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香港CKC18購物概念店的美食區
以美妝和保健產品為主打的連鎖品牌屈臣氏正朝著新零售方向嘗試。
近日,屈臣氏在香港開設了一家名為CKC18的購物概念店。區別于以往門店,內設美食區、美妝及健康區、電玩潮流區和美酒區。其中,美食區銷售的預包裝食品與盒馬鮮生等新零售超市類似,還可通過App預訂商品,到店取貨,支持手機掃碼支付。
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的屈臣氏門店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所以以多元化嘗試吸引年輕顧客,若概念店試水成功,未來或許會大力鋪設并相對減弱現有門店屬性。
試水新零售超市
據了解,CKC18的面積約2415平方米,由4個購物板塊組成,包括美食區food le parc、美妝及健康區WatsonsLab、電玩潮流區TechLife by FORTRESS及美酒區Bar 0001 by Watson’s Wine。其中,美食區提供8500款食材及全球特色食物,當中超過1600款產品只限于CKC18分店發售。記者從目前香港地區發布的僅有的幾張現場圖片看到,美食區擺放著類似盒馬鮮生的預包裝食品。 另根據CKC18官網介紹,美食區除了預包裝食品外,還提供可直接食用的簡餐,消費者可通過易賞錢App中的“TasteToGo”功能預留餐點再到店取貨。
此外,CKC18支持無人收銀,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直接付款,也可把購物籃放置付款臺,以電子支付方法一次性付款。這與內地出現的盒馬鮮生等新零售超市類似。
屈臣氏集團董事總經理黎啟明表示,屈臣氏集團正不斷加速數字化轉型,利用新的零售技術,為消費者帶來新的購物體驗。
業績壓力下的改變
實際上,屈臣氏早已著手布局新零售。此前在部分門店內,屈臣氏實現了自助收銀服務,推出掃碼購功能,通過手機微信掃商品條形碼,可跳轉小程序了解商品詳情、商品評價,并且通過微信直接付款。此外,屈臣氏還結合線上線下推出“門店速提”和“閃電送”服務,線上下單門店取貨,或選擇“閃電送”2小時極速收貨。
在門店方面,屈臣氏也不斷做出調整,2017年4月,屈臣氏在上海開設潮流門店,引進大量彩妝品牌;2018年5月,屈臣氏與網易云音樂跨界合作,在廣州開設了一家音樂主題門店。這一切都被業內解讀成業績壓力下的變革。
屈臣氏進軍內地以來不斷拓展門店,并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自2015年業績開始出現下滑趨勢。根據屈臣氏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的財報顯示,2015年屈臣氏店鋪銷售額下滑5.1%,2016年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10.1%。不過在門店調整、改造與重新布局等影響下,屈臣氏店鋪銷售額同比跌幅逐漸改善,由2016年的-10.1%改善至2017年的-4.3%,并于當財年最后一季稍微恢復至0.1%,業績有所回升。
代替傳統門店
或許門店的改造使屈臣氏嘗到了甜頭,于是陸續嘗試不同的玩法。在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看來,屈臣氏CKC18的出現,是傳統美妝零售發展的業態創新,有利于開拓市場。洪濤認為,現階段,很多企業都在做跨界融合的嘗試,屈臣氏也不例外,就像盒馬鮮生最初是以“超市+餐飲”的形式出現,屈臣氏此次也在做“時尚+餐飲”的嘗試。雖然在進貨渠道上可能不如傳統零售超市,但屈臣氏的時尚元素可能會凸顯另一種消費需求,用區別于傳統零售超市的商品吸引消費者。如果香港地區試水成功,未來有可能在內地布局類似業態,利用品牌知名度,吸引年輕消費群體。
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也表示,屈臣氏現有的傳統業態已經面臨生存危機,消費者在一站式網上購物的趨勢下,對線下實體門店的需求逐漸減弱。雖然屈臣氏此前對門店不斷做出調整,但提供的體驗有限。其次,屈臣氏還面臨著絲芙蘭、嬌蘭佳人等同行業競爭者的沖擊。
賴陽認為,CKC18更注重體驗,與盒馬鮮生等新零售超市性質不同,新零售超市大多開在居民區,以生活消費為主,而CKC18未來會布局在商場、購物中心等商業區?,F階段消費者對于購物可能沒有明確的目的性,需要在消費場景的渲染下激發購買欲望,從而選擇有意思的商品,例如CKC18中布局的電子商品、食品和酒類商品等。不過目前CKC18處于探索期,如果在香港地區運營穩定,將來屈臣氏可能會大幅布局此類門店,甚至減弱現有美妝屬性門店。
本文轉載自北京商報,記者王曉然、陳韻哲,代小杰制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