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萬科在深圳前海企業公館舉行了“萬科云”產品發布會,旗下“萬科云”、“設計公社”、“路由器計劃”等產品正式亮相。
隨著萬科“萬億市值”的制定,消費地產、產業地產等轉型方向被列入這家公司的計劃。其中,“萬科云”作為萬科在華南開展產業地產的重要試驗,無疑受到了管理層極高的關注。
在發布會上,媒體邀請、網絡直播、巨大屏幕,包括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廣深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紀文等人上臺做個人演講獨白時,穿著T恤與休閑褲。萬科坦承,這種試圖營造科技界經典場景的“蘋果式”發布會,是“追求更大的傳播效果”。
萬科集團總裁郁亮及全體副總裁悉數出席,就連王石也特地錄制視頻為發布會“站臺”。
王石解讀“萬科云”背后的戰略意義稱,萬科和其它傳統企業一樣,如果不“+互聯網”,也會被淘汰掉。“萬科云”深圳發布會,則是萬科在“+互聯網”方面的第一個嘗試。
“萬科云”試驗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郁亮2014年中便提出住宅開發、消費地產及產業地產將是萬科未來三大新業務的方向。萬科對此的解釋是,未來小微企業創業會帶來非常大的不動產需求,公司將為這些人和機構提供服務。
2014年10月,張紀文在張家界手首次提到“萬科云”概念。當時他表示,萬科云并不是單一股東管理的寫字樓,而是所有參與到這個項目里面的參與者都能參與的寫字樓,是一個“產業集聚”的概念。
此次發布會,萬科給出了“萬科云”的具體定義,即是選定的主題產業聚集、融合、協同提供“空間”和“服務”的產業地產全新模式,通過空間共享、分時使用、優化資源配置等手段,為使用者提供集空間、服務、資源及“+互聯網”的線下工作云平臺。
作為首位演講者,張紀文將“萬科云”歸納為基于“跨界聚集”、“行業重構”的“不動產+服務”產品。他解釋稱,在過往的業務模式中,各方由于固守邊界,完成合作的方式非常低。而集聚、跨界產生了對業務模式產生了重構,獲得了更高的效率,因此效率是核心,表現形式隨著技術改變而變化。
具體而言,萬科方面稱,在產品的研究、設計、建造、使用的產業鏈中,公司希望匯聚從事“設計階段”的所有機構及個人,包括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規劃設計、廣告設計等,“因為他們需要辦公、交流以及文化”。除此以外,萬科也會邀請從事研究、建造階段的機構及個人加入。
在運營模型方面,萬科集團建筑研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長錢源提出“平臺即服務”的方式,指出萬科在蓋房子方面已有31年歷史,在基礎設施、產業平臺上提供物理空間、工作平臺、信息平臺等。同時,為入駐“萬科云”的機構及個人提供服務模塊,包括文化活動、財稅法務及生活方式等。
“我們希望做成一個平臺,讓不同種類機構、不同大小機構在平臺上有統一標準工作,還包括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大到雙年展、小到每天生活方式。服務模塊、產業平臺模塊、基礎設施模塊構成萬科云設計公社基礎部分。”錢源如是稱。
據了解,“萬科云”在廣州、深圳、廈門、東莞、福州等城市同步推進,其中深圳南山留仙洞萬科云最早試水的項目,涵蓋辦公、酒店、公寓、商業、綠廊等業態,一期辦公空間“設計公社”面積2.47萬平方米,其中有1500平方米作為“路由器計劃”的空間,這部分空間則平均被分為固定辦公、共享辦公及創客三類空間。
據錢源介紹,“設計公社”入駐的大部分是設計機構,包括SEEEDSTUDIO、柴火空間等十余家設計機構已成為項目的合作伙伴。
華南B計劃
萬科曾在北京聯合轉投創業的毛大慶高調推介V-LINK社區服務商2.0戰略和臺湖新城眾創空間,并在上海高調披露產業地產服務平臺“星商匯”,加上華南區域的“萬科云”,萬科在三大地區均在進行不同的產業地產探索。
不過萬科方面人士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公司盡管在北京、上海等區域都有做產業地產的相應試驗,但彼此并沒有多大聯系。或許在往后這些模式成熟后,會一起進行討論。
在發布會上,王石通過視頻向現場談及了萬科在華南試水產業地產的思考。他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和云時代,大家都在紛紛講“互聯網+”。但“互聯網+”是用互聯網來主宰一切,對于傳統行業而言,更需要的是將互聯網當成一種工具,即通過“+互聯網”來改造升級。
“如果說將來傳統行業要被淘汰的話,絕對不是被‘互聯網+’淘汰,而是被‘+互聯網’的傳統行業淘汰,因為他們把互聯網當工具。”王石指,傳統行業的對手不是互聯網,恰恰互聯網是工具,這就是萬科所提的“互聯網+”。
王石稱,此次深圳發布會就是萬科“+互聯網”的第一個嘗試,萬科云仍主要針對設計系統,但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包括大公司、傳統公司、新生公司、創新意義的公司都會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交流、競爭。萬科等大公司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資源,并幫助新生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萬科云深圳發布會,僅僅是一個開始。”他透露,在深圳以外,萬科在福州的“+互聯網”嘗試更多集中在家具方面,其它城市則可能涉及設計裝修、工程技術或者設備采購。
不過,市場分析也對觀點地產新媒體指出,在培養讓行業信服的服務和運營能力的過程中,萬科勢必要經過一個持有物業、建立口碑和形象的過程。換言之,短時期內萬科物業應還是以“重資產”為主。
按照設想,到2017年底、2018年左右,萬科希望產業地產重資產部分能產生550億總收入,租金約五六十億元;輕資產部分能有11億元的收入,利潤約為3億元,利潤率約是25%-30%。輕重資產的規模和利潤貢獻比較可見一斑。
或許是出于輕資產的考慮,萬科在發布會上強調,“萬科云”不僅是萬科的產品,也是與合作者共同打造的成果。
萬科表示,“萬科云”將采用全新的合伙共建模式,客戶既是租戶,也是“萬科云”建設階段的合作者,比如深圳萬科云“設計公館”是由十幾家設計機構合作完成的,以及運營階段的合作者。
“萬科云正式營業之后,經營業績突出的客戶,將從萬科云的運營收益中獲得一定分紅權。”萬科認為,合伙共建模式將“吸引行業各個環節最優秀的團隊加入萬科云大家庭,共同構建最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本文來源于觀點地產網,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