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購物中心打造成“感官世界”是一種趨勢!
來源:云南信息報 作者:云南信息報 時間:2014-09-24
核心提示:視覺營銷的精髓就是從細小的地方體貼顧客,使他們在感受陳列環境、店鋪設計、物什擺設等視覺元素的同時,愿意逗留并購買產品。
浪漫的法國人有一句經商諺語:“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靜物寫生畫那樣藝術地排列,因為商品的美感能撩起顧客的購買欲望。”
于是,上世紀70年代“視覺營銷”最先在歐美國家的食品行業呼之欲出。隨之,此番星星之火,呈現出燎原之勢,在服裝行業,乃至當下的購物中心等領域被逐漸運用,且不乏把該營銷手段把玩于掌心之中的集大成者。
譬如美國第一大零售品牌GAP,無論是它的實體店還是網店,每一件產品的擺放位置,門面的設計和網頁的設計,都能勾起人的購買欲,品牌形象也深入人心。
為此,有人說,視覺營銷的精髓就是從細小的地方體貼顧客,使他們在感受陳列環境、店鋪設計、物什擺設等視覺元素的同時,愿意逗留并購買產品。據統計,如果能較好地運用視覺營銷,銷售額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0%以上。當前,百利而無一害的“視覺營銷”術,正在被多個國家的商業弄潮兒所運用,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視覺營銷” 20余載鏗鏘摸索之路
在亞洲,日本是視覺營銷的領頭羊。
最早,日本商品銷售也是單一的呈現。但店家對于和服的銷售改變了傳統商業思維。店家一改面料的單一銷售,而把面料制作為和服成衣進行展示,以招攬客戶。1987年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日本零售業不景氣,商品積壓嚴重。專業的視覺展示設計者人工費太貴,商家想節省該筆開支,卻促進了能提供一定標準規則的視覺營銷專業的發展。
其實,日本是從美國學到后自己使用改良并活用的專有詞匯。在美國使用視覺化商品營銷,簡稱VM。
在1988年,日本已經成立了專業的VMD視覺營銷協會組織……
2005-2008年期間,“VMD視覺營銷”課程全面進入日本各大百貨公司和品牌行業,并在數年中連續贏得不間斷的贊譽與好評……
現如今,在日本,全球各大奢侈品牌的普及以及銷售份額多年以來始終位居世界前列!
這些,當然與日本VMD的發展不無干系。
在當下,靠商品自身拉開與其他商品之間的差距,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變得越來越難。因此,日本專家認為,VMD要不斷注入附加值,而不局限銷售商品實體本身。例如,賣家具,最好的方案是提供整體的生活方式,讓人能擁有所購買的家具后,自己所能享受到的生活。諸如此類 “整體銷售”的方式,正在更為廣泛地被采用。VMD可以幫助人們在多種商品同時呈現時,讓顧客更加迅速地領悟到店鋪所要表達的主題以及看到主打商品。
然而,這并不預示著日本的VMD技術運用爐火純青,實際上,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在此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VMD在美國的賣場計劃和活動策劃中起到重要角色,而在日本,VMD的總負責人卻仍然不在多數,而在中國,VMD的運用少之又少。可以說國內購物中心對于VMD仍然大有文章可做。
視覺營銷關鍵詞
四大制勝法則
在20余載漫長的摸索中,日本的“視覺營銷”大師逐漸摸索到它的玄機。亞洲頂級商業規劃與策劃公司“和橋機構”特別講師當房,就有一套關于視覺營銷的獨到見解。
“7秒法則”:行走的顧客在經過店鋪7秒之前(一般顧客行走的速度在1米/秒,在距離店鋪7 - 8米時,也就是7秒的可視距離),不能判斷“什么店鋪”時,會不能引起興趣而略過此店。因此,V P展示區就很重要,模特的擺放角度,最好與走過來的行人產生對視感,加強交流,吸引顧客走過去。
“3秒法則”:當顧客走到店鋪前方3秒的距離時,如果沒有好的P P指引,讓顧客對具體商品提起興趣,那么也無法讓更多的顧客進店。掌握P P的重點在于,顧客不擅長一次性掌握過多的商品信息 ,要 有突出的單個商品,并在色彩上跳脫出視線中的背景,讓人第一眼看到P P展示的商品。
“規律性”:IP是某一類商品的展示區,切忌給人造成“堆砌”印象,那樣就仿佛在說“我在甩賣”。例如銷售基礎款背心,VMD的擺放通常很在意顏色上的漸變感,不至于冷色、暖色交錯擺放,尤其是同款有多種顏色的情況下,這一點更加重要。同時,例如每種物品適合的展示量都不一樣,過多會眼花繚亂無從下手,過少會缺乏豐富度而放棄。
“中心線”:人的視覺原理都是以中心線為最初關注點,然后再從中心線往兩旁看過去。因此,中心線在幫助理清主題也發揮了關鍵作用。不僅是視覺上要有顏色的中心線,店鋪內設計的動線也需要有中心線。如果店鋪縱深很長,建議用中心線引導顧客往里走,最好用的辦法是,在盡頭使用亮而暖色的商品,以增強對顧客的吸引。
對話大師
日本百貨或購物中心都設有專門的VMD部門
記者:同日本先進的、知名的購物中心在陳列方面相比,國內購物中心有哪些差距?
當房:大的國際線的品牌VMD、dispay展示都做得非常不錯,但國內線的品牌在商品視覺的展示、顏色搭配上都有提高的空間。
記者:具體差距在哪?
當房:其實國際線品牌在國內落地也有一些問題,它們對于大型的VP展示有具體的指導說明,按照這個來說,這部分相對來說落實相對有保障,但店內小的展示PP、IP,就難以做到國際線應有的水平。在上海看了幾家ZARA的店,都很有風格,但從細節看,就會看出它還是沒有達到國際線品牌應達到的標準。然后看了GAP店鋪,該品牌有非常形象的陳列特質,但也沒能夠把它完美表現出來,我必須看到GAP的標志之后才知道這是GAP,如果它做得很好,單單看陳設,獲得視覺印象后,我就能夠判斷這是GAP的店。
記者:你怎么看中國對于VMD的認知度?
當房:比如說LV、香奈兒、愛馬仕這種高端的品牌,總部每年按季度或者按月做一個指導書,尤其是對VP的展示,什么樣的商品搭配什么顏色、放幾個商品等,都有具體的指導,然后再將指導書發到各個國家的總代理那兒,按照指示發給區域店家。但是在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地域廣、店鋪多,店內小的陳設比如PP、IP可能就會交給當地的店長來弄,如果店長專業度不夠,店內品牌就會失去本來應有的價值印象。因此,許多大品牌,每季或定期會指定一些巡視人員到店鋪去考察,給一些指導,不過,總有看不到的地方,這些被忽略的地方致使品牌形象受損。
記者:日本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當房:日本多數百貨店、購物中心本身要設置一個自己的VMD部門,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去巡視,這些人本身也對VMD的手法理解很透徹,相關知識豐富,發現問題后及時提出建議,比如電燈泡壞了或者小地方發現問題都要求去改,有時店內工作人員有了想法也會讓專家指導,來評估想法的可行性。
購物中心運營需要專業機構提高軟實力
記者:百貨和購物中心在VMD層面要求有什么差異?
當房:百貨店和購物中心是類似的商業集合體,本身沒有太大的差別,VMD手法也是基本接近。但超市和個人經營的小店的展示方法是有別于百貨和購物中心的。
記者:中國百貨店越來越少,經營困難;購物中心越來越多,存在激烈競爭,這樣的狀況如何改善?
當房:在日本也是這樣,百貨店有100年的歷史,購物中心有30年的歷史。現在,日本百貨店數量越來越少,購物中心越來越多。購物中心不是完全租賃出去,而是采取介入管理。百貨店采取大面積自營較多,而購物中心相對為純租賃地方,只提供租賃空間,但這樣會導致品牌流動性大,顧客也容易分流。要長久地活下去,一定要具有一定的運營能力,有一個強有力的運營團隊,才能不斷地保持新鮮感以及魅力,因此,一定要把自己軟實力的部分提升上來,每年要做一系列的活動,吸引顧客,提供相應的服務,以便于入駐的品牌能夠長久地做下去。
記者:中國購物中心在建數量全球第一,運營人才短缺,軟實力跟不上,日本是否也存在這個現象?針對這個現象,有什么經驗或者建議?
當房:可以考慮組織一個培養人才的團隊,借助專業機構,把這些人才派駐到各個購物中心或者百貨店,也可以是調研形式的,去診斷、評估,提升人才素質。還有一種,在日本的伊斯丹是一個非常大的百貨店,最強硬的一部分是購買團隊實力非常強,在判斷這個東西能不能賣得很專業,要知道,判斷能力和推介能力都非常強,屬于百貨店最強大的財富。
現在伊斯丹和三越合并,兩個團隊的人數比較多,所以有一部分人就去了另外的百貨店或者購物中心。這些離開原東家的人才去到新的地方,也會帶出新的人才。
記者:中國也在發展“買手制”,人才培養特別難,很少有人成功,似乎處于一個瓶頸。
當房:培養人才是非常難的。伊斯丹的人才是自己培養的,需要慢慢成長的過程,在日本業界,很多人40年、50年就只干一個事情,很資深專業,沒有必要去外面引進,這樣成長起來的人,手下的員工也以他們為標桿,去成長。但現在中國,這些東西沒做過,沒見過,甚至沒時間等到他們慢慢成長,那么只有去引進,然后再消化。
記者:“買手制”是否適合中國?
當房:不是“買手制”本身的問題,買手制關鍵在于買手的專業程度,一定要對當地的市場和人均消費非常了解,不然你賣的東西賣不出去。很有可能它在巴黎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很有名,但巴黎的東西是不是一定適合北京?這個很難說。
知識鏈接
VMD的作用基于人體原理
在掌握VMD之前,首先要對人體生理基本原理有大概了解:人通過五官獲取信息,其中有70%-80%是通過視覺獲取,因此視覺營銷很重要。
人眼會對明亮的事物感興趣,但明亮的程度也很講究,刺眼的反而不會吸客。另外,人眼能識別7 5 0萬種色彩(相比蘋果電腦的配色在12 5萬種要多很多),如果店鋪內商品的選擇有限,那么可通過顏色搭配,勾起消費欲望。
同時,當房強調,有趣、豐富感和整潔是V MD的三大基本要求,而視線高度(顧客看到商品的視線高度)和手的高度(顧客所能觸及的高度)這兩項指標也十分關鍵,前者決定了顧客容易走進店鋪,后者決定了顧客的“易觸及”。只有兩者高度適中,顧客才有可能“易懂易購”。
理論架構分為VP、PP、IPVP (Visual Presentation):視覺展示區,它的主要任務是讓顧客目光停留,通常擺放在顯眼的商場動線入口處或店鋪主要櫥窗位置,由2個以上模特組合而成的區域,十分個性化,反映品牌當季主題和風格。
PP (Point Presentation):視覺重點展示,它的主要任務是吸引顧客對每個單個商品的關注。通常擺放在店內展柜之間或掛墻、高置等單獨展示。
IP (Item Presentation):一類商品的展示區域,它的主要任務是相同的商品按顏色、大小順序擺放,顧客可從IP區輕松選擇到自己要的款式和尺寸。
本文來自云南信息報,如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