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執行董事孫宏斌近日又放大招。被業內稱為“并購王”的他此次盯上了雨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潤集團)。
9月8日晚間,融創發布《與雨潤集團的戰略合作協議及恢復買賣》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此前,融創已經在兩個月內公布了3起地產平臺及項目并購案。
公告顯示,融創與雨潤集團于9月8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戰略合作協議內容為三點:一為融創與雨潤集團彼此進行戰略合作,憑借各自優勢,提升雙方價值;二為雙方與雨潤集團債權人共同商討雨潤集團相關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案;三為雙方努力確保雨潤集團各項業務正常運轉,并在滿足相應條件的前提下,融創向雨潤集團提供全面支持。
同時,公告指出,截至本公告日期,概無厘定有關該戰略合伙事宜的具體計劃或建議。
同日晚些時候,雨潤集團旗下的中國雨潤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潤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一位主要股東Willie正與獨立第三方商討戰略合作事宜,內容可能涉及Willie被出售。
有分析稱,Willie為雨潤食品的實益擁有人,持有雨潤食品25.82%的股份。這意味著,融創有可能收購這家上市公司。
對此,法治周末記者致電融創和雨潤集團,了解雙方合作的具體情況,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復。
“此次合作是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不景氣情況下,地產商選擇的新發展模式與突圍策略,而不是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拿地及創新地產項目。”中為咨詢研究員陸遠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困境中的雨潤
根據雨潤集團官網介紹,這是一家集食品、地產、商業、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七大產業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目前,旗下擁有雨潤食品、南京中央商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商場)兩家上市公司。
而在這家多元化的企業內,據克爾瑞方面分析,雨潤集團以“火腿腸”等肉類食品聞名,食品占集團資產約10%,而房地產及相關板塊的資產占比高達70%。
作為雨潤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的食品行業,雨潤食品此前發布的年中報著實讓其前景顯得不那么樂觀。
雨潤食品2015年的年中報顯示,受高端餐飲及肉類消費市場疲弱影響,上半年營收95.84億港元,微增6%。實現凈利潤虧損7.24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雨潤食品的業績不僅僅是在今年上半年表現的不好。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14年,雨潤食品營業額逐年下降,分別為267.82億港元、214.40億港元、191.58億港元。凈利潤分別為虧損6.05億港元、盈利4359萬港元、盈利5677萬港元。而在2012年之前的3年里,雨潤食品的凈利潤都在17億港元以上。
除此之外,資料顯示,雨潤集團目前運作的地產平臺主要有兩個:一是上市公司中央商場旗下的商業地產業務;二是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財本人控制下的雨潤地產。產品類型涵蓋住宅、旅游地產、商業地產及產業地產。
中央商場的財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4.84億元,同比減少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5億元,同比減少48.98%。同時,在8月1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雨潤中央商場副董事長胡曉軍因涉嫌違紀被查。
另外,據相關媒體報道,有內部人士爆料雨潤地產在三四線城市的項目也已陷入困境。
“目前雨潤集團經營壓力大,容易受宏觀經濟和大眾消費經濟波動的影響。對于雨潤集團來說,引入融創雖有點無奈,但也是讓企業活過來的策略之一。”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雨潤集團可助融創進軍商業地產
中為咨詢研究員陸遠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從現實層面來看,一方面,融創可以通過雨潤集團在南京與上海等地區的土地優勢,打開新區域的房地產市場,為融創提供新的發展機會與拓展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雨潤集團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融創可以通過自身優勢將相關土地選擇性出售賣掉。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對法治周末記者指出,雨潤集團的房地產板塊對融創的吸引力最大。
“融創選擇和雨潤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可能因為雨潤集團在商業地產領域經驗豐富,能給從未涉足但想要進軍商業地產的融創帶來幫助。”郭凡禮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郭凡禮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雨潤集團擁有千萬級土地儲備,這有助融創擴大版圖。
有消息傳出,據統計,雨潤地產在2013年的土地儲備可開發建筑面積就已經達到6000萬平方米以上。
郭凡禮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雨潤的地產項目以南京為核心,與融創鞏固江蘇市場的戰略相符合。
相關資料顯示,在2012年祝義才辭去雨潤食品董事長職務后,在2014年制定了未來三年銷售達到500億元、2015年謀劃上市的目標,并以南京為核心,進軍全國城市。
“從融創近兩年的動作來看,選擇改善需求特征明顯的市場進入,從融創產品線來看,偏改善的項目較多。另外,市場價格彈性空間較大的城市,比如市場均價在每平方米1萬元以上,尤其是1.5萬元以上的城市,也比較適合融創這樣的產品,比如南京、天津這樣的城市。”同策研究咨詢中心總監張宏偉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融創會否收購雨潤集團
其實,孫宏斌之所以被業內戲稱為“并購王”,正是因為其在近兩年在收購動作頻繁。比如之前一直被熱議的佳兆業和綠城的收購案,但是這兩個收購案都因不同原因而無疾而終。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融創雨潤合作是戰略合作的關系,而非之前融創一直慣用的“合并”。另外,公告中還稱:雨潤集團及其關聯方不得與其他第三方就戰略合作協議范圍內的任何事宜進行洽談和接觸,且不與任何第三方訂立任何協議。
“融創此次在合作協議里施加了一些約束條件,相當于占有了后續業務并購的主動權。”嚴躍進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融創在吃過綠城、佳兆業的虧后越發謹慎,且雨潤集團是一家債務出現問題的企業,這增大了并購的風險。先債務重組,融創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可進可退的空間。”郭凡禮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融創能得到雨潤集團的地產項目和土地儲備來實現其版圖擴張,并且借助雨潤集團來拓展一些地產相關業務。另外由于融創沒有采取一口吞掉雨潤的策略,自己的損失就會大大降低。”郭凡禮解釋道。
陸遠對法治周末記指出,但在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背景下,融創進行這樣的戰略合作,應當說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關鍵是如何處理地產業務,因為雨潤相關土地主要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土地價格相對較低,如何實現土地增值出售與投資很重要。
“融創同時也要面臨解決各地政府對于雨潤地產出售的態度問題,因為雨潤旗下很多土地都是藉食品與農貿物流業務投資理由所獲取,顯然有很多地方政府不希望雨潤這樣操作。”陸遠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目前融創主要還是集中在精品高端地產業務上,食品業務顯然不是融創的長遠目標或戰略。如果要收購雨潤集團,融創可能要面臨來自江蘇省以及南京市政府機構的阻力,因此融創整體收購雨潤集團可能性較低。”談及之前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融創可能要收購雨潤集團,陸遠對法治周末記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雨潤集團在房地產、農貿物流、商業運營以及保險等板塊擁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因而融創對其進行選擇性股權收購與出售交易可能性最大。
本文來源于法治周末,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