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需求,國內優凡品、優宿優品等一系列集合店品牌層出不窮。生活集合店通常扮演買手角色,以新、奇、特以及低價換來大量客流,成為購物中心吸金大戶。在低投入、回報快的助推下,這個行業變得十分瘋狂。
低售價高客單
從服包精品到家電廚具,價格低至10元起,一時間生活集合店席卷購物中心。記者走訪大柵欄步行街發現,短短兩公里內就已有兩家生活集合店。據銷售人員介紹,每逢周末,店鋪內擠滿了消費者。價格便宜是店鋪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
不僅在步行街,這類以“淘”為主的集合店高聚客能力也成為購物中心寵兒。在永旺夢樂城豐臺店,聚集了Pop Mart、酷樂潮玩等多家生活雜貨集合店;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不僅包括上述品牌,還有格子鋪、百武西等近十家。不論是以價格優勢迅速擴張的尚優凡品和以獨特精品走俏的Pop Mart、酷樂潮玩等,新奇、創意、價廉的高性價比成為消費者買賬集合店的重要因素。
資深零售專家匡方表示,生活集合店一般穿插在購物中心店鋪之間,對客流有很強的吸附性,也能帶動周邊店鋪客流成長。商品多、價格便宜,成交率必然較高。“商品單價低,商家也就能抓住年輕消費者買了不心疼、丟了不可惜的購物心理。正是因此,生活集合店的客單價較高,能達到100-200元。”
其實,生活集合店與曾經風靡一時的街邊精品店有著相同的商業邏輯。匡方認為,過去豐厚的利潤讓商業街小精品店趨之若鶩,如Mixbox等,商品成本低至每件幾角至幾元,售價卻為20-30元。
投資少回報快
低門檻、高利潤驅動讓生活集合店加速成長。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認為,從投資角度來看,零售業低迷的情況下,如果有銷售好、利潤高的項目出現,自然會有更多資本涌入。生活集合店備受矚目主要由于此類店鋪投資門檻較低,開店人群不需如餐飲、咖啡等動輒百萬元的資金付出便可快速收回成本。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維華認為,生活雜貨鋪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產品、模式與人才等方面。具體而言,產品在品質、切合市場度甚至包裝都是營銷、銷售的關鍵因素。
走向兩極化
任何業態都有成長周期,生活集合店已從街邊雜貨店演變為購物中心頗具生活氛圍的集合店,在下一個成長階段將可能出現高端與大眾定位的分化。裴亮認為,走高端路線生活集合店設計感更強,銷售商品也將逐漸品牌化。如主營藏式風格精品的扎西德勒,選擇的是精品路線,產品附加值較高,產品風格也較鮮明,定位和其他精品店能做出區分。
走大眾化路線的店鋪,面積將會更大,產品種類更多,價格更為實惠,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流。如日本大創均價店,商品售價均在100日元,店鋪面積較大、品類較全,并且商品具有獨特性;在美國,則有以dollar tree、dollar general為代表的一元店。與之相比,經營粗放的街邊小飾品店需要盡早轉型,這類低端店鋪可將產業鏈向上延伸,與廠家對接共同研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