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健今年1月正式加盟京東后,京東在AI領域已經成功攬入五位大咖,并且這五位大牛到崗,前后只用了5個月的時間,他們分別是:
2017年9月12日,京東宣布原微軟亞太科技董事長申元慶加盟京東;
2017年9月,前 IBM Watson首席科學家周伯文加盟京東;
2017年10月,前亞馬遜首席科學家薄列峰博士正式加盟京東金融;
2017年11月30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計算機科學學院彭健博士正式加入京東金融;
2018年1月,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計算科學學院教授、前華為首席AI科學家及技術副總裁裴健加入了京東;
短短5個月的時間就收入五員大將,可見京東在人工智能領域下了大血本。除此之外,京東還在加州投入使用了一座專門用做研究使用的大廈,除了斯坦福和京東的聯合實驗室,還有更多別的項目將在這里展開。
其實早在2017年2月份京東年會上,劉強東就向整個集團傳達了下一個12年計劃,“未來12年我們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
此后,無界零售的概念正式提出,京東明確將自己定位為零售的基礎設施服務商,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助力更多合作伙伴進行“互聯網+”轉型,向全社會提供“零售即服務(RaaS)”的解決方案。
“我們提出未來發展的技術,是用人工智能和機器的方式,把零售行業做一次再造。其實并不是京東跟風,而是我們用傳統的技術把成本和效率達到極致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實現質的飛躍和突破,我們唯有技術突破。”劉強東在《人工智能驅動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演講中進一步闡述道。
可以看出,京東想做的事情其實就是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再造整個零售行業,從而真正推進無界零售的發展,也就是說,未來的零售行業將建立在AI、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之上。
按照此定位,京東都做了哪些布局?過去外界看到更多的是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的零星信息,在今年618啟動會上,京東把這幾年做的黑科技成果全盤托出,共有四大模塊: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智能家居和AI技術,通過這四大模塊,神秘的京東黑科技矩陣漸漸浮出水面,也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人工智能在零售行業的想象空間。
1、智慧供應鏈:數字化武裝門店
“大數據科學家”裴健加盟京東后,任職京東集團副總裁、大數據與智慧供應鏈事業部總裁,并直接向劉強東匯報。在裴健加盟下,京東智慧供應鏈系統加速發展。
“加入京東五個月,是痛并快樂著。快樂的是,京東體系內有非常豐富的落地場景,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還有一個朝氣蓬勃的團隊,集團對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業務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苦的是,這里面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恨不得一天24小時不停地工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希望自己能走得更快一些。” 裴健這樣說入職京東后的體驗。
京東為什么要做智慧供應鏈?一個重要的初衷就是,京東自身的海量數據需要更加高效地運營。裴健認為,京東擁有中國電商領域最完整、最精準、價值鏈最長的大數據資源,截至目前,京東大數據平臺上有超過4萬臺服務器,每天處理超過100萬個任務,數據總量超過450 PB(1PB=1024TB),而且還在以每天800多TB的規模增長。
基于海量的數據基礎和長期積累的大數據技術能力,京東得以打通各個渠道的數據資源,形成對用戶、商品、店鋪等的精準畫像,為用戶提供了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在智慧供應鏈的賦能方面,京東和中石化合作的易捷便利店是一個典型案例,集中展現了京東智慧供應鏈在門店賦能方面的作為。
眾所周知,傳統零售企業沒有對大數據的積累和運營,店鋪經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店主經驗,例如根據長期觀察,店主了解周圍用戶的消費能力和喜好,然后決定進貨,再根據季節、節日選擇折扣、促銷等。而大數據驅動的智慧供應鏈第一步,就是要打破數字孤島,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提升門店數字化水平。
在易捷便利店內,智能攝像頭可進行人臉識別,進而幫助門店識別顧客;智能廣告牌會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商品;智能貨架則將商品銷售、陳列、貨架規劃、貨架監控以及貨架附近的流量監控等進行綜合分析,指導門店精準選品,實現更加高效的貨物周轉。
在門店選址和選品方面,智能供應鏈中有JD SMART系統,它可以運用線上已積累的用戶客群畫像、商圈畫像等大數據信息,幫助生鮮店進行選址、選品規劃、定價、智能補貨等指導,讓消費者可以買到滿足其需求的商品,也讓商家能夠依靠數據精準決策,而非“拍腦袋”進行經營。
此外還有諸葛系列的數據產品,諸葛系統為商家的供應鏈管理進行賦能。例如京東與青島啤酒的店鋪合作,諸葛庫存管理系統能加快他們的庫存周轉,最近半年青島啤酒的倉儲周轉降低了24.7天,缺貨率降低了15%。
“618期間大家如果買啤酒,應該到京東來,因為我們的智慧供應鏈能讓啤酒更加新鮮。”裴健說道。
同時,大數據和智慧供應鏈事業部還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加強商品溯源。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400家國內外的品牌和京東合作,有11000多個重點商品實現全流程可追溯,還有超過10億件追溯商品在這個鏈路中。京東正在借助區塊鏈技術為消費者構筑一個可視化、可信任、可感知的供應鏈。
據裴健介紹,在采用區塊鏈技術的商品中,京東優選用戶對食品安全較敏感的品類,例如蔬菜、肉類、酒水等。
“我們的經驗是,如果把所有行業行為都轉化為數據,數據對下一步的商業決策進行指導,這樣不斷的迭代,就能夠獲得精準、全面、安全的大數據決策能力。把這種精準、全面、安全的大數據決策能力,融入大京東供應鏈的各個節點,就能夠成為賦能合作伙伴強大的基礎設施,能夠使京東和合作伙伴的供應鏈管理更加有效。”裴健對智慧供應鏈這樣闡述道。
隨著京東無界零售概念的提出,京東的智慧供應鏈開始更多地對外賦能,提升門店的數字化水平,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從而推動整個零售行業的發展。
2、智慧物流:“無人”的3D智能物流網
此前京東對于智慧物流的曝光并不少,例如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等,但在這次的618啟動會上,京東的智慧物流展現得更為全面,如果說之前的京東智慧物流給人的印象是2D的,那么今天呈現的就是3D畫面了。
對此,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對京東X事業部過去兩年時間做的事情進行了詳細介紹。
首先是無人機。京東的無人機從廣西開始,已經逐步進入到青海、海南等省份,到目前為止,京東無人機總飛行架次超過兩萬駕,飛行里程超10萬公里。
在無人機方面,京東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里,主要研發方向其實在末端配送,但走到今天,京東已經布局了干線、支線、末端三級無人機物流網絡,共計幾十款不同類型的無人機。
去年,京東在西安成立了研發中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京東最新研發的無人大飛機JDY-800借618啟動會正式亮相,這款飛機從最開始就沒有駕駛艙,是一架真正意義上用于物流貨運的原生態無人機。
在過去,大型的無人機一般是由傳統的有人機改造而成,比如把四座、兩座的有人機改造成無人機,但這種無人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飛機從最開始就是針對有人設計的,所以給貨艙留出來的空間特別有限,一般將近一噸載重的一款飛機,它的貨艙容積不到4個立方。
因此,JDY-800的意義可想而知。據了解,JDY-800的翼展超過10米,可以連續飛行1000公里以上。在飛行高度1200公里,起飛重量達到800公斤,攜帶5個標準立方的航空箱的情況下,JDY-800半小時內就完成了貨物的裝卸,巡航速度超過200公里/小時。
其次是無人車。去年開始,京東無人車在部分高校實現常態化運行,在清華、人大,人們總會發現好奇的人群會追著無人車跑。今年618,京東無人車還會在主城區上路,主要在京東發源地中關村地區進行配送。
但無人車只是末端配送的一個環節,京東還在研發干線運輸中的無人重卡,例如美國研發中心正在研發的L4級別自動駕駛的重卡,目前已經在美國一些道路取得授權,全車長20多米,在高速公路上運行的時間超過2400小時,能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在成本方面,一輛3米長的自動駕駛小轎車,投入自動化激光、視覺的成本可能超過100萬,而這款卡車目前總體的視頻、激光設備,比一臺自動駕駛小轎車的成本還低。
L4級別重卡主要專注于在高速路上的自動駕駛。因為京東統計了卡車的一些數據,95%以上的行駛路程都在高速公路上,這就決定了自動駕駛的L4級別卡車主要是在高速路行駛。
第三是無人倉。去年,京東打造了到目前為止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運行效率最高的全流程無人倉。今年,京東會將這個庫房的場景進行拆分,再根據各地需求在全國的倉庫進行上線。
5月24日,記者應邀實地參觀了位于上海亞洲一號的全流程無人倉,整個倉儲、分揀、裝車等環節全部實現無人化。筆者在現場只能看到屈指可數的工作人員,但是他們并不是用來分揀快遞,而是為了看守機器,防止出現故障。
該無人倉主要處理的商品是手機、剃須刀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商品。在商家備貨到倉庫環節,無人倉采用的是高密度存儲貨架,存儲系統由 8 組穿梭車立庫系統組成,可同時存儲商品 6萬箱。因此,入庫的商品就被放在一個個類似收納盒的箱子里,并被陳列在高密度的貨架上。當前端產生用戶訂單,存儲著用戶購買商品的箱子自動響應,然后隨著履帶到達包裝區,機器臂將需要商品揀出來以后,箱子再根據既定流程回到貨架上,而揀出來的商品就會經歷自動包裝、貼簽,然后運送到分揀區。
分揀區主要由機械臂和大小搭配的AGV組成。機械臂會自動識別標簽,然后把包裹抓取到小的AGV上,這些小的AGV便穿梭于眾多的集寶口處,然后把不同地區的包裹準確遞送到相應的集寶口。大的AGV則是在貨物裝滿后,直接將裝滿扎口的袋子運送到大的履帶上,每條履帶分別對應上海、浙江、江蘇等不同的地區,貨車到來后,履帶直接伸到貨車里,這些快遞就可以直接裝車運走了。
可以說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完全沒有人工的介入。據了解,這個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倉占地4000平米,分揀商品的配送區域主要有江蘇、浙江、上海等,并且這些區域90%的手機訂單都出自該無人倉,日處理訂單達到20萬單。
通過現場參觀可以感到,京東亞洲一號無人倉的自動化程度,確實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第四是無人店。隨著無人零售的興起,京東也相繼推出無人超市、智能貨柜等終端業態。
據了解,由京東X事業部研發的無人超市已經落地16個,完成多種場景下無人超市的驗證,包括景區、交通樞紐、辦公場所等。去年12月,京東在天津開了家無人超市,該超市創造了單店120平日銷量超過25萬的銷售奇跡,整個超市一天賣空6次。
此外還有智能貨柜。京東的智能化貨柜主要采用“視覺識別+重力感應”技術,有效解決了辦公室貨架的貨損問題,并且會針對不同品類做定制化生產。
最后是智慧餐廳。京東最近還打造了一個叫JDY’S智慧餐廳,做到點菜、做菜、傳菜全程無人化、可視化。雖然是機器人大廚,但可以實現烹飪溫度、時間、用料的標準化。據了解,京東正在跟八大菜系的大廚進行合作,研發適合于機器進行烹飪的一些菜肴。
此外,傳菜機器人則自帶重力感應和智能記賬功能,可以自動優化路徑實現傳菜的功能。
從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智能終端的布局不難看出,京東打造的智慧物流網絡已經初步成型,它由干線、支線、末端配送和智能終端等一系列技術和節點組成,隨著這張智慧物流網的逐步成熟,京東在物流環節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京東未來將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個空地一體的智慧物流網絡!它把京東的一系列無人科技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將成為未來物流配送的支柱力量。”肖軍表示。
3、智能家居:“互聯網+”和“智慧+”
說道京東在做的智能家居,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技術委員會主席黎科峰向人們勾勒了這樣一幅生活場景:
未來的汽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而是一個生活的空間,這里面可以有娛樂,可以控制家電,可以了解很多信息。
家里的跑步機也不僅僅是個單純的跑步機,它可以跟手機進行連接,收集各項運動數據,還可以在你跑步的時候看到手機的一些信息等,不讓用戶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信息。
智能安防系統也特別酷炫,門口來了一個人,智能安防系統會分析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客人?是用戶的朋友?還是一個危險的人物?并且與智能大屏電視連接,與帶屏的智能冰箱連接,確認客人安全后,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手勢把門打開。
穿衣鏡也不是普通的鏡子,它可以根據用戶的心情和當天行程安排,智能推薦給用戶相應的服務搭配,打什么領帶,穿什么鞋子等等……
這樣的生活圖景,對于京東來說并不遙遠。黎科峰表示,智能家居有兩個非常核心的點,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智慧+。
“互聯網+”指什么?以前的家居設備都像一個孤島一樣,電視和空調并沒有什么關系,但今天通過互聯網+,能將眾多的智能家居設備、車載設備、辦公設備,以及用戶的手機、電腦進行連通,讓它們不再是一個個信息的孤島。
“智慧+”又是什么意思?例如一臺冰箱,它在過去20年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冷藏、存儲,憑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把它從一個傳統的冰箱變成一個智能的冰箱,這就是智慧+,即讓讓傳統的家電通過人工智能變成智能家電。
例如電視,因為電視是一個家庭重要的家居設備,尤其它有很大的屏可以顯示。因此,京東與領先的電視品牌商合作,在里面加入語音操控,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換臺、選臺、操控聲音大小等。
還有車聯網,隨著互聯網造車概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AI技術和傳統造車聯系起來。作為一家希望用技術驅動發展的公司,京東也從三個方面進行車聯網的布局。
一是IOT(物聯網),就是讓家和車實現智能互聯,把車這個空間演化成了家這個空間的一個延展;二是電商服務,用戶在車里面可以購買跟車相關的商品,例如玻璃水、濕巾等,當用戶一鍵購買后,京東物流還可提供送貨到車服務,把貨物送到車主的后備箱里;第三是智能駕倉的布局,目前京東已經和吉利、長安等超過500家車企進行了合作。
除此以外,還有AI技術對傳統家電進行升級。例如冰箱,如果再冰箱里安裝攝像頭,通過視覺識別,用戶就可以知道冰箱存儲了多少雞蛋、蔬菜、水果等,再跟物流信息進行結合,用戶還能知道這些雞蛋、水果什么時候到保質期,當冰箱發現有食物快到保質期的時候,冰箱就會提醒用戶趕快吃掉。對于已經吃完的商品,冰箱也會提醒用戶進行購買,購買流程會盡量簡化,可能只需要輕輕一點,京東就把新鮮的雞蛋送到用戶家里了。
“對于京東來說,在過去的12年,我們用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未來12年,我們希望利用人工智能讓人們生活變得更美好。” 黎科峰說。
4、AI底色:技術也要有溫度
從上面的智能家居可以看出,AI技術已經被大量應用,那么AI在零售行業究竟能做些什么?京東對它做了哪些方面的應用?
京東在AI方面的一個重要布局,是推出Alpha智能服務平臺。Alpha平臺包含很多先進的AI技術,有語音技術,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有圖像識別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以及刷臉支付;有智慧互聯,把各個孤島串聯起來的物聯網技術;還有機器學習,即通過積累更多的數據讓機器更加聰明。
而這些技術又適用于很多零售場景,當它們成為一個成熟的體系時,京東就真正能做技術的輸出者,為傳統零售的數字化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當炫酷的AI碰上零售業的時候,京東不僅關注技術的成熟度,還有它的社會性,即溫度。AI平臺與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博士就向人們展示了AI技術帶有溫度的一面。
在京東平臺上,智能客服已經成為接待用戶售前、售后等咨詢的重要力量。在去年的618,京東智能客服JIMI當天接待用戶超過131萬人,占到在線接待量的一半,應答準確率達90%,客服機器人的使用為京東每月節省上千萬的人力成本。
不久前,京東全新發布的NeuHub人工智能平臺為JIMI帶來全新升級,使其成為業界首個大規模商用的情感智能AI客服,JIMI能夠精準感知用戶的情緒并在回復表達中蘊含相應的情感,讓互動更有溫度。
JIMI所擁有的情感分析能力是基于京東沉淀的評論數據和NLP深度學習技術研發而成,可以對帶有主觀描述的中文文本進行情感分析,不僅可以識別生氣、喜悅、失望、著急等多種人類細分情感,還能夠相應的生成帶情感的表達。
除了讓機器人客服更有情商,京東也在探索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上的突破,讓AI具備從視覺識別到文字撰寫的能力。例如面對一張照片,AI可以通過圖像識別自動生成有關這張圖片具備情感的文字描述,反之通過文字的描述也可以生成一張圖片。
在計算機視覺的應用上,京東也展示了強大的算法能力,對目前世界上自拍人數最多的一張照片進行人臉檢測,識別出了883張人臉,也是當前業界的最高水平,在識別人臉的同時,它還能檢測出性別、年齡等基礎屬性,甚至能檢測出人的多種情緒,例如開心、憤怒、悲傷、恐懼等。
基于這樣的技術,AI可以擴展至更多和圖像設計相關的領域,例如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工作。目前京東也在通過這樣的技術實現商品描述的自動化生成,如AI推薦的服裝搭配等。
“做有溫度的科技,京東希望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能夠讓用戶享受溫暖的服務。”周伯文說道。
綜上,不管是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還是智能家居,我們都能感覺到人工智能正在一點點走進人們的生活,零售行業的降本增效也需要不斷求助AI、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如果未來有一天,人們只要躺在沙發上下一道指令,快遞小哥便很快送貨上門,到那時,我們的零售業態又將發生怎樣的改變?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人工智能都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本文轉載自零售老板內參,作者王彥麗,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