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德首個共享辦公項目C3
在中國11個城市擁有或管理21個寫字樓項目的凱德集團研判,在共享辦公的”打法“下,寫字樓租戶的需求正在改變。
共享辦公企業早已不甘只扮演”二房東“角色,以WeWork為首的公司在一二線城市的頂級地段攻城掠地,他們的目標客戶也正從初創企業轉變為大企業客戶。共享辦公來勢洶洶,已經擠壓到了傳統寫字樓的生存空間,這個行業運營和服務的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
而寫字樓的一手業主們也在改換思路。近日凱德集團旗下首個共享辦公空間C3在上海正式亮相,凱德中國首席投資官潘子翔向記者透露,深圳、上海、北京的來福士寫字樓部分,未來都將開辟幾百到幾千平方米不等的共享辦公空間。
凱德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林明彥道出了改變的原因:”我們的客戶需求在改變,他們在尋找共享辦公空間,他們更關注科技性、靈活性、社區性的東西,這是我們做共享辦公的首要原因。作為房地產商我們不僅僅提供實體,而要有自己的運營和服務,有專業的管理團隊,積極洞察市場需求是什么。“
這家深耕中國20多年的新加坡房企,目前在全國39個城市擁有或管理170余物業,在11個一二線城市擁有或管理21個辦公樓項目,總面積約130萬平方米。”我們并非成立了共享辦公一條單獨的產品線,而是這種共享理念將服務于我們所有商務辦公樓宇。“林明彥說。凱德方面認為,辦公樓宇中約有10%-30%的空間都比較靈活,可以拿出來做共享,繼而探索未來辦公(future of office)的形態,其核心理念是靈活性、移動性、智能化、社群化。
來福士是凱德旗下最重要的綜合體品牌。去年開業的深圳來福士拿出了幾千平方米的空間納入共享辦公生態系統。上海來福士廣場早在2004年就開業,一直是滿租狀態,凱德目前計劃一旦有租戶合約期滿撤場,就將一部分騰出來的空間轉化為共享辦公。
潘子翔向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個未來場景:“只要是我們的系統會員公司,其員工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進入凱德位于各個城市的共享辦公空間,能獲得免費打印等等便利。”
這和WeWork提出的企業會員制度較為類似。但對于凱德這樣深耕商業辦公市場多年的一手業主來說,手中握有更為充足的空間,布局也早已在重點城市鋪開,需要經受考驗的是能否提供吸引租戶的共享空間運營服務和社區文化。
去年6月,凱德收購了位于上海楊浦區的商辦物業國正中心,收購價達26.4億元,地上總建面8.07萬平方米,由三座辦公樓及商業裙樓組成。其中一棟辦公樓整租給了bilibili,此外劃撥了約2700平方米的面積試水首個共享辦公項目C3。
作為”一手房東“,在自身試水共享辦公的同時,凱德也在與共享辦公企業進行合作。毛大慶的優客工場去年進駐了凱德的兩家購物中心,分別是武漢凱德新民眾樂園和北京凱德Mall·望京。潘子翔透露,凱德和WeWork也有合作在洽談中。凱德中國首席執行官羅臻毓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表示,之所以進入共享辦公領域,還是因為”有利可圖“。
林明彥向記者闡述了凱德在華的發展方向,一是持續擴大并優化資產組合,二是打造好運營平臺。運營平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全球化的服務公寓運營平臺;二是商場管理,打造跨區域性、跨國界的運營平臺;第三個平臺便是辦公領域,原來都是傳統的寫字樓,未來將發展為一部分固定、一部分具備靈活性和移動性的配套產品。
今年1月,凱德將位于中國的20個購物中心轉手給萬科旗下印力,作價83.65億元。在發布C3項目現場,羅臻毓表示:”20個商場賣了以后,錢肯定留在中國。“
目前,凱德在華總資產占比仍保持在40%左右,新加坡占比約30%。林明彥表示,加深在中國的投資仍然是大方向。
本文轉載自界面新聞,作者馬一凡,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