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概念,是指發生在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6點以當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為消費主題,以第三產業如休閑、旅游、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內容的,包括線上及線實物及虛擬產品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
夜間經濟發展背景及主要模式
● 夜經濟核心特點分析
業態多元:酒吧、KTV等以夜間為主的業態,以及餐飲、商場、文化類活動場所等原本注重日間經營的業態,逐漸轉型承接城市夜間活動。
場景融合:集吃、住、行、游、娛、購、學、健康等功能于一體,同時滿足個人對社交、休閑、健身、知識提升等需求。
專業品質:迎合居民更注重高品質的硬件和服務消費,特別是場所的夜間服務能力和夜間服務人員的素養需要提升,
個性化:個性化、差異化、發展型消費將成為未來消費的熱點或重點。因年齡和社會處境不同而產生的夜間消費分眾或夜間消費部落也正在興起。
●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階段分析
中國夜間經濟經歷了五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延長營業時間為主要特點。餐飲、購物等傳統上以白天活動為主的服務行業逐漸向夜晚延伸,成為夜間消費的重頭戲。
第二階段:豐富夜間經濟業態。酒吧、KTV等以夜晚為主、白天為輔的現代服務行業逐漸走向本土化、規模化。
第三階段:北京、天津、成都、重慶、上海、濟南等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激發夜間經濟新動能。
第四階段:疫情影響下,夜間消費模式逐步向線上轉移。特別在自媒體流行趨勢下,夜間線上消費成為新的主流。
第五階段: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夜間經濟+”成為夜間經濟新藍海。與地攤經濟、首發經濟、直播經濟多元耦合,產生城市夜間經濟品牌效應。
夜間經濟是延長消費時間、拉動實體消費、激發新一輪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甚至被視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質量、消費水平、投資環境及文化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
自2019年開始,北京、天津、成都、重慶、上海等各大城市出臺相關舉措,激發夜間經濟新動能、2023年是消費提振年,商務部提出將進一步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夜間經濟成為豐富消費場景的重要落腳點。
● 夜間經濟發展帶動職業生態圈分析
夜間經濟輻射職業生態圖
夜間經濟發展要求藝術展館、電影院、餐廳、博物館、個體業者等一定程度改變經營模式,會進一步帶動酒保、清潔工人、保安、服務生等其他夜間工作的職位需求。
夜經濟不僅有助于拉動本地居民的內需,還能延長外地游客、商務辦公者等的存留時間,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政策推動因素
近年來,國家和省市地方高度重視夜間經濟的發展,國務院明確提出“活躍夜間商場和市場”,多地也紛紛響應出臺相關舉措。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夜間經濟的健康發展能夠豐富城市產業結構和產品及內容供給,滿足居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多元化的就業機會。
●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消費基礎
數據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穩步提升,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10207億元,同比增長3%,為國內各行各業穩定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據統計,2022年消費支出最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同時我國居民消費近60%發生在夜間。可見,發展夜間經濟對于促進消費、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有著重大的作用。
●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交通發展基礎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打造更大活動半徑的夜間經濟生活圈,出行便捷直接影響夜間經濟發展,多地交旅融合提速,能夠激發旅游消費潛力,為擴大夜間經濟輻射半徑提供可能。當前,地鐵、夜間巴士等夜間出行公共交通愈發便利,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也在一定程度上補齊了城市短途交通的短板。出行便捷直接影響了夜間經濟發展。
●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旅游行業發展基礎
2023年以來,我國旅游市場持續回暖,文化和旅游行業呈現出快速復蘇的良好勢頭,據文旅部數據中心統計,預計2023年全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將達45.5億人次,同比增長約80%,將實現國內旅游收入約4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5%。
艾媒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夜間活動最向往的城市為重慶市,夜間經濟以成為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 重要節假日的夜間經濟消費額
2023年端午節期間,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3625.3萬人次,平均每個聚集區每夜4.97萬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38.8%。在“夜間消費”方面,銀聯商務數據顯示,端午假期夜間實物商品消費金額同比增長44%,其中夜間餐飲消費金額同比增長65.9%,夜間服務消費金額同比增長32.3%。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規模及大數據預測
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中國夜間經濟規模突破30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預計2023年將突破48萬億元。
為了刺激消費,中國各地政府對夜間經濟的扶持力度加大,同時,夜間消費場所的服務市場增加以及人們夜間消費需求的攀升,中國夜間經濟的發展規模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夜間經濟典型業態消費分析
● 夜間經濟的四大主要業態
隨著人們消費需求升級和消費體驗的多樣性增多,許多日間業態也延伸至夜晚,比如購物、電影、書店、劇場等文化藝術體驗類,甚至還有體育比賽、健身、外出游覽、零售等等。數據顯示,2023年期間中國居民的夜間時段參與的主要業態為線上線下購物(4.13)、餐飲夜宵(3.93)、休閑娛樂(3.90)和出游出行(3.69)。(參與指數根據用戶評分調研,1分為參與度最低,5分為參與度最高)
●夜間經濟增長吸引力數據分析:購物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的夜間購物比例依然較高,有69.9%的居民選擇于傍晚六點至九點購物。從夜間購物消費金額占全天的消費比例看,有43.3%的居民夜間購物消費金額占全天消費的30%—40%。分析師認為,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革,白天大部分都已經被集中工作所占據 ,夜晚已經成為拉動經濟消費的“黃金時間”。
● 夜間經濟增長吸引力數據分析:餐飲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夜間餐飲滿意度較高,其中有57.6%的居民表示滿意,有28.1%的居民表示非常滿意。
隨著“商場+夜市”、“酒店+夜市”、“夜市+酒場”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居民夜間餐飲消費場景不斷升級,夜間餐飲消費滿意度繼續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
●夜間經濟增長吸引力數據分析:文娛
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在夜間的文娛活動中,線上文娛活動的占比為24.4%,而線下文娛活動的占比為40.7%。隨著夜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新業態在夜間開放,各種類型的夜間體育服務綜合體正在逐步走進大眾生活,夜間經濟的多元化有效地帶動各業態商家參與,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行業發展。
● 夜間經濟增長吸引力數據分析:旅游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參與線下夜間旅游消費活動集中在夜游(68.7%)、夜食(63.4%)、夜購(57.5%)等方面,其中57.4%的居民對夜間旅游消費活動表示滿意,有25%表示非常滿。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線下夜間旅游消費活動以及整體旅游情況呈現快速上升的態勢,有85%居民參與線下夜間旅游消費活動。分析師認為,通過跨界耦合、場景交互,多元豐富的夜景文旅消費矩陣得以建立,形成了多業態融合的夜間旅游消費場景,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個性化、品質新潮化、體驗化的消費需求。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研判
●中國夜間經濟消費發展趨勢分析
與傳統夜間消費模式不同,現階段的夜間消費開始從傳統走向新型模式。現階段的夜間經濟新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消費品質得到提升,從傳統的夜市、地攤向商圈發展;二是消費內容發生一定變化,從傳統的酒吧KTV向文體消費發展,例如騎行、飛盤、露營、健身等新的休閑方式興起;三是消費群體逐步拓寬,從z世代、青年群體向中老年群體蔓延。
結語:夜間經濟蓬勃發展,文旅行業要打造好夜間文旅項目,就要深度挖掘區域人文歷史、現代時尚文化、特色生活方式等,融入創新創意,進行提煉、重構與量化呈現,構建符合城市氣質的夜游內容與體驗,從而形成夜間文旅項目的獨特賣點與差異化特制,打造屬于自身風格的特色IP,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面”。
文章來源:文旅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