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休斯頓”,下一句“火箭隊”就從嘴里滑出來了。好吧,我承認,“休斯頓”與“火箭隊”的確比較搭。但除了這個,休斯頓還有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科學“綜合城”,是個石油巨頭都聚集在這里 -
如果底特律=汽車的話,休斯頓就=石油。
20世紀80年代起,德州經濟多元發展,高科技產業興起,休斯頓在農業、電子、航天等產業方向上都穩坐第一梯隊的位置。
所以,當亞馬遜要拿“第二總部”這個女兒套駙馬時,休斯頓志在必得。燃鵝,哪想休斯頓連復試資格都沒有拿到,在第一輪篩選中就出局了,都還沒有排進前20 ↓
自尊心遭受到一萬點打擊之后,休斯頓反省了一下 — 自己好像對科技公司真沒有啥吸引力的。埃森哲(Accenture)在2017年為大休斯敦伙伴關系(Greater Houston Partnership)也提醒過,休斯敦經濟蓬勃發展,但由于缺乏蓬勃發展的初創生態系統,潛力受到了限制;更遺憾的是,即使休斯頓已經在許多領域(能源,生命科學,制造和航空航天)是前沿者。
但因為城市蔓延,每一塊產業都各自獨立,沒有交流。
如果休斯頓要真正發展成一個創新熱點,要就要好好利用休斯頓的網絡、資源、才能、和智慧。那具體怎么做呢?
休斯頓就一直在醞釀著科技創新區的計劃,打造一個科技創新聚集的空間,讓有創造力的人們能夠充分利用新時代的學術、金融和商業資源,在尖端科技領域展開合作,挖掘下一波創新的金礦。很自然,這個計劃在休斯頓落選后就走上了快車道。
這是德州首個創新區,位于休斯頓中城區,連接了市中心和德州醫學中心(TMC),位于賴斯大學旁邊,距離其他6所大學不到三英里,交通也方便,有地鐵,有高速公路。創新區里有辦公空間、有學校、有住宅(大概30%),有餐館、咖啡館、商店和其它便利設施。↓
創新區希望將各產業在這里得到連接,也讓這個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地段重新煥發活力。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以數字技術為重點,力圖變身成以能源,工業,醫療保健和物流業為中心的數據科學和數字技術的全球領先者。
那這個創新區誰來牽頭呢?當然是有錢有地的大學!
賴斯大學的捐贈基金部門 — 賴斯管理公司( Rice Management Co.) — 管理著63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它買斷了西爾斯99年租賃產權中余下的28年,并從西爾斯手中購得另外3英畝土地,現在整個創新區16英畝的土地都屬于賴斯管理公司,也就是說賴斯大學是創新區唯一業主。↓
創新區的啟動項目就是對原Sear百貨大樓的改造。Sears百貨大樓坐落在6英畝的土地上,4層樓高,已有80年歷史,
(位置)
(現狀)
萊斯大學將砸1億美元重金,改造翻新這個建面為2.5萬平米的大樓,翻新措施將保建筑原有藝術裝飾設計標志性元素,包括歷史角落,玻璃磚窗,裝飾瓷磚和帶建筑檐篷的三面店面(three-sided storefront with architectural canopies)。
現在,這個建筑叫做ION大樓。
賴斯大學校長戴維·里伯隆(David Leebron)說:“這座大樓被命名為ION,取意希臘語ienai,意思是go。它體現了發現的不斷前進的動力,是真正原始想法的核心火花。它還代表了定義建筑物任務的許多詞語中的最后三個字母,例如靈感(inspiration),創造(creation),加速(acceleration)和創新(creation)。ION將成為休斯頓創新的核心,將培育一個社區和文化,企業家和企業可以聚在一起解決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問題。”
雖說萊斯大學的賴斯管理公司是業主,但休斯頓地區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比如休斯敦大學,市區大學,圣托馬斯大學,休斯敦社區學院,德克薩斯南部大學,休斯頓浸會大學,圣哈辛托學院和南德克薩斯法律學院等等,都將以某種方式參與到ION里來,在未來,學術交流活動、展示活動、各大項目都將在此展開。
這就是啟動項目的目的 — 網羅聚集資源,為激發協作的“策動性碰撞”提供密度,為創新區造勢,并為下一步行動提供相應的準備。
下一步就是推動市中心創新區成為強韌的區域創新網絡。
比如,建立類似創新區委員會的機構,對創新區進行“領導”及“管理”;尋找潛力合作伙伴,確定可能的資金來源,改進及加強創新區;引導創新企業獲得風險資本和天使投資,并提供信息和技術援助方案;加強現有企業、資助者、企業家和創新勞動力之間的聯系,建立創新生態系統;甚至將其他大學的衛星校園完全融入市中心和創新區。
現在,已有250多家早期軟件和數字技術公司活躍在市中心,休斯頓的市中心的確有潛力成為更大的創新走廊的中心節點,但現有的社區人才結構以藍領為主,還有不少無家可歸者,在創新區的開發中,包容性與公平也是其中一個需要琢磨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