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進入火熱時代,各大院線也不可避免重新站隊、洗牌。
6月17日,在上海電影節期間,上影股份與浙江時代、江蘇幸福藍海、四川省電影公司、河南奧斯卡等公司宣布結盟,建立“四海電影發行聯盟”(下稱“四海”)。
上述公司可以結盟完全得益于它們都擁有院線資產。比如,上影股份旗下就有聯和院線,2013年在全國票房的市場占比為8.6%,位居全國第二。
“四海”旗下共計擁有全國750家影院和4000塊銀幕,在全國約有20%的市場份額。
有了這么多院線資產,電影發行怎么玩?這五家公司擬利用“四海”在宣傳、票務和排片三個領域互相打通,統一發行和排映拓展全國市場,上影股份負責統籌與執行。
一位電影發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電影發行主要有兩類公司在做,一是制片公司下設的發行公司,比如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均在發行業務上占據較大份額,這 不但能獲得發行環節的利潤,另外由此帶來的話語權;另一類,就是掌握電影院終端的企業,這些企業更接近觀眾,有排片等話語權。
現在國內電影發行行業基本是戰國時代,各家公司單打獨斗掌握的資源有限,放在全國的市場格局里難成氣候。
占據市場份額絕對龍頭地位的萬達院線此前已經有拉幫結派的動作。
2014年11月,萬達影視聯合了國內的大地時代、金逸影視、橫店影視等幾大院線共同組建了以電影營銷策劃、發行的發行公司,取名“五洲”。
除了長期占據國內票房14%左右份額的萬達院線,上述其他公司均在國內排名前十。
根據央廣網的說法,萬達在這家發行公司當中占據主導地位,這也意味著它在一些影片的發行和排片上擁有較大的控制力。
比較有意思的是,上影股份方面表態,這并不是為了和萬達等競爭,張豐說,“我們成立‘四海’不是為了要PK‘五洲’,我剛剛和五洲的總經理還商量好了,將在朋友圈里一起發條‘五洲四海皆兄弟’的微信。”
而前述發行人士說,實際上這兩家所采用模式,對對方都沒有太大的傷害,受到沖擊的很有可能是內容生產為主導公司的發行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