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便利店在北京的發展時間不短,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北京并不能算是個便利店發達的城市。不過,近三年來,北京的便利店市場開始企穩回升,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加上2017年年底北京市商務委等四部門印發《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的支持,北京便利店儼然迎來發展的“春天”。
據2017年底北京市商務委等四部門印發的《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顯示,針對便利店存在的店鋪選址難、運營成本高、行政許可周期較長、搭載服務種類有限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按照方案的實施目標,到2020年,本市連鎖便利店數量將達到3000家左右,其中中心城區達到2000家以上,實現中心城區社區全覆蓋,24小時便利店占比達到50%以上。
對于此次印發該方案,北京市商務委員會流通發展處處長邵全表示,這是想要釋放一個信號,即要多措并舉來推動便利店業態進入跨越式發展。“為滿足2300萬市民對于便利店的需求,我們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各大便利店品牌進入北京市場。一方面利用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對企業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創新監管模式,改善便利店營商環境,多部門協同促進便利店的快速開店和發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據紹全介紹,與上海和其他一線城市相比,北京在綜合零售的體量供給上,仍然存在一定結構性欠缺。大型商業設施,如大賣場、綜超較多,但是小的綜合零售店、便利店相對不足。這不僅指絕對數量上,也包括整體發展水平,比如品牌發展較慢、新品牌較少,門店地理分布不均衡等等。制約北京便利店發展的因素既有氣候、消費習慣、地域特點等客觀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的因素,還有營商環境的影響。“對于便利店,我們不僅把它看做是商業,同時也是服務業的網點資源。因此,我們要參照和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保障基本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配置。同時,統籌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優先布局連鎖便利店等生活性服務業網點。”紹全說。
不過,近三年來,北京的便利店市場已經進入了企穩回升期。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5年底北京連鎖便利店門店數是1024家,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到2017年年底,門店數量已經突破1500家。在北京,從品牌而言,既有7—11、羅森、全家等外資便利店,也有全時、好鄰居等本地品牌,還有便利蜂、猩便利等新興品牌,形成了品牌綜合發展的格局;從業態來講,既有傳統便利店,也有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創新業態,二者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紹全表示,隨著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品牌連鎖便利店在逐步取代非品牌、非連鎖、非規范化的小型綜合零售店,零售業態的連鎖化率、組織化程度、規范化水平有所提高。
在北京,想要開個便利店首先要過的就是證照辦理這一關。據悉,不少企業都反映便利店相關證照流程較長,過去簽訂租房合同后,全部手續證照辦理完畢,大概需要60到80天,這也導致房屋空置期較長,間接推高了企業經營成本。針對這一問題,根據方案相關將聯動加快審批流程, 大幅縮短證照辦理時長。與此同時,方案還推出了“一區一照”登記辦法。紹全說:“我們將提出試點企業名錄,市工商局對進入試點企業名錄的連鎖便利店企業實行‘一區一照’登記,試點企業在同一行政區內選擇一個‘總店’作為管理機構,無特殊情況新開門店可以不再按原來的程序辦理單店工商營業執照,所需要審批材料也大為簡化。相應地,食藥監部門依據 ‘一區一照’營業執照為各分店辦理食品經營許可。這對于短時間大量新開店是非常有利的促進措施。”
此外,方案還將創新便利店搭載服務許可監管模式。對于連鎖便利店新增的洗衣代收、代收代繳水電費等便民服務項目,工商部門依法予以支持。在連鎖便利店自制出售餐食飲品等食品經營許可方面也進行了優化。此外,還允許便利店內設立簡易就餐區。市區兩級政府,還將對搭載早餐或蔬菜零售等部分便民服務的連鎖便利店,在租金上給予財政補助。“對于便利店的定位,希望將它培育成小型的社區服務中心,搭載一切便民利民的功能。”紹全說。
便利店品牌要想加速發展,快速集中開店是主要手段。在方案中,也提出了“到2020年,本市連鎖便利店數量將達到3000家左右,其中中心城區達到2000家以上,實現中心城區社區全覆蓋,24小時便利店占比達到50%以上”的實施標準。對于這一目標是否會使得便利店出現“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問題,紹全表示首先一定要發展數量,當具備了一定規模以后再來談結構和質量。對于便利店的數量和分布,希望城六區要能達到每千人擁有20平米以上;同時24小時便利店的數量占比要超過50%,以解決夜間商業不足問題。
此外,北京的便利店如果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也會為一部分上游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也想借助便利店相關政策給上游企業傳遞一個信號,增強上游生產企業的信心。首先,從產業和功能的角度,不能將所有鮮食生產加工和配送企業等同于一般制造業,要保留一批骨干的食品生產企業,比如一些安全規范的中央廚房和鮮食工廠,以保障首都市場供應。其次,對于便利店經營的商品品類和品質的要求,上游生產商的生產品類需要更全,質量更好,才能滿足連鎖便利店和消費者的需求。”紹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