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困惑,去看一場藝術演出過后饑腸轆轆,但藝術中心內根本沒有像樣的餐飲場所,小賣部里一瓶水的價格都翻了幾番;又或是想帶孩子去感受下古典音樂,卻擔心孩子無法堅持看完整場演出,破壞了嚴謹的演出氛圍。
對此,睿意德聯合亞益文化發布2015年《商業空間藝術主題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一線城市藝術主題業態在購物中心占比已上升至2.6%,成為購物中心吸引客流的特色之一。同時,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對國內42個重點城市的公共空間面積統計,約有19.5萬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可被利用,潛在的租金收益達到71.2億元/年。
成為藝術演出及展示新平臺
事實上,不用專門去美術館或音樂廳,如今在購物中心里已經經常能見到各類藝術展覽和演出。從2013年起,莫奈、達利、畢加索、波普藝術等大師級藝術展,都選擇購物中心作為舉辦場地。越來越多的室內樂、實驗戲劇等小型演出團體涌入市場,也為藝術演出進入購物中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對此,睿意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鵬表示:“購物中心的建設速度遠超公立文化設施建設速度。各類藝術形式在人們休閑生活中的比重大大提升,并逐步走出傳統公立文化設施,陸續進入購物中心。于是,文化藝術與購物中心之間不再是兩個‘獨立體’。”
藝術購物中心有望彎道超車
來自第一太平戴維斯的上海零售市場報告顯示,滬上將有三個購物中心于第二季度試營業,帶來17.4萬平方米新增供應,核心商圈購物中心首層租金維持不變,為人民幣46元/平方米/天。展望下半年,市場租賃形勢依然嚴峻,下半年至少有45萬平方米購物中心待入市,另有26萬平方米購物中心已延期至明年開業,預計整體租金表現中期內難有改觀。
在這種情況下,打造在一線城市僅占2.6%比重的藝術主題購物中心,或是新興購物中心“彎道超車”的機會。目前,購物中心里的藝術形態主要有七類,其中長駐藝術形態有藝術裝飾和藝術空間,為獨立空間,多為收費,且展演時長較長;短期藝術形態有靜態展、小型沙龍、演出、藝術集市和快閃活動,通常布局公共空間。靜態展和藝術集市是運營頻次最高的,分別達到41%和31%,其中,藝術集市租金收益可觀,甚至高于購物中心首層租金2-3倍,還為購物中心相關商家創造了品牌宣傳及產品展示的機會,成為了商家青睞的推廣平臺之一。
此外,一些購物中心會提供藝術體驗機會,聘請知名藝術家以小群體為單位開設體驗活動,參與名額從達到一定額度的消費者中產生,促進了大額商業效果明顯。對此,亞益文化執行董事孫淵表示:“一方面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內涵及人文美學精神有著更高的追求和期待,人們很希望近距離欣賞人文藝術,另一方面藝術家很愿意在購物中心進行小范圍的交流分享活動,在積極推動藝術價值的過程中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藝術社區概念同步興起
不僅藝術遇上購物中心成為一種可操作的時尚,藝術社區概念也同步在滬上興起。
近日,200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雕刻的青田石雕,包括國內至今用工時間最久的一件青田石雕將首次亮相上海北竿山國際藝術中心。上海北竿山國際藝術中心是上海最大的新建藝術社區,已經逐步成為上海西部地區的文化地標,有眾多的文化藝術在此舉辦,眾多文化名人在北竿山匯聚。該項目是國內唯一采用清水混凝土外墻建設的超大規模現代化建筑群落,以聯排與疊加為主的藝溯源,依山傍水而建,更為藝術家、建筑師、平面設計師、媒體、IT、律師、自由撰稿人、自由職業者、SOHO一族及時尚人士和其他創意人群量身定制的聚落,意在創造一個集創作、展示、商業和生活休閑于一體的綜合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地處趙巷、佘山國際別墅區的中心位置,佘山森林公園、國家旅游度假區,奧特萊斯、吉盛偉邦國際家具村、宋慶齡學校等近在咫尺。同時得益于大虹橋交通樞紐建設這一契機,拉近了長三角區域的商業距離,成為區域的藝術、文化、時尚、品位中心。一、二期已經售罄,很多藝術家、時尚界人士、創意產業領軍人物、企業高管等都落戶于此,成為上海時尚、文化與建筑交相輝映的又一熱土。
本文來源于新聞晨報,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