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房產基金主席劉永杰表示,收購上海宏嘉大廈,意味著基金不僅降低了單一區域布局所隱藏的風險,同時提高了基金的分派能力。越秀房托執行總裁兼執董林德良透露,今后房托將主要在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核心區域物色具有成長性的優質物業項目。
原華遠地產董事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任志強原本打算在8月底舉行的諾亞財富房地產金融高峰論壇上談談互聯網,但主辦方看到任志強發來的PPT通篇沒有一句談到房地產,于是和任志強溝通,強烈希望他還是能談談老本行。任志強只好再談宏觀經濟和房地產。
論壇的聽眾們不乏一些手中擁有千萬可投資資金的高資產凈值人士。他們希望從“大咖”的演講中尋找到財富的動向。在援引了令許多普通人頗感陌生的宏觀經濟指標、列舉了許多數據后,任志強終于說出了一些人最想聽的話。他說,“利率還會再繼續降低,肯定有助于買房子,最實惠的投資就是在低利率時期把未來二十年的錢挪到今年來花,這也是最好的投資。”
比起股票,任志強認為房產是更實在的投資。每到不同的城市就有不同的人問任志強該不該買房,不久前傳出馬云以15億港元購香港豪宅的消息,引發有人對香港房產是否有投資價值的關心。就任志強看來,在香港買房最重要的是低稅率。“在有人口增長、經濟增長的城市投資是沒問題的,但是你非要我說你所在那個城市能不能行,那我不知道。”任志強說。
他以深圳舉例。深圳有很多高學歷、從事高科技行業的高收入年輕群體,亦是老齡化程度最低的城市之一。除了經濟增長、人口增長,還得看人口結構,家庭分裂速度越快的城市需要的住房越多。“我還有個主意,你們看哪最落后也可以去哪投資,因為越落后的地方越得改,所以機會可能就更多。”任志強說。
盡管在現在的時點,買房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在真正的投資人看來,地產投資正在發生變化,無論是投資形式還是投資標的。“過去個人買房很容易獲利,但未來房地產投資將會演變為機構化的行為,需要專業化團隊協作的方式。”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譚文虹說。
機構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首先考慮大的經濟周期,其次是慎選交易對手,再次是創造共贏的交易結構獲利。從方向上,則是從房地產的新房市場轉移到存量市場,從開發環節轉移到更關注運營環節。從單純的項目型合作到房地產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比之個人投資者更在意房產升值,機構投資者更注重的是因投資房產而產生的現金流,以及通過租金計算的房產的真實價值,尋找和風險相匹配的回報。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
房地產私募基金也在尋找新的風口。歌斐資產創始合伙人、總裁殷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回憶,在七年前,大多數房地產私募基金更喜歡借債給房地產公司。抑或是通過股權投資,通過上市后退出獲得盈利。但隨著行業的發展,機會也在發生變化,尤其在住房總量已經接近飽和的情形下。在未來,投資的業態應不僅僅局限于住宅,還包括公寓、寫字樓、物流地產甚至是眾創空間;不僅僅是和房地產公司合作,還包括投資一些新型的公司,比如房多多;從投資的地域來看,也必然要走向海外。
過去兩三年里,機構投資者在中國資本海外投資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內地保險機構出于優化投資組合的考量,大量投資于海外酒店和優質寫字樓。世邦魏理仕研究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投資者對于美國及澳大利亞商業地產的投資在快速增長。2015年上半年,中國資本流入美國商業地產的總投資額高達36.76億美元,已超過2014年全年(19.62億美元)的1.5倍;同時,2015年上半年,中國資本流入澳大利亞商業地產的總投資額(16.64億美元),也已超過2014年全年的14.67億美元。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國區主管、執行董事陳仲偉進一步指出,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期間,中國資本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三個市場投資優質寫字樓的總金額為112.43億美元,超過位列第二的酒店市場(投資總金額為43.11億美元)2倍以上,是位列第三的零售市場(投資總金額為17.89億美元)的6倍以上。這其中的大部分投資流向了美國紐約及洛杉磯、英國倫敦和澳大利亞悉尼的優質寫字樓和酒店物業。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中國投資者將繼續拓寬投資地域范圍并豐富投資種類。隨著投資經驗的積累和在當地信譽的增加,更多的中國投資者可能會轉向如曼徹斯特等倫敦以外的城市,物色辦公樓投資項目,以及尋求對零售物業的投資機會。”陳仲偉說。
本文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