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0,讓人們懷念以往的平凡歲月,也更激發了人們逆境中求生的潛力,地產行業亦是如此。
疫情讓房企銷售端承受巨大的壓力,但那些及時反應迅速變革的房企實現逆勢發展;
“五道紅線”讓房企融資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那些注重經營杠桿的房企能夠從容應對;
不同等級城市之間的加速分化,讓房企承受了巨大的投資風險,但那些注重研究的房企得以平穩發展。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可以確定的是,“穩、大、好、難”將是未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主流旋律。但2021地產生意應該怎么做?中小房企又該以怎樣的姿勢實現彎道超車?本文中,黃老邪將從投資、融資方面,為發展型房企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1
踏錯投融資節奏
華夏幸福帶給我們的思考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疊加環京樓市的調控,導致華夏幸福銷售金額及回款同比下滑,經營承壓,財務狀況持續惡化。
2月1日,華夏幸福正式發布公告,首次對近期的債務問題做出披露。公告稱,發生債務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額為52.55億元,但公司的可動用資金僅為8億。
作為河北納稅大戶,已經具備了成熟的發展模式,公司債項信用評級和公司主體信用等級均為AAA(最高評級)的華夏幸福,為何會遭遇如此巨大的挫折,從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對此次危機來源的相關總結可見一斑:
- 錯誤研判環京形勢,環京住宅量價齊跌,影響公司回款達千億量級;
- 新拓展區域的效果不及預期;
- 擴張激進,管理不精細;
- 疫情影響。
以外部視角來看,華夏幸福的近年來的主要發展模式,是從地產行業的高周轉中獲取收益及現金,投入到長周期的產業園開發中,是典型的“以房養園”、“以短養長”的模式,具有投資巨大、回款周期長的特點,同時受宏觀經濟及相關政策的影響較大。
天不遂人愿,2016年華夏幸福加大了環京區域的投資之后,該區域樓市就迎來了新的一輪調控,量價齊跌,此謂第一投資錯判。
在2017年拓展投資區域的過程中,又將大量資金陷入到了長三角、粵港澳的長周期之中,此謂第二投資錯判。
而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模式,要求公司在前期墊付土地基礎設施費用以及后續系列產業服務、規劃咨詢服務、物業管理等相關費用。與此同時,還要在周邊建設大量配套住宅,這對企業的融資能力要求極高。然而再有能力的融資團隊,也有自己的極限。當融資能力跟不上融資需求的時候,危機就悄然來臨了。
應該說,華夏幸福今日之危機,是投融資綜合作用的結果,也是許多中小房企當下面臨及未來將要面臨形勢的縮影。
2
城市分化已成主旋律
2021,房企投資這樣做
地產行業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項目價值的百分之八十,是由投資環節決定的。中小房企能否實現長遠發展,首先就要做好投資基本功。
在調控政策之下,強者恒強不僅體現在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格局上,也體現在了城市格局的變化趨勢上。房地產企業的投資趨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部分地塊地價,這也將更加考驗房企精準投資的功力。
但規模房企往往對城市及行業節奏的變換有著更深入的研究,在投資研究方面有所欠缺的,恰恰就是這些中小房企。
具體來說,中小房企在投資方面誤區,集中體現在九個方面:
1.脫節戰略。投資模式與企業戰略脫節,或根本沒有戰略;
2.模式錯誤。死守以融定投,不嘗試以銷定投;
3.節奏混亂。以單個項目指標,或完全跟隨形勢因素制定投資策略;
4.結構不良。城市布局單一或激進,或土地儲備結構不合理;
5.標準偏離。投資標準太僵化,或根本沒有投資標準;
6.團隊不力。老板研究不足或精力不足,外加投拓團隊能力偏弱;
7.管理虛弱。沒有完備的投資管理流程,或多個投資部門無人統籌;
8.灰色利益。收購兼并與合作項目中,相關人員因為灰色利益刻意掩蓋風險;
9.激勵顛倒。開發團隊、銷售團隊、投資團隊激勵導向不一致。
既要選準投資模式,又要規避問題與風險,2021,房企在投資領域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需要遵循以下投資要點與策略。
一、研究牽引,戰略導向
房企一定要進行更細顆粒度的研究,包括城市的基本面,行業的基本面,還要研究競爭對手在這些城市的相關動作,以此倒逼自身投資模式與投資與行為的提升。研究牽引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戰略導向,重視戰略,不能反復搖擺。
二、把握節奏,優化結構
把握好投資的節奏,優化好投資的結構。最理想的境界是低價進,高價出,雖然很難做到,但一定要盡力去做。
該拿地勇敢沖進去,不該拿地一定要忍住,這就考驗企業對城市與行業研判的精準程度。對于小型企業來說,如果銷售能力偏弱,千萬不要拿高價地。因為在“三穩”的調控政策之下,高價地不會再沖上更高的價格。同時,節奏還要與企業內部的資金曲線峰值匹配。
優化結構體現在不同等級城市土地儲備配比、根據地與機會導向城市土地儲備配比、不同類型項目之間的配比、多個項目之間的協同,使公司既能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又有一定的發展速度。
三、立足現金,選擇模式
結合中小企業自身特點、行業發展趨勢以及三四線城市的銷售態勢,中小企業在選擇投資模式的時候,一定要立足于現金流的安全與現金流的周轉效率,這樣做既控制住風險,又能享受發展的紅利。
四、先人后事,厚積薄發
小企業不要只是老板一個人拿地了,一定要設置專門的投拓團隊去研究一些專業性的事情。如收集談判,合作、收購兼并、盡調,城市及行業的研判模板,對準備進入的城市深入研究等。研究的城市過程也是收集土地信息的過程,也是夯實未來發展基礎的過程。
五、收購兼并,合作為王
合作是中小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合作難就難在選擇合作伙伴上,以及在合作的過程中處理矛盾。
與大企業合作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合作的風險,因為與大企業在自己深耕區域合作,很可能會引狼入室,大企業在獲得當地政府與市場認可之后,就會甩掉小企業,蠶食小企業的市場。
同時與大企業往往注重速度不注重利潤,但沒有利潤的話,小企業承受不住。因此在合作時一定要先小人后君子,選對合作伙伴,談合作時談清楚項目定位,是現金流型項目、還是利潤型項目、還是品牌型項目,定價策略、推盤節奏與建造標準都要提前確定,并且要有應變機制,如利益補償機制。
六、決策高效,激勵得當
中小企業老板首先要提升自身布局的能力,行業研判的能力,對地塊決策的能力。并且要建立好體系,在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去實地考察,不要單純靠投拓團隊的報告與數據去決策。
此外要建立得當的投拓激勵機制,拿到地之后給與30%的獎勵,70%的獎勵在項目首次開盤成功以后再兌現。激勵方式、力度、頻度一定要得當。
七、建立體系,彈性運用
建立一套完整的投拓體系,如城市進入標準與項目卡位標準等。標準一定要彈性運用。在有多個標準時,一個地塊在其中幾套標準的測算中表現特別好,那么其他標準的相關指標可以適度下降。
八、協同執行,動態復盤
因為中小企業投拓團隊專業能力偏弱,拿地的時候,在一把手或二把手的帶領下,各專業部門一定要協同起來。過程中可以不斷進行動態復盤,去沉淀提升投拓團隊體系、能力、資源。
3
“五道紅線”壓身
2021,房企融資這樣做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融資可謂是房企的生命線。
2020“三道紅線”壓身,2021開年又有“兩道紅線”加碼,融資監管的愈發趨嚴,讓地產企業脖子上的枷鎖越來越緊,融資創新已經成為了不可不做的事。然而黃老邪發現,不少中小房地產企業在融資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誤區。
1.認知錯誤。將融資與負債等同于風險;
2.格局不足。抵觸合作、抵觸上市、招采上偏愛低價中標;
3.脫節戰略。不根據戰略規劃融資,為融資而融資;
4.節奏混亂。運營節奏的混亂,導致融資節奏的混亂;
5.低價定融。偏愛低成本融資渠道,不愿嘗試多元化融資;
6.關系融資。不注重融資渠道的建設,依賴社會關系融資;
7.封閉運作。融資信息高度保密,造成內部運營效率低下;
8.管理虛弱。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保證融資規范性;
9.團隊不力。缺乏專業的融資團隊;
10.基礎不實。企業基礎薄弱,無法發力融資。
傳統的融資思路,已經開始不符合當前的地產行業形勢,2021年,房地產企業更新對于融資的認知。全員融資”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全員融資”不是每個員工都出去融資,而是從投資、經營、工程、營銷等業務環節,以及品牌、合作等方面,提升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與價值。
一、觀念更新,認知到位
首先企業要知道融資不只是代表著借錢,只要是有利于提升自有資金使用效率,有利于降低對外部資金的動作,都可以看做是融資的動作。這也是泛融資的概念而不是傳統融資的概念。
二、體系打底,團隊保障
首先在狹義的融資體系方面,一定要建設好融資的規模、節奏、結構、標準、決策流程等體系和機制,打實基礎。
廣義的融資體系方面,則是要建立明確高效的管控體系。首先是高效的運營體系,然后打通投融產銷,建立高效的經營節奏控制體系。如果做不到這些,企業有可能出現過于依賴財務性杠桿的現象,增加企業面臨的風險。
團隊保障方面,全員融資不是所有人都去銀行借錢,而是所有的人都要為融資做貢獻,創造價值,所有的員工都要為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的提升來做貢獻,創造價值。
首先企業要在銷售端去發力,從某個角度來說,銷售也是做融資的,只是錢不是從銀行去融,而是從業主以及準業主的手中去融,這種銷售回款使用起來最沒有風險,而且還不用去還。
投資也可以看做是在做融資,比如進入了一個庫存低,未來去化率快的城市可以看作是為企業融資做貢獻。同時投資部門與其他企業和政府合作,用少量資金撬動了一個大項目,也可以看作是為企業融資做貢獻。
此外,工程部門把施工進度管理好,盡快達到預售條件、招采部門建立完備的供應商體系,使甲乙方配合順暢,都可以看做是為企業融資做貢獻。
因此,每一個部門的每一個員工的每一個動作,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一定也在為公司的自有資金快速周轉在創造價值,這才是全員融資。
三、單項目策略
1、進對城市拿對地
如果投資部門進入了一個未來兩三年內都供需失衡的一個城市,后面的團隊再怎么努力,也會對資金造成積壓,降低整個公司的現金流周轉速度,資金的周轉速度。因此進對了城市拿對了地,就相當于是為企業融資。
2、營銷策略有深度、彈性
包括銷售的定價策略,產品定位是不是精準?是不是按照快速去化的策略來定位的?營銷過程中的推廣的策略是否有彈性?是不是能快速的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如果具備這些條件,單項目的融資策略就有了一個重要的支撐點。
3、單項目高周轉
單項目的高周轉就是早開盤,快簽約,加快后續建設速度,適度控制支出,以此來降低項目對資金的占用,來加快資金的回籠速度,提升自有資金的周轉效率與價值。
但高周轉不等同于低品質,而是把產品高質量的要求放在建造標準上去,放在產品線標準化上去,放在客戶的敏感點分析和精準的定位上去。
4、收購兼并、合作
收購兼并跟合作,它本身也就是一種融資的,做杠桿的一種重要渠道或者是方式方法。
5.團隊配置與激勵方式
一個項目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團隊,尤其是操盤手或項目總,項目總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項目的周轉速度,進而決定了對資金的占用程度。
另外,企業在設立激勵機制與跟投方式的時候,一定要把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轉速度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好的激勵機制與跟投機制,其實就是一個好的融資方案。
四、多項目策略
多項目策略只有一個,那就是平衡資金降低峰值。每一個項目都有量、價、節奏三個重要指標,把多項目的三個指標來綜合平衡,多項目匯總后降低整體的資金峰值,或者錯峰,以此來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和對自有資金的占壓,這是多項目融資的重要的策略。
五、優化節奏、調整結構
所謂優化節奏,其中之一就是優化投融產銷的節奏。投融產銷的四者的匹配度越高,越能加快自有資金的周轉和現金流的周轉,越能降低資金的閑置和占壓,這就相當于融資。
優化結構的第二個重要內容是多年滾動節奏,通過做三年滾動經營規劃,把經營活動串聯起來,合理調整資金的使用規模、使用時機,使用成本,在此基礎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與價值。
六、模式創新、升級
1、代建
代建對自有資金的占壓很小,本質上其實是品牌管理、產品,服務的輸出,屬于輕資產運作。現在很多的大企業都專門成立了代建公司或者代建事業部,或者是重點在發力做代建。
2.收購兼并、合作
合作型的杠桿也是很重要的杠桿,只要團隊、體系、機制能管好合作項目,能夠與合作方共贏多贏,也是一個很好的全員融資的破局方案。
3.泛地產生態圈
建立起自己的泛地產生態圈,有利于企業去與政府去談地,能做到巧拿,而不是去拼地價硬拿,從而減少拿地成本,提高拿地的效率。同時泛地產生態圈也可以幫助企業打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利于銷售。
博志成最近正在建立產業IP100董事長俱樂部,目標是匯集文旅、康養、生態等各領域的產業公司,去協助開發商打造新的生活方式,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投資者生態圈
投資者生態圈其實就是外部事業合伙人。現在很多房企都在與制造業企業或服務業企業合作,將他們富余的資金引流到房地產行業來。但首先要保證引入資金的安全,同時要有共贏多贏的心態。

來源:地產黃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