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營銷費用投放的5大依據
來源:未知 作者:未知 時間:2014-12-10
核心提示:去庫存已經很難了,營銷費用還花那么多,如何像中海、榮盛那樣營銷成本花的少還賣得好?其實只需要先問一句:要花這么多錢,能否給我一些理由?本文就給你5個理由。
“明年開始,我們可否試試,把傳統媒體的推廣費用砍掉一半用于互聯網營銷,沒準效果會更好。”萬達王健林這不經意的一句話,是不是讓營銷費用投放更加難測了?沒關系,不同時代和發展階段,渠道種類和側重總是在變的,但是營銷費用投放策略有其內在邏輯,理由對頭,那該花的錢還是得花。
理由一:對準周期
營銷周期安排要有側重——預售期、強銷期加大力度,持續期、尾盤期減小力度
預售期、強銷期加大力度,具體而言,預售期在于現場清潔美化,售樓處和樣板間標新立異,樓盤各種策劃廣告各就各位;強銷期注重基于客戶調研和細分的活動,留下客戶姓名、地址、聯系電話,廣泛積累客戶資源。
持續期鞏固強銷期成果,給老帶新的老客戶以獎勵如免一定年份的物業費等,并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如價格打折、門窗改造和不涉及承重墻的戶型改造等,以及滿足客戶便于出租的需求多加阻隔、多開間、封陽臺及配備特殊衛浴設備等。
一般而言,樓盤銷售率達到70%時則剩余為尾盤,基本原則為調價銷售,一種是直接降低,一種是隱形降價如送花園、免物業費、送裝修等,如降價不奏效或是不愿采納降價策略,則可采用降低首付款、送裝修、試住等方式吸引客戶。尾盤期一般在持銷期結束后進行,因知名度已經形成,此時不宜再投入大量廣告費。
理由二:做對廣告
廣告費支出要有選擇——廣告公司選擇、設計要點選擇、廣告投放選擇、廣告費支付
一般項目的銷售費用占銷售額的3%~5%,而廣告費用就占銷售額的1.5左右,因此要著重管控。
第一,在確定廣告項目時,要基于所賣房子的特點、目標客群、購買理由、消費習慣等來進行確定。
第二,選擇廣告公司方面,一要看公司規模、策劃和平面設計水平;二要通過查看其以往業績了解其廣告創意性;三是該廣告公司要熟悉地產行業和地產企業;四是產品沖突性下,不選擇與競爭對手使用統一廣告公司;五是廣告公司越近越好,并熟悉當地風格、習慣、市場需求和法律法規。
第三,廣告設計要點上,一方面要看是否成熟市場,不成熟市場因物業類型和高素質物業都少,信息量不足,廣告設計要簡單明了,而成熟市場物業挑選余地大,買家經驗多,廣告必須反映物業實際價值和附加值,深度感染客戶;另一方面要看項目大小,大項目銷售時間長、知名度高,廣告要求立體化、有慣性,而小項目則必須速戰速決、迅速見效。
第四,廣告投放方面,由于營銷周期包括開發期、預售期、強銷期、持銷期、尾盤期,那么與施工進度結合起來,如項目開工、結構封頂、樓盤竣工等皆可作為銷售切入點。如前述的預售期和強銷期都應加大投放力度。
最后,廣告費用管理方面,一是廣告費用應集中在預售期和強銷期,二來因為大項目銷售額會更大,小項目相應的廣告費投入比例會大些,但是若干地級城市廣告費用也相對較低,應按小比例取費。
理由三:細節摳門
銷售費用管理要摳細節——優化選擇,從細節處管控不必要支出
首先,售樓處布置方面,通過利用現有建筑物如底商、會所、配套公建等,或者采用彩色折光板、鈦合金板等做成新穎獨特而豪華的高級臨建房,這兩種方式都可以降低售樓處成本。
其次,減少一些華而不實的活動費用,如萬科就會充分利用手工DIY形式的活動來捧熱現場氣氛,購房者的參與性也很好。
再次,有項目開發經驗的房企,有條件的可以自己成立銷售部或經紀公司,因為售樓人員的底薪+提成,也僅為銷售額的2%~4%,可節省銷售額1.5%左右的代理費。
【中海】
中海地產就通過自建營銷團隊來節約成本,其營銷費用比率遠低于同行,據房企年報顯示,2010年中海分銷費用為5.92億港元,萬科2010年集團銷售費用達到20.79億元,但從銷售費用來看,萬科是中海的3.5倍,而同年兩公司營收規模相差并不大(萬科507億,中海地產443億),中海的成本控制可見一斑。
最后,基于經濟效益原則,優化各銷售手段的比例結構。
【榮盛】
比如深耕二三線城市的榮盛,就通過多重復使用相同設計,較少運用廣告、推銷等手段,多靠口碑和售樓處宣傳,銷售費用率長期居于行業低位。而由于在二三線城市地價占房價比重不高,則榮盛毛利率對銷售成本更為敏感,成本控制帶來的效益更高。
理由四:招標對路
供應商競標方式要有策略——折扣疊加促動媒體、廣告類供應商優質低價
首先,通過供應商競標與選擇,來控制廣告制作成本。完善營銷成本管理的招標體系及各項廣告制作的報價、比價、議價流程,以競標方式促動各項廣告制作優質低價。
其次,對媒體發布廣告的折扣點進行談判,進一步降低在主要媒體上發布廣告的折扣點數,從而直接降低廣告費用。
【中海】
中海的營銷成本占總成本不足4%,某些年份甚至還明顯低于這個比例,也是其擁有業內最高利潤率的原因之一,中海建立了各項廣告及市場推廣計劃、預算執行及監督體制,主抓計劃及預算編制準確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在控制廣告和市場推廣費用的同時,緊抓不同項目的特點靈活多變地調整媒體種類和推廣措施。
理由五:費效突出
資源整合調動最大化營銷效果——三大費效指標量化營銷效果
營銷整合得當,將資源充分調動起來,營銷效果最大化之余,更能節省營銷成本。營銷人員核心能力在各營銷步驟中的分解與實現,體現在營銷推廣過程中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渠道精準營銷,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有效的渠道中去,進行精準的渠道營銷,保證項目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本土化、客戶細分、廣告語、口碑疊加等方面的考慮。
其次,媒體選擇重響應率而非覆蓋面。對于媒體大類和媒體子類雖然一時很難取得精準的數據支撐,但是有一個經驗判斷。以紙媒為例,以往的計量方式,側重覆蓋面,覆蓋面=發行量×傳閱量,而經驗分析,響應率一般僅為覆蓋面的萬分之八,可見覆蓋面反映的投放效率很低,因此更要重響應率,而非覆蓋面。
【招商】
分析營銷投放效果的三大指標為到訪成交率、單位到訪成本、單位成交成本。三大指標的劃分依據在于把錢與效用最后對應上,于是先要理解房子這類產品不同于一般消費品的兩個特征:第一,沒有兩件產品是完全相同的;第二,客戶在實施消費產品的行為之前,重在體驗。
因此,單單廣告宣傳還不夠,還需要提供客戶體驗,并對客戶來電來訪和后期成交的實際廣告效果進行精細跟蹤。各種投放的作用在于讓客戶知道項目并來電來訪,進而成交。通過來電來訪和成交量,可以采集到客戶了解項目的途徑以及客戶的購房意向和成交信息。而客戶到場是營銷的關鍵考量點,通過現場統計到場率和成交率,出來三組數據:
到訪成交率——到訪多少組客戶,其中有多少組客戶成交。該指標在于對到訪客戶的有效性進行針對性監控,可以衡量廣告投放的終極效果,必須以成交為結果追求。
單位到訪成本——將短效投放如每周的營銷費用投入分攤到每一組到訪的客戶,長效投放則按周期分攤到這一期間到訪的客戶,把客戶的組數作為基本單位,這樣計算出單位到訪成本。
由于外在因素、媒體本身特征以及某些特殊因素等的影響,短期統計的一周內,單位到訪成本的變動是比較大的,但因為數據不斷積累,把監控周期延長到月度、季度、半年統計的時候,會逐漸被平抑,這些突發的、特殊的因素,會被過濾掉。
單位成交成本——它是針對單獨一套房成交所需要的營銷推廣費用,其基本標準是針對一套房,“套”與上述每組到訪客戶的“組”是相通的。期間內投入的營銷費用除以期間內的成交套數,得出一套房的成交成本。
這三個指標必須要有基礎數據支撐,例如每天的到訪量、進線量,每周的投放金額,長短效區分,等等,針對18個子項,各數據該歸到哪項,都很清楚。三大指標還可和最后的營銷費效考核相對應,這三大指標加上銷售金額完成率、營銷推廣費用在銷售額中的占比,就構成了營銷人員KPI考核的五大核心指標。
在長效和短效投放的周期分解上,需注意標準攤銷周期(即單次投放產生投放效果的天數)。
本文來自明源地產研究院,如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