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難、選址難、運營難,已經成為擺在商業地產商面前的三座大山。而電商市場的迅猛發展更令地產商們雪上加霜。
但是,據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底,全國主要城市商業綜合體存量面積將達到3.6億平方米,2016年以后更將突破4.3億平方米。即便商業地產長期囿于“三難”,但房企仍以“飛蛾撲火”之勢投資商業地產項目。
零售業比例下降,餐飲娛樂加碼
在眾多熱衷于商業的房企中,中糧無疑是“真愛粉”,且商業開發一路順暢:大悅城開一家“火”一家。此前,中糧方面表示,計劃用2—3年完成11家大悅城的打造,5年內交付20家大悅城。
中糧地產投資(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隋強告訴記者,“大悅城的特色就是不斷的創新,這是大悅城發展的第一位要素,無論是大悅城推廣,還是新、老大悅城的改善,都是重在創新,朝北大悅城的悅界便是創新,但未來大悅城的布局也不會僅僅只是簡單地去復制悅界。”
隋強所提到的悅界是朝陽大悅城的自我重構——將項目北側5、6層的高位停車場重新改造,打造為將商業與自然、藝術與消費相互交融的主題街區,官方的定義是,“不只是購物需求釋放的地方,而是一個兼具主題、話題和人文關懷的生活空間”。
這也正是隋強所提到的大悅城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體驗,“創新和體驗是最重要的兩個點,怎樣才能做到體驗感不一樣,做到不同于其他商場,這很重要。”隋強強調,體驗也是實體店可以對抗電商的關鍵。
龍湖、寶龍、越秀、紅星美凱龍、首開商業等多家大型開發商旗下商場將餐飲、娛樂、文化等體驗式業態大幅增加,以此使得商場的人流量和營業額均獲得正增長,與此同時,較低的零售業態比例成為這些項目的共同特征。
電商與購物中心融合發展
與萬達、凱德等眾多商業巨頭相比,身披全球最大的住宅開發企業華麗外衣的萬科集團選擇進入商業地產的決定無疑是需要勇氣的。
繼悅薈萬科廣場、中糧萬科半島廣場之后,北京萬科再次實行“聯姻政策”:與住總聯手打造大型購物中心作品——住總萬科廣場。相對于萬達、華潤,“房企大佬”萬科在商業地產中卻只能算“新手”,但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商業項目,萬科將和首開在2017年推出首開萬科廣場,從購物中心的字面上看,萬科走的是“強強聯合”的模式,此前,萬科集團和萬達集團也早已完成戰略合作簽約。
不難看出,在電商盛行的商業地產大環境下,北萬的商業項目更加注重體驗式消費。北萬商管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住總萬科廣場采取下沉式廣場、屋頂露臺花園、Village,共享中庭空間。并且項目業態豐富,包括時尚名品、大型超市、特色餐飲、星級影院、兒童娛樂。這一切,都是北萬著力讓新一代體驗式Shopping Mall改變城市版圖。項目預計將于2016年5月1日初開業。
萬科集團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劉肖此前對記者表示,“我覺得電商和購物中心是互相沖擊的。我們的商場將隨著業態的變化變成O2O。未來的商鋪面積有變小的趨勢,很多的商鋪從購物的平臺變成了體驗的平臺,用這個體驗店拉動線上的成交。”
他的看法與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不謀而合。顧云昌表示,“商業地產面臨很大的風險,有嚴重過剩、同質化、泡沫化、被電商的邊緣化等各式各樣的問題。所以商業地產要做好,不能依靠傳統的方式來做,必須要有創新。”
本文來源于中國企業報,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