會報告顯示,自2012年后,5年間已有超過100家上市房企退出房地產業務。
全國很多房企在逐步放棄地產業務的同時,開始嘗試輕資產模式的轉型,深入挖掘業主的生活、消費等現實和潛在需求。“萬科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從專業住宅開發開始轉向城市服務配套商,涉足文創產業、社區教育等方面。”市場觀察人士表示,除萬科、富通外,本土房企中天、光大等企業也均涉足新領域,如文創產業、電子商務產業園等。
百家上市房企
剝離地產業務
“為什么很多上市房企要退出或剝離地產業務?主要是利潤急劇下滑導致的,在2010年之前大家都是暴利,2014年后暴利沒有了,庫存量大的三四線城市還可能要虧錢。”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表示,房企退出最大的原因是賺不到錢。
據中國房地產協會最新報告顯示,2009年底滬深兩市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有303家,約占滬深上市公司總數的18%,到去年滬深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不足200家,5年間超過100家涉房企業退出房地產業務。
“整個地產行業企業洗牌非常激烈,特別是在近幾年行業迎來大轉折、利潤急劇下滑的情況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把房地產剝離掉了。”在今年的全國房企測評發布會上,丁祖昱表示,未來退出房地產業務的企業數量還會急劇減少,而有著強大資金實力的品牌房企將越做越大,市場占有率也越來越高,這將成為未來房地產發展的趨勢。
就東莞本土市場而言,在前三季度過后,萬科、碧桂園、金地、保利、恒大和萬達六家品牌房企牢牢占據房企銷售金額排行榜前列,而此前擁有較大市場份額的本土房企,僅余光大地產,富盈、豐泰、世紀城等企業均已退出前十。據中原地產統計,前三季度上述六家房企市場占有率達到32.3%,占比近全市1/3.
轉型文創、教育和物流等產業最熱門
隨著行業洗牌加快,很多房企開始轉型試水新業務,包括品牌房企和中小型房企。
“在運營模式轉型方面他們更多在嘗試輕資產模式,注重城市社區和街區的服務,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平臺的優勢,深入挖掘住區業務的生活、工作、消費等現實和潛在的需求,尋求市場新資源。”中國房地產協會秘書長苗樂如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東莞市場而言,目前房企涉足新業務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本土企業中天集團通過三舊改造,已陸續推出天寶創意谷、聯豐創意谷等項目,后又聯合萬科打造769文創園。其住宅業務部分,近幾年多選擇與萬科等其他品牌房企合作開發,單獨開發項目寥寥。
市場份額已連續六年位居第一的萬科,自去年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后,開始涉足社區商業、文創、社區教育和物流等多個產業。其中,商業項目已有9個,產品分別是萬科廣場、萬科里和社區商業。社區商業主營萬科生活匯和金街等。此外,作為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營地,業務涵蓋萬科社區營地、城市營地、戶外營地和全日制學校,目前東莞已開業三家營地,三年內將拓展到20家。
同樣,主營房地產業務的光大集團,也涉足新領域。在松山湖投資打造建筑規模約40萬平方米的互聯網產業園光大We谷,進行產業多元布局。一期項目將于年底開園,主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等產業。
圓桌
試水產業園不能盲目跟風
東莞很多房企開始涉足新的產業,進行多元化布局,如此前提到的試水文創產業、社區教育和互聯網產業園等。對于上述房企轉型現象,業內又有什么樣的觀點?
房企利潤下降屬實產業項目多屬嘗試
東莞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陳駿良: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涉足新的產業一直都存在,不過近兩年確實比較多。
不管是萬科還是本土中天、光大,涉足新的產業多是借助自己多年積累的資源,利用多年開發的樓盤和眾多業主,經過資源整合發展新的業務,但主業還是房地產沒有變。雖然這兩年存在土地流拍的現象,開發商顯得比較謹慎,并不是他們不想開發,而是對地塊所在的區域沒有信心。房企在拿地前都會對塊地進行評估。尤其是東莞,鎮區經濟差別很大,落后鎮區經濟比較差,開發商多會謹慎。相反,經濟強鎮很多企業都想拿地進駐,最后多是品牌房企勝出。就開發商利潤來說,現在東莞企業開發項目的平均凈利潤在5%-12%之間,而在此之前平均利潤至少在15%左右。十幾二十年前拿地,現在還在銷售的就更高一些。
在企業利潤下滑的時候,開發商涉足其他產業更多是想嘗試一下,未來能不能做成,現在也不得而知。當然,從目前房地產發展來看,中小房企一旦拿不到優質地塊,未來肯定是要退出市場,優勝劣汰。
要能提供高效服務產業園才有前景
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產業地產的發展這兩年動向比較好,主要是依靠城市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需求。不管是東莞還是其他珠三角城市,政府主導產業升級完成騰籠換鳥,就提供了這樣的空間,特別是深圳部分產業轉移東莞帶來的需求。
除了產業轉移帶動的需求外,國家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產業項目發展的機會,這個時候就需要產業項目能夠提供高效率的服務幫助他們,包括創業輔導、資源對接和政企服務等方面。
東莞曾經有很輝煌的過去,目前制造業也在轉型升級,如果這些項目能夠真正為企業服務,預計未來前景還是很好的。特別是針對深圳企業,隨著成本不斷上升后開始逐漸向東莞轉移,在這時就需要類似的產業園區進行對接,以順利幫其完成。根據我的觀察,在鳳崗、松山湖等臨深片區,這樣的產業園若能吸引深圳企業入駐,幫助其完成產業轉移和整合,未來前景還是很大的。
沒有摸清需求跟風只會增加風險
瑞峰置業副總經理姚麗軍:隨著市場分化比較激烈,必然導致很多企業謀求新的業務類型。產業地產就是在這種情況適時出現的新產品,也可以理解為工業地產的升級版。但與工業地產不同的是,產業地產是一個平臺,可為企業提供很多服務功能。此前,已經布局產業地產的企業已占得先機,如天安數碼城、華夏幸福等企業,通過PPP模式打造了很多成功的項目。就東莞而言,產業地產注入了平臺服務功能,包括政企服務和新型產業孵化等,所以產業地產的崛起是來自整個經濟轉型的需求,也是目前房地產業務擠壓后的結果。
具體來看,目前涉足產業地產的企業很多,但摸到門路的不多,很多還只是處于跟風狀態,并沒有完善的運營機制,也沒有規范的體系,這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產業園都會成功。如果產業項目沒有找到市場需求,也不能為其帶來相應的服務,產業園、科技園最后仍將淪落成普通工業園。東莞正處于產業升級過程中,需要這樣能為企業拓寬渠道和提供服務功能的平臺,如果僅掛著名頭就沒有實際意義。
對于文創產業園來說,有足夠的土壤才有生存空間,如果市場需求不多、消費力不夠,一窩蜂去做最后壓力會很大。
本文來源于百度樂居,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