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明確提出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這也是“村BA”、村超首度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村超、“村BA”的火爆,首先背靠“多彩貴州”的區域品牌背景。2005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多彩貴州”文化品牌戰略,展示貴州文化特色和魅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貴州村超和“村BA”以足球和籃球這種現代運動,打開了貴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風情,充分展示貴州民族精神資源和歷史文化傳統。
在村超、“村BA”比賽過程中,場內的“草根”運動員為家鄉激情開打,場外的賽事熱度促銷黔山貴水的“土特產”。出圈出彩“村BA”、村超,帶來的不僅是歡樂,更是中國鄉土繁育新文化、新業態、新發展,背后是產業、文化和生態的振興,是鄉村的全面振興。
“村BA”、村超
為何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從家鄉節日到全民比賽
2023年10月25日至28日,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總決賽在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鄉臺盤村舉行。
賽前一周的時間里,來自廣東、山東、重慶、寧夏、貴州等地的鄉村籃球愛好者齊聚于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鄉,為廣大群眾獻上精彩籃球盛宴。本地村民拿著鍋碗瓢盆助威,數萬名觀眾從各地趕來,觀看精彩比賽、參與現場互動。
老百姓自己的籃球賽變成了全民賽事,這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鄉群眾來說,“簡直不可想象”。
“村BA”誕生于苗族慶賀豐收的傳統節日——“吃新節”。
從臺江縣舉辦第一屆農民運動會開始,根植于“吃新節”的“村BA”,已從原本全民慶賀的節日活動,成為全民參與的體育盛事。每年,村與村之間的比賽成為村里年輕人展示自己的舞臺。干完農活接著練習、背著干糧出發比賽、在外打工專門請假。在“吃新節”籃球賽,苗鄉群眾為家鄉發光發熱,而作為獎品所選的農產品,也代表了每一年農業生產的成績。
2023年3月,自政府的支持下,貴州在臺盤鄉舉辦了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3天時間,4場比賽,現場觀看人次超10萬,全網關注量近5億人次,“村BA”成了熱搜詞、新文化。
在貴州榕江縣,鄉村體育賽事同樣人氣火爆。“貴州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原本只是當地群眾自發娛樂,卻因其鄉土化、接地氣的風格被親切地稱為“村超”。自開賽以來短短一個月就火爆網絡,迅速走入全國視野。
房頂上、山坡上、大樹上,“掛”滿了擠不進場地的老鄉,球賽從黃昏踢到午夜,即使天空飄雨,兩萬多人的現場無人離席—— “村超”賽事期間,這是當地最常見的景象。
從傳統的家鄉節日變成全民共歡的體育比賽,“村BA”、村超正以傳統體育賽事為載體,賦予了鄉土文化新的生命力,相關話題在全網實現“億級流量”,讓“家里還有梯子沒得?”成為當地老百姓最常問的問題。
從“搭臺唱戲”到振興發展
在首屆全國“村BA”總決賽舉辦期間,臺江縣集中簽約了17個項目,其中工業類項目6個、農特文旅類項目11個。
此外,基于“村BA”的火爆出圈,臺江縣還發布了“村BA”品牌服飾、文創產品、快樂籃球系列奶茶、山泉水、冷泡茶、酒品等15個“村BA”系列產品。
“村BA”服飾發布
數據顯示,在“村BA”賽事期間,臺江縣接待游客18.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16萬元,帶動當地旅游預訂量同比增長140%。在“村BA”帶動下,臺江縣一年內共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超23億元。2023年5月以來,榕江“村超”全面帶動旅游產業升級,該縣住宿業同比增長56%,餐飲業同比增長63%,據初步測算,已累計接待游客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億元。
特色的體育賽事,讓農、文、旅、體形成融合發展之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凝聚了新的動能。
華夏大地鄉村千千萬萬,“鄉土中國”文化千姿百態。“村BA”等來自基層的做法被寫入“一號文件”,這既代表著官方的認可,同時也寄予了一份期許:“土氣”有力量、“人氣”見神采、“熱氣”顯底氣,便形成了一個“有力有效”的“文化磁場”。
鄉村IP如何打造
眼下,一些鄉村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提煉打造出不同類型的IP形象。這些活化、動態、能變現的主題IP,不僅帶來了巨大的“出圈”公益流量,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的鄉村基于典型民俗文化打造民俗類主題IP,帶動了體驗類、觀賞類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有的鄉村基于傳統產業積淀、制作技藝等挖掘產業類主題IP,實現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有的鄉村則通過推動農村環境與藝術創作融合構建藝術類主題IP,促進藝術與鄉村共生……這些特色鮮明的主題IP,基于良好的運營策略以及與農村業態的完美融合,迅速喚醒鄉村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
“河源市連平縣鄉村振興南部片區示范帶”則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經典案例。連平縣鄉村振興南部片區示范帶以“點”“線”“面”全方位打造,實現點上出新、線上出彩、面上成景的效果。32公里碧道建設融入鄉村文化和連平花燈文化符號,以“燈舞連平”為主題IP,串聯“十里花燈”、“十里花田”和“十里花溪”三個景觀區域,實現創新業態、鄉村產業、非遺文化的鏈接與融合,形成一條農文旅商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自開展初期,該示范帶就成為了學習樣板,不僅榮獲市縣級領導現場指導,更接待省內外領導蒞臨項目地進行考察交流;通過樣板先行,高效推進,以終為始的落地理念,創造6個月見成效,一年后實質運營的連平速度;不僅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盤活存量資產,還豐富當地文創產品及活動,全面融合農文旅商,將南部忠信片區打造成為承載鄉村美好生活的空間,從建設好到運營好,極大地促進了鄉村的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區域發展。通過舉辦多場露營音樂集市嘉年華,吸引游客上萬人,已成為廣東省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
IP可以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一個角色、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要想在競爭激烈的IP市場中脫穎而出,最關鍵的是依托自身發展實際、產業特色、歷史文化、風物人情等,找準IP核心特色,包括獨特的角色設計、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的背景世界等,進而傳達信息、觀念和情感,實現價值變現。
比如“村超”“村BA”的火爆,不是因為賽事競技水平本身,而是由于這些大眾體育活動展現出“鄉土味”生活的豐富多彩,以及透過煙火氣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大眾的真誠,實現了基層體育產業與傳統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這些蘊含在IP背后的差異化價值、體驗和賣點,充分滿足了市場需求。
IP需要設計,更需要運營,重點在于要使IP主題融入鄉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消費者與IP的有效連接。其中,特別要注意摒棄短視行為,不能只瞄準門票等前端經濟,而是要圍繞IP衍生經濟做好文章。通過持續專業運營,做好IP品牌體系、活動體系、人才培訓管理體系以及渠道體系建設,發揮主題IP在傳承創新鄉村文化血脈、優化重塑鄉村產業體系、推動品牌價值提升、吸引消費者多層次消費等方面的多重作用。同時,主動推陳出新,鍛造IP的強變現穿透能力和長變現周期。
IP不是孤立和封閉的特殊存在,必須樹立平臺思維,通過平臺搭建把協作主體、文化資源和創意表現形式廣泛關聯起來。一方面,聚眾聚能,眾籌共建,分類理清哪些由政府出面協調,哪些可以進行招商引資合作,哪些由村集體自己把握建設運營,不斷豐富IP業態;另一方面,整合資源,做大“蛋糕”,以有限資源、更低成本創造更大價值,讓更多的經營主體在IP生態鏈上實現利益共享。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挖掘、保護好在地鄉土文化并通過內容創作營造IP,進而通過跨界融合讓農村發展插上文旅、設計、互聯網的翅膀,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當然,不管是打造IP還是植入IP,最根本的是要用活IP,喚醒更多農村“沉睡”資產,讓IP從文化到物質層面都有持續變現和盈利的能力。
廣東中山峰景星艦營地
鄉村IP何以長久
要從哪些方面突破同質化瓶頸
一是發展特色產業,打造鄉村品牌。中國的鄉村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資源稟賦,不能浮于表面,盲目模仿、照搬一些網紅項目,應當因地制宜,以當地優勢產業為基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特色農產品,打造地域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宜居水平。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踐行“千萬工程”的發展理念,舉辦鄉村活動時要以點帶面整治村居環境。加大投入,完善供水、供電、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讓當地農民和游客都享受到現代生活便利,才能把客流變成穩定的經濟渠道。
三是舉辦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弘揚鄉村文化。深入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育鄉村文化品牌。通過舉辦民俗文化節、鄉村旅游節等形式,展示鄉村魅力,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鄉村IP集群,提升可持續性。
四是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形成共建共享格局。當地政府在鄉村振興中要發揮規劃、引導、服務作用,加強與企業、社會組織、農民的合作,鼓勵、補貼鄉村開辦賽事,爭做當地特色地域文化的代言人。例如今年年初的哈爾濱旅游局局長在冰雪大世界跳舞,引起廣泛熱議,如今很多地方對于搭上新媒體的潮流,發揮地域IP的力量已經駕輕就熟。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鄉村,正在從“體育+”中獲益,例如:湖南株洲“廠BA”、廣東江門臺山“僑VA” 。舉辦賽事的同時,像特色農產品展銷、網絡直播、休閑旅游等也同步進行,成為各地宣傳推廣特色農業、風土人情和文旅項目的有效途徑。
文章來源:巔峰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