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產行業不斷傳出房企暴雷,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地產人一邊吃瓜一邊焦慮。
有地產人發出提問:現在地產行業這種狀況,到底會持續多久呀?現在許多的房企都爆出財務問題,許多的地產人擔心自己是不是會失業。
相信很多地產人心里都有這些焦慮:現在地產行業處于什么階段?最糟糕的時候過去了嗎?房價已經降了,為什么政策還不松綁?未來哪些房企會活著哪些房企會倒下?當下房企應該如何應對?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為大家綜合整理了許多房企高管的演講,或許可以幫大家解答心中的問題。
調控到底什么時候到頭?
預計明年市場會恢復平穩
要了解調控政策什么時候到頭,就要先搞清楚調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大部分地產人認知里,政策調控的目的是為了調控房價,限制房價上漲。所以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因為開發商手中有錢,就會抬高地價,勢必就會推高房價,所以中央要出臺三道紅線把開發商的水龍頭關掉。如果說房價回歸合理,那么調控可能就會開始出現對行業友好的一面。
但在原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看來,今天政策的立足點、動因和以前不一樣,不是僅僅把房價調下來,也不是去除價值屬性,而是立足于住有所居。即以前聯合國提倡的“人人享有適當住房”,窮人的房子不能太儉,富人的房子不能太奢,這是適當住房。
有人認為現在很多政策鼓勵更多人先租房子住,不要買房,這樣購房需求又減少了。但實際上,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需要的房子數量同樣多。
現在政府是要努力讓那些沒有住房的人,要到城里定居落戶的農民工住進房子里。
所以,調控的動因、起點、目標是住有所居,讓大部分人都能住上房子。
那調控政策到底什么時候會見底?現在行業那么難了,還會繼續調控下去嗎?
有專家預測現在政策基本已經見底了,不會繼續加碼了。
在9月27日,央行發布了“貨幣政策委員2021年第三季度例會”的新聞通稿。在不經意之間,卻提了兩句房地產——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比如《經濟日報》發文稱,下一步調控政策應更加優化,不斷滿足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
最近,關于土地流拍的新聞不絕于耳。很明顯,國內第二次土拍,很可能成為中國這十年中房地產土拍最冷的一次。在加上多家龍頭房企出現財務困境引發維權,肯定高層也會格外關注地產行業當下的局勢。種種跡象來看,年底調控或許有轉松的空間,樂觀點判斷明年房地產行業會慢慢恢復平穩。
但是也不應該抱有僥幸心理,正如之前旭輝集團總裁林峰所提醒的,不要期待政策,而要認認真真去杠桿,踏踏實實搞經營。
在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金地集團副總裁郝一斌表示,從整個行業來講,總量增速見頂的時候,從周期上講,沒有增量的時候反而是一個底,這個市場會進入淘汰賽。他特別提醒,地產公司要有一個強烈的自律,因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
房地產已經是夕陽行業?
只是部分房企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
最近,很多地產人都會問一個問題:地產行業到底會糟糕到什么程度?未來是不是會很慘,大家普遍都比較悲觀,缺乏信心,甚至有人認為,房地產行業已經成了夕陽產業。
其實,不是房地產行業成了夕陽產業,而是很多房企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
去年,房地產行業體量是17萬億,這在國內一定是大行業,而且仍然是支柱產業,它還是有持續穩定的需求。雖然說地產行業進入了紅海,但紅海也是海。目前沒有哪一個行業這么受政府重視,每年政府工作報告上都寫一大段。
恒隆董事長陳啟宗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地產人不用擔心,地產行業絕對會繼續下去,恐怕還會維持幾十年、幾百年,因為住房需求永遠存在,市場也永遠存在,不會因為行業現在面臨困難就消失。
只是說,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和增長率,還有房企的市盈率會衰減,掙大錢的機會過去了,以后要賺辛苦錢,要憑真本事掙錢。
地產行業還是好的行業,只是進入了更成熟階段,回歸理性了。
不過有些房企倒是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
中交海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濟指出,房地產行業確實需要反思甚至檢討,第一,房地產行業缺思想,第二,房地產企業錯在哪兒?錯在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他看來,傳統的房地產之路即將走到盡頭。也就是快周轉、標準化、大規模、缺少用戶思維、同質化、過度高杠桿,欠賬太多,這一類型的房企。這些房企把自己搞成了夕陽企業,因為不理性、不成熟、不自律。
這樣的房企未來可能會被淘汰掉一批,但熬過來的房企都是更加優質的房企。
郝一斌同樣認為,地產行業這么大,這么多企業,這么多資金,經營得好企業還可以過去,平均利潤或者好于平均利潤,經營跑不贏同行的就要低于行業平均利潤,所以行業的去清是大勢所趨。從去年到今年,不斷有企業出現問題,這不是一個短期現象,還會持續下去。只是說誰會再出問題,可能大家有各自的答案。
未來哪些房企能活下去?
能不能活主要看現金流
以前房地產行業有房企倒閉,多半是由于經營不善,但去年以來,爆雷的房企越來越多,爆雷房企量級越來越大,甚至有些龍頭房企,突然一下就出事了。
不少地產人也經歷了被降薪被裁員,很多人可能會問:未來哪些房企能活下來?
房企能不能活下來,主要看兩件事情,一是經營現金流是不是能保持正常流動,經營現金流和投資現金流合并起來都可以叫經營現金流。現在融資受到限制,很多房企經營現金流也沒有,資金一旦出現斷裂,可能一夜之間就被別人收購了。
二是你拿的項目能不能創造高于融資成本的價值,也即利潤。所以那些融資成本特別高,或者拿了特別多高價地的房企,生存壓力就很大。
某中小房企高管表示,最近市場觀望情緒太重,很多項目都賣不動,常常是推出1000套賣幾十套。雖然公司沒有受三道紅線影響,但如果項目賣不動,公司最多撐一年就要關門了。
所以,即便沒踩中三道紅線,也不等于絕對安全,現在沒有絕對的安全。
前段時間,孫宏斌在融創2021中期業績會上就很凡爾賽地表示:除了我們,誰都有可能暴雷。
可以說,地產行業進入了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代,但很確定的一點是,未來地產行業大魚吃小魚甚至大魚吃大魚會成為常態。
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表示,這是行業的必然趨勢,誰都不要去為它開心或者為它不開心。每個行業經過若干年競爭之后,行業就是幾家龍頭房企,其他都是陪跑,就像陪太子讀書一樣。但是中國房地產市場那么大,不可能被三五家就壟斷,但是有可能被十家壟斷。
建業董事長胡葆森也曾經有過類似判斷。他認為,未來幾乎所有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份額,70%左右會控制在前20大地產商手里。而且每個城市的前20大地產商,有一半甚至超過一半不是本土的地產商。
要活下去,一定要調整自己適應行業當下的變化。比如融創就提出了提出“四更”經營準則: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
孫宏斌認為,未來房企要活得更安全,主要做到三點:第一,符合政策,符合導向;第二,別人認為你安全,也就是達標三道紅線,利息低,評級提高;第三,自己真的是安全的,三條綠線也不一定就是沒有風險的。
所以,融創接下來的目標是要三年內將融資成本降到5%,信用評級做到投資級。為了完成這個目標,規模可以讓步。
為什么客戶維權這么頻繁?
在產品品質上部分房企確實愧對社會
除了要降負債,做好產品也是地產大咖們的共識,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房企打造項目的水平確實有限。
陽光城集團總裁朱榮斌在博鰲論壇上表示,房地產行業在產品品質這方面確實愧對社會。這個行業創造了那么多財富,修建了那么多房子,但沒有交出太多好作品。現在即便是地產人自己也很難買到好房子,雖然可能買了很多房子,但實際上現在都沒住上好房子。
都說近幾年房子建得差,逢交房必維權。實際上,情況更糟,這兩年客戶已經等不到交房,很多質量問題不大的項目也經常被投訴。有不少地產人調侃:現在10個樓盤9個被維權,這屆客戶太難搞了!
客戶為什么維權?有些房企解讀是因為房價沒漲,他們要鬧事撈點好處。不排除有這樣的人存在,但更多時候是不是產品真的沒做好,為了控成本,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上坤集團董事長朱靜認為,現在交工程質量普遍比較差,合格是小部分,好是小概率。
中南置地董事長陳凱曾經講過:要把交房當一個最大的事來干,某種意義上交房比銷售更重要,而且更難。
有些房企連基本功都沒打好,就跟風去做所謂的產品創新,其實很危險。一方面,你連最基本的產品力都沒有,先把基礎產品力做好再談其他的。另一方面,創新意味著試錯,意味著高成本,意味著可能面臨失敗。
融信集團品牌營銷總經理孫群存在博鰲論壇上就表示,在談創新時,先掂量一下自家余糧有多少,如果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都難,就不要隨大流去搞創新了,一定要有定力,懂得克制自己。
有房企總裁提醒,不管是極致標準化還是創新,永遠不要忘記以客戶為中心,任何變革,任何創新,任何精益化管理,都要把客戶放在首位,不能讓客戶拋棄你。一旦你的產品失去競爭力,當市場回歸正常狀態的情況下,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失去了你的競爭力。
當下,房企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當下行業的調整,房企應該如何應對?
從宏觀層面來看,意識要轉變,戰略要轉變。在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表示,中國房地產未來不可能有暴利,如果企業要進化,有三個方面要改變:
一是意識轉變。從過去掙快錢,現在要掙慢錢,從過去掙大錢,現在要開始學會掙小錢,從過去容易掙錢,到現在認識到難掙錢,如果沒有這個意識,還想活在過去那種好掙錢的時代,那你會覺得日子很難過。
二是側要轉變。未來要更加專注聚焦在自己最具競爭優勢的生意、業務、區域、產品上面。
三從經營管理看,核心是不要拿貴地,要有利潤,不要借貴錢。要做好產品和服務,要做好成本管控,中間不要跑冒滴漏,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
從微觀層面來看,大家房產集團運營中心總經理米昌明給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全員抓回款要變成全員配合回款。
發動一切內外力量、團體和個人力量,爭奪銀行資源,措施比如:短期存款,客戶開水電戶,各個子公司買銀行的POSS機,買銀行理財等等,哪怕只有5萬10萬,也要爭奪。
第二,做好信息管理。
不是信息化管理,而是公司對外信息發布的管理。
公司一切對外的信息發布都要嚴格審核,口徑一致,出口一致。尤其提醒“明面”上的公司更要注意,必須要謹言慎行,否則本來正常的動作,都會被解讀到你破產。
第三,謹慎拿地,不要一心想著抄底。(現在比的不是誰做多大,而是誰活的更久)
這個時候控風險最重要,不要想著抄底,因為目前銷售端還沒有非常明顯的轉差,或者說還沒完全得到傳遞。
控風險當然也不是不拿地,遇到絕對有把握的地還是可以出手。
第四,關于供應商和合作方的選擇。
當前,建議不要一味的以最低價為唯一中標的標準。哪個老板的現金流好,項目又不是很多,配合度尚可,優先選擇。現在能共同度過難關遠比最低價這個模式靠譜得多。
同時也最怕,你的付款被供應商挪用到其他的項目上。
對于合作開發方,現金流不好的公司,謹慎合作,現金流好的公司,不要只看他的品牌,沒品牌的也可以積極合作。
第五,盤點家底。
全面對公司債務、應付賬款以及未來需要支付的賬款做一次盤點,時間和緊急程度做一個鋪排,把回款的錢用在這個方面上。
文章來源:福州市房地產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