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本文重點研究北京、上海、鄭州、開封等13個購物中心、23個商業街區民俗餐飲組合狀況,為購物中心引進民俗餐飲提供參考。
本文重點研究北京、上海、鄭州、開封等13個購物中心、23個商業街區民俗餐飲組合狀況,為購物中心引進民俗餐飲提供參考。
研究樣本
購物中心民俗餐飲占比20%-40%
由于餐飲對人流吸引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大購物中心根據整體規模不斷提高餐飲比例,最低20%,最高達40%以上,成為其重要配置。▼
商業街民俗餐飲占比6%-100%
都市時尚型街區
業態以零售為主,多為當地商業中心,輻射范圍廣,客流量巨大,但仍以本地客群為主,餐飲作為基礎配套,所占比例不大。▼
文化旅游型街區
業態多樣化、功能旅游化,是傳統與時尚街區的完美結合,以省內外游客為主,兼顧本地客群,民俗特色餐飲是其一大亮點。▼
特色主題街區
分為開放型街區和封閉型廣場,以民俗餐飲、風味小吃為主題,是本土餐飲文化的展示窗口,是外地游客的必游之處。▼
典型案例分析
01.北京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人流成為中國十大商業街之首,是老舊步行街升級改造的成功典范。▼
前門大街以匯聚上百家老字號品牌而聞名,特別是老字號餐飲成為其吸客和競爭的金字招牌。▼
02.武漢戶部巷
戶部巷坐落于長江岸邊、黃鶴樓畔,主打的漢味小吃已成為武漢的一張城市名片 。▼
戶部巷小吃名氣由來已久,街區改造后更添文化氣息,以熱干面、豆皮為代表的上百種漢味小吃每年吸引近2千萬游客慕名而來。▼
03.長沙坡子街
位于長沙文化旅游核心區的坡子街和太平街共同構成了當地的民俗文化、餐飲文化符號,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太平街以零售為主,坡子街以民俗餐飲為主,該街區以火宮殿小吃城為龍頭,成為長沙小吃的代表 。▼
火宮殿小吃王國以火宮殿為依托,發揚老字號品牌,傳承長沙民俗、飲食文化,已形成在省內擁有7家連鎖店的“小吃王國”。▼
04.南京大牌檔
南京大牌檔創新性將民俗大排檔升級成民俗文化餐廳,并從南京街頭走進商業中心、走向全國,使民俗小吃煥發新的生機,深受廣大食客歡迎。▼
05.開封小宋城
改造后的小宋城依托開封市巨大的旅游客流量、獨特的地方風味小吃及較完善的配套,日漸火爆,名聲大震,已成為開封人的待客廳。▼
小宋城集“吃、住、游、娛、購” 于一體,其中民俗餐飲板塊匯集上百家民俗小吃,每年吸引上百萬游客前來品嘗。▼
特色主題型街區的兩種類型有共同之處也有差異化,均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總體來看封閉型發展模式更靈活。▼
項目民俗餐飲組合建議
01. 項目定位及開發節奏
項目以“少林文化”為核心,以開元寺、禪宮為依托,立足鄭州、河南,面向全國、全球,通過8-10年打造一座世界禪意小鎮。▼
02.民俗餐飲廣場主題定位
民俗餐飲廣場將作為項目重要的配套,以中原民俗文化為媒介,打造有特色、有差異,可連鎖、可延伸的主題餐飲板塊。▼
03.業態組合和比例
以鄭州、洛陽、開封等地老字號品牌小吃為核心,吸納省內其他小吃種類,兼顧全國性知名特色小吃,形成差異化經營。▼
以中原地區各類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吃為主要產品,融入本土手工藝品、土特產等內容以豐富業態。▼
以品味中原特色小吃為核心,打造以民俗演藝、節慶飯菜等體驗性、觀賞性、互動性強的餐飲內容為亮點,形成特色化經營。▼
04.規模布局
民俗餐飲廣場作為項目先行的配套,服務于項目和游客,規模可根據項目進度、客流量變化等進行調整。▼
05.客群定位
民俗餐飲廣場根據項目整體客群定位進行分流,以鄭州城區客群為核心,輻射周邊城市,依托鄭州旅游集散地的優勢帶動省內外客流。▼
06.運營模式
民俗餐飲廣場可結合小宋城和大牌檔模式,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開元模式:與知名餐飲公司合作成立產品研發中心,自主經營與招商運營管理相結合,實現連鎖發展。▼
未來街區業態豐富,在功能上完善吃喝游樂住一站式服務,可充分考慮特色餐飲、文創經濟和夜幕經濟,民俗餐飲廣場突出民俗色彩和小吃匯聚的特點,與街區整體形成互動與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