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僅與房地產結合,還無法形成完整的商業模式創新閉環的情況下,互聯網+房地產+金融,或將實現更深刻、系統的變革。
“住宅市場不可能永遠增長下去,不出10年,我們會看到行業的天花板。”早在兩年前,萬科總裁郁亮就拋出過行業天花板的論斷。此后,萬科摸索著進行一場名為互聯網思維的運動。
在“互聯網+房地產”如火如荼的今天,或許大多數的案例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營銷層次,二者之間究竟可以深入到何種地步,還尚未可知的話。那么從中引入金融的概念,形成“互聯網+金融+地產”的模式,則局面或許瞬間就開始明朗化。
發端于歐美,在中國僅短短幾年就橫掃市場的互聯網金融,天然的基因就與房地產行業相契合,正成為越來越多房企追捧的“香餑餑”。
近半數房企探索互聯網金融
房企之間的爭奪不再僅僅局限于常規的合縱連橫,“互聯網+金融+房地產”的運行模式,正在成為這場拉鋸戰中成功者的標配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50強房地產企業中,已經有四成企業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萬達、萬科、新湖中寶、中天城投、保利地產等房企都將互聯網金融作為轉型或者業務的延伸方向。
保利地產宣布近日將與民生銀行推出理財產品“利民保”,購買產品的用戶可以用優惠價格鎖定項目開盤時的售價,并享受封閉期內的理財收益,即使用戶不購買,也可享受由民生銀行提供的保底收益。
而萬科在去年就涉及過互聯網金融業務。2014年9月,萬科集團和平安集團聯合推出“平安萬科購房寶”的理財產品,最低5萬元起,期限從3個月到1年不等,收益包括年化收益率約6.5%的預期現金收益和年化收益率3%至5%的積分收益,首期產品僅面向上海萬科的四個樓盤。
宣布第四次轉型的萬達已把金融板塊納入集團主業之中,形成地產、金融、電商、文旅四大板塊并重的格局。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對外表示,萬達擁抱互聯網,首先通過萬達電商增加線下消費者的體驗感和黏性,培養萬達的忠實用戶,再通過互聯網金融這個大方向去賺錢,甚至反向改造萬達目前最核心的房地產業務。顯然,互聯網金融或將成為萬達完成第四次轉型的重要催化劑。
地產中介開辟新戰場
除了房企之外,房地產中介公司也紛紛推出各自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成為繼提高經紀人傭金、降低中介服務費、行業并購擴張后的又一個新戰場。
去年12月,鏈家網旗下互聯網房產金融平臺“家多寶”系列短期理財產品正式上線,其“零風險、短期限、低門檻”的優勢吸引了投資者的青睞。目前平臺累計投資金額已經達到29.6億元,人均投資金額12.4萬元,年化收益率最高為10%。據鏈家理財負責人介紹,“家多寶”主要針對鏈家房屋交易的借款項目,用于房屋抵押貸款、贖樓、尾款墊資、換房等房屋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短期資金周轉,平臺不會觸碰資金,房款資金全由第三方易支付進行監管,通過賬戶托管系統,保證資金只能流向借款人賬戶,??顚S?。
此外,中原地產、世聯行、Q房網、好屋中國等房地產中介平臺也在加快布局互聯網金融的步伐。日前,中原地產宣布啟動大金融戰略,與包括銀行、基金、信托、券商、資管在內的100多家金融服務方建立合作關系,搭建大金融平臺,為開發商和購房者提供融資方案。初級階段包含針對房企的機構類融資和為購房者提供的首付貸、按揭貸等個人金融服務兩類產品。
互聯網金融成地產“大風口”
《中國房地產金融》經過梳理發現,目前,針對地產行業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一般引入常規的P2P、P2B、P2W、眾籌模式、供應鏈金融、社區O2O等不同模式,從不同切入口服務買房、賣房、裝修、租房等交易的金融需求。當中,房地產和互聯網的聯結多數局限于產業鏈下游的營銷環節,與金融的關系主要體現在產業鏈上游的融資。
從營銷端口切入以O2O模式的賣房,再配以部分的金融增值服務,是部分房企愿意走的道路。東方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竺勁表示,已有開發商開始賣地產項目,買金融牌照,“房地產是高度依賴于融資的行業,房地產‘O2O+P2P’是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開發商要擁抱互聯網金融,營銷經理要用金融工具來幫助快速去化。”
從目前來看,房企涉足互聯網金融主要依靠第三方平臺,依附性較強。此外,長時間依靠單純的散售模式的開發商,多數面臨著資產的持有、運營能力不足,資產的成本過高,收益率較低的困境。可以遇見的是,短期內房地產領域的互聯網金融,仍多集中在預售資金、銷售收入、應收賬款、企業融資等中短期投資項目。
也有業內人士對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前景表示擔憂,認為理財產品的后續推廣、客戶群的可持續性等有待考量。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互聯網金融是房地產領域的一個巨大風口,已經成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共同追逐的新熱點,“各家上市房企都圍繞資本戰略在做相應的調整,不過風口再好,最終要取得資本市場的真正認可還需要相應的業績。大浪淘沙,房企投身互聯網金融最終能夠取得成功的應該不會很多,但互聯網金融在今天就是房企最大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