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港資房企九龍倉,正在計劃改變其在內地的投資策略。
在8月19日于上海舉辦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九龍倉集團第一副主席、九龍倉中國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周安橋透露,未來在內地的布局會慢慢減少一半,再集中到七八個城市,聚焦一線城市以及強二線城市的優質土地和項目。此外,未來會增大由九龍倉操盤的住宅項目比例。
港企一貫謹慎保守,預見性強,九龍倉即是一例。改變源于對市場和自身的判斷。一二線城市有深耕和壯大的空間,一些供應量巨大的三四線城市,九龍倉并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品牌溢價。“這個過程,可能不是幾個月,而是幾年,會慢慢的發生。”周安橋強調說,策略的改變并不能在短時間看到效果。
戰略上的進退之外,九龍倉在綠城的進退頗受外界關注。
在入股綠城3年后,今年的7月6日晚間,九龍倉宣布從綠城董事會退出,仍保留股份,并稱“已經完成歷史使命”。周安橋表示,退出董事會以后,九龍倉保持了進退自如的身份,但沒有時間表,也不會以綠城股價作為最關鍵的衡量因素,“可以買一些,也可以再賣一些”。
退出綠城
在退出綠城董事會以后,九龍倉如何定義和綠城的關系?
周安橋表示,退出主要是因為對中交入主綠城有信心。他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去年融創計劃收購股份之初,九龍倉表示反對,“第二我們也不干了,把股份也賣掉,孫宏斌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我們留下來,他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宋衛平、壽柏年加上九龍倉的股份比例必須不低于某個點,如果九龍倉不是綠城的股東了,宋壽股份不到20%,會導致20多億美金債立即違約,美金債違約,國內的銀行立馬會先下手為強,綠城面臨倒閉的風險。今天中交把這個責任充分負擔起來了,而且比九龍倉走得更遠,所以我們很放心地退出來。”
退出以后,綠城不再是九龍倉的聯營公司,九龍倉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合營公司盈利減少以及綠城的投資重新分類為金融投資,導致九龍倉2015年上半年的發展物業核心盈利下跌。周安橋也表示,這近14.91億港元的虧損只是會計虧損,之前曾經錄得22億港元的會計收入,減掉之后九龍倉依然是盈利的。
近期九龍倉悄悄增持了綠城股份。對此,周安橋解釋說,增持或者減持,只代表了九龍倉自己的態度和對綠城股價的看法,目前九龍倉和綠城依然保持密切的關系,在業務上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我們對綠城的持有也好、進退也好,股價并不是主要的關系。第一,我們沒有時間表,第二沒有目標價錢。反正今天不準備賣,短期內也沒有這樣的想法。明天我認為合適,比如股票跌到一定的價格,很便宜,不排除還會買,作為財務投資者,這方面會覺得很舒服。”周安橋說。
收縮管理半徑
“我們也焦慮,又要買地,又要賣樓。”
在極為重視的內地市場,九龍倉同樣在進退之間摸索出新的發展戰略——回歸一線。
戰略的改變離不開市場的變化。“很長一段時間房企都在追求規模,但過了幾年,如果不賺錢又經營得很辛苦,我們就會把一些不好的地方淘汰,在一些覺得能做好的地方繼續做大、做好。”
目前,九龍倉在內地布局了14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常州、蘇州、寧波、無錫、成都、重慶、佛山、大連、天津和武漢。
周安橋表示,回歸一線,以上海、蘇州、杭州三個城市為核心,首先在這些城市的量會明顯增加,“假定上海有三個項目,我希望加到五、六個。”此外,九龍倉對廣東的深圳和廣州展示出了拿地的興趣,不久前周安橋和中交地產董事長孫國強在廣州有過一次會晤,雙方正在洽談廣州某個地塊的合作開發。周安橋還透露,3個禮拜之內,計劃再到北京拿地。
與此同時,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做完現有項目后,不再獲取新的地塊,直至完全退出當地市場,這個時間將快則一至兩年,慢則三至四年。
在個別城市項目數量的增加,必然導致人員擴充。周安橋對經濟觀察報稱,在其深耕的城市,本土化策略會更明顯,“挖更多的本地好手,但還是要看能不能拿到項目。”
轉變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且頗具挑戰。擺在九龍倉面前的第一道關卡就是一線土地資源的競爭激烈。
2015年上半年,九龍倉在內地的銷售額是103億元,同時花費了約40億元買了5塊地,買明顯小于賣。“說明什么問題?一是我買不到,市場競爭激烈;第二,說明我謹慎、保守;第三,我們并不看好后市可以這么瘋狂。我們態度積極,但要耐得住寂寞。上半年買了5塊地,可能報名報了50多次,也就是說輸了40幾次。”
周安橋說,九龍倉對一二線的土地市場一向態度積極,基本上只要有土地供應,就會主動研究,但九龍倉的原則是土地價格要合理,必須保證能賺錢,其內部有嚴格的財務測算,一旦超標,就會放棄拿地。“之所以不退出綠城,某個意義上說,綠城也是土地的一個來源。也許可以多一些‘綠城’,這也不排除。適當的時候,有一兩個類似綠城的好公司在我面前,我們也會考慮。”
值得一提的是,九龍倉對存量土地市場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周安橋表示,尋找存量土地的過程中,會優先和國企合作:“我們正在努力,大概有兩三個項目在談,我也沒有把握都可以談成,但希望至少可以談成一個。”
增加操盤比例
在收縮管理半徑后,九龍倉還計劃增大由九龍倉操盤的住宅項目比例。
進入內地市場多年,九龍倉采取的策略是和諸多品牌房企合作開發,包括萬科、中海、綠城等等,這被視為既定方針之一。這些房企有共同的訴求,一是負責操盤,二是并表。“九龍倉對此不敏感,不爭并表,所以我們是房企很好的朋友。以后很可能很多項目是我來操盤,但依然讓你來并表。“周安橋說。
周安橋表示,增加獨立操盤比例,和縮短戰線的策略有關。“比如原來我們在六個城市,將來逐漸縮為三個城市。三個城市里面,比如現在每個城市有5個項目,準備做到10個項目。很自然地,要在這三個城市里面加強人手。這樣的情況下,不排除未來五個項目里面,一部分是我自己拿的,一部分是合作拿的。合作項目里,我更不排除爭取我們自己操盤,這其實是一個逐漸進步的過程。我在這個城市里面項目多了,人手也越來越強,對其他人操盤的依賴性也少了。“周安橋說。
但九龍倉首先需要做的是說服自己的合作伙伴。周安橋表示,在九龍倉的團隊和品牌優勢都能得到發揮的城市,會加大自身操盤比例,但在合作伙伴更具優勢的城市,會依然讓合作伙伴操盤。
合作形式的改變也必然帶來新的磨合。“我們一般會給我們選準的合伙人很大的操盤空間,至于到了我操盤的時候,是不是會給同樣大的空間?也許會,也許不會。”
本文來源于經濟觀察報,作者謝敏敏,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