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亞洲區域的購物中心大部分都直接沿用了美國的購物中心模式。美國式購物中心是否真的適用于亞洲地區?
近年來,亞洲區域的購物中心在整體數量上不斷的發展,但實際上真正成功的購物中心卻比較少。而在少數成功的購物中心中,大部分都直接沿用了美國的購物中心模式。
美國式購物中心是否真的適用于亞洲地區?
從美國直接引用過來的購物中心模式
圖一:從美國直接引用過來的購物中心模式
圖一將兩個主力店設置于購物中心的兩端,并在中間以小型店鋪形成的長廊將其連接,此類購物中心做法通常是將很有集客力的品牌設置于長廊中,以這些品牌的魅力吸引顧客走完長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形式將因不斷引入新的品牌而造成主動線過于漫長。眾所周知,超過200米甚至300米的動線會導致顧客感到疲倦,這是美國模式的購物中心的弊端。
另外,以此形式建筑的購物中心一旦建成運營之后,后期若想改變其賣場環境將非常困難,唯一的做法是只能改變各大品牌內部的裝修。
優秀購物中心的環境表現形式是設置合理的中庭(位置與大小),并在天花處采用自然光直接照進賣場,從而給顧客帶來非常自然以及愉悅的購物感受。
亞洲地區百貨店的成功原理
圖二:亞洲城市街區形式
一般而言,中國、日本、韓國的城市都由這種形式構成的。以中國為例,先是「大街」,大街進來是「路」,「路」再進來是「胡同」。而人走進胡同之后又會發現更多的越來越細小的地方,并且因此而體會到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樂趣。
亞洲人將此模式運用于百貨店的規劃與設計之中,因此亞洲的百貨是非常成功的。不論是中國、日本、韓國還中國臺灣地區,都有很多成功百貨店案例以供我們參考。
以實際案例分析如何將百貨店的魅力與購物中心的魅力相融合
圖三:新型購物中心形態的原理分析
一般而言,亞洲地區的百貨店單層理想面積在5000平米左右,將幾個5000平米縱向疊加起來便構成了比較理想的百貨店基本模式。而上圖的購物中心是將原本縱向疊加的百貨店橫向分布于一個平面中。
圖三展示的是新型購物中心形態的原理分析,將百貨店的各層橫向分布于一個平面中,將主動線比喻成「大街」,「大街」的分支是「路」,再細化分為「胡同」。
同時針對賣場區域規劃,又很好的考慮了中庭及手扶梯位置的設置。
業態綜合型購物中心打造1F
圖四
圖四是將新型購物中心形態運用于實際項目中的賣場平面圖,整個賣場分為黃、藍、粉三個區域,可以將每個區域看成是百貨店的一層。
這里比較有特殊性的是MD的分布,百貨店最重要的魅力點之一在于人氣品牌的大量集中。比如化妝品和鞋的數量會非常多,而這一點在購物中心是難以體現的。
購物中心的魅力是具備獨立吸客能力的大型專賣店和獨立品牌的匯集。
業態綜合型購物中心打造 2F
圖五
請看圖五中,中間有深藍和淺藍分布的區域。其兩部分設置的MD是不一樣的,淺藍色區域設置的是百貨店中出現的MD分類,深藍色區域設置在購物中心會出現的MD分類,兩個MD在此處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比如淺藍色的區域可以設置百貨店化妝品的品類,這邊設置女鞋的品類,深藍色的區域設置大型專賣店,黃色的區域設置比較大型的食品超市,其下半部分可以設置百貨店中常常出現的食品專門店。
業態綜合型購物中心打造 3F
圖六
圖六表示將百貨店的魅力與購物中心的魅力很好的集中在一起,并且以一條主動線貫通整個賣場,其中設置一些在環境設計上富有創意的中庭,以吸引顧客。
這是一個包涵三個樓層的購物中心的實際案例,其面積算相當于一個九層的百貨店。其建筑物全長為220米,針對本項目而言,若按照傳統的美式購物中心模式進行設計,對于顧客而言是沒有任何吸引與魅力的。
本項目我們從商業建筑規劃開始做起,其設計理念便是努力為顧客營造出舒適的街區的氛圍,通過建筑外觀的韻律感與周圍層巒疊嶂的群山環境互相呼應的設計,結合高效的賣場,高人氣品牌的MD匯集,達到吸引客流量的目的,成功實現差異化競爭,創造了較為理想的營業額。
符合亞洲區域的新型購物中心模式
之前我們對歐美購物中心的形式是否適用于亞洲地區而進行了研討。希望可以將百貨店的魅力和購物中心的魅力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上述便是適合于亞洲人的購物中心形式的一個案例。
有些購物中心是位于郊區的大型商業設施,其前提條件是可以在郊外拿到面積較大的土地面積。
那么,如果把這樣的購物中心移到城市的商業中心是如何設計的,我們將單層面積大概1萬平米一層的購物中心擴大到單層1.2萬平米。而其實它便是將百貨店的四層平鋪到一個平面里。
購物中心有大小適中位置合理的中庭,有自然光照進賣場,可以給顧客以舒適的感覺。
提案單元塊
圖七
我們希望以主動線做成一條「大街」,但它并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水平筆直的「大街」,而是稍微有些傾斜角度的主動線。
主動線有角度的傾斜,其原因是:首先,這條主動線的距離可以變長,顧客就可以在這條主動線上進行回游,粉色區域是將購物中心有集客魅力的大型專門店MD引進其中,黃色部分可以做成百貨店中島區的賣場,淺黃色的區域里就可以引入百貨店比較具有魅力的MD,比如說女士的化妝品、鞋,在此之上的樓層配以女性服飾,中島賣場就可以設置女性雜貨和女性飾品的MD。
其次,將每個中島面積設置成約40平方米,我們可以引入更多的品類到中島賣區,提升賣場平效的同時,也提高了整個賣場的時尚感。
本文介紹的將百貨店的魅力與購物中心的魅力很好結合在一起新型商業設施的形式,我們相信在今后全亞洲會很好的得到體現。
本文來自和橋機構,如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