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衣服不錯!試穿后在網上買更劃算。”近年來,線下看貨、線上購物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少實體購物商場人氣下降。
“衣服不錯!試穿后在網上買更劃算。”近年來,線下看貨、線上購物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少實體購物商場人氣下降。9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發布的《流通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6-2017)》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的商品交易市場有1/3將轉型為批零兼有的體驗式購物中心,還有1/3將成功實現線上與線下對接。
報告稱,網絡購物蓬勃興起,甚至有很多居民在線下店鋪看貨、網上下單的情況,實體購物商店面臨網絡嚴峻挑戰,這是導致實體店關張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我國網絡零售巨頭已經形成,與實體零售融合度仍較低。整體上,網絡零售對實體零售的影響主要是沖擊效應,融合帶動效應還沒有顯現。”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雪峰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未來,逐級批發的流通方式面臨著新的挑戰,扁平化的流通層級組織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有形批發市場將弱化,我國商品交易市場如何嫁接互聯網是當前的一個嚴峻課題。
實體店關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斷增加的供給和相對有限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以購物中心為代表的實體店鋪過剩日益嚴重。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認為,實體店遭遇目前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電商太厲害,而是實體店自己沒做好,根據顧客的個性化需求,量身定做的體驗式購物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美國、日本等國的實體商業沒有像中國這樣衰微,他們做精細化的服務。正是實體商業本身的硬傷決定了自身的衰微。”他說。
此外,報告結合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提出未來五年我國的流通業將面臨巨大的變革和挑戰,并提煉出“四大趨勢”:一是批發市場將分化:1/3被淘汰、1/3轉型、1/3升級;二是百貨店倒閉潮頻現,百貨業困境逼迫自身流程再造;三是購物中心倒閉風險積聚,需提前預防;四是網絡零售快速增長,但交易秩序混亂,亟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