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大概有將近十萬家便利店,去年的交易額大概是1300多億。而這種業態,通常在兩個社會環境底下,會有比較好的發展空間。
第一,人口稠密度要高。
因為便利店的輻射的半徑很小,通常在大都市里輻射三百五百米的半徑,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稠密度的話,便利店是很難生存和發展的,這是它存在的第一個條件。
第二,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高。
也可以說,消費水平要達到一定的門檻。國外有一種說法,如果人均GDP達到2000~3000美元,就意味著便利店進入了最基本的門檻。當人均GDP或者消費能力太低的話,便利店很難做起來的,畢竟便利店不是以低價為主力訴求的商業業態,便利店主要訴求就是便利。
所以,人口稠密度和達到中等水平的消費能力,是便利店發展起來的兩個最基本的條件。
而上面提到的兩個條件在中國其實是完全具備的,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幾年便利店每年幾乎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比如說去年,便利店的年增長率達到13%,這在實際里是非常高的數字。
2017年以來,我們也看到很多所謂的無人零售、無人超市紛紛搶灘便利店這塊市場蛋糕,就說明說這個市場需求很旺盛。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會發現中國的便利店,其實還有很長的發展的路要走。
這樣說,是因為目前中國的便利店顯現出幾個特點
特點一,中國的便利店連鎖化的程度低。
就目前的10萬家便利店里,真正實現連鎖經營的不到10%,也就意味著有90%的便利店是獨立經營的。
這跟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的便利店,以幾個大型的連鎖體系來運作的形式是截然不同的。
相信,在今后幾年內,便利店可能會逐漸走向連鎖化。
特點二,對于供應鏈的介入程度也比較低。供應鏈的介入程度和其連鎖化程度低也是有關系的,其表現,像是有沒有像7-11的中央廚房,是不是有統一的倉儲配送系統,有沒有能力去開發自己的自有品牌,等等。
由于對上游供應鏈的把控力較低,所以,大部分獨立的便利店還是需要供應商把貨送到店里,然后再現金結賬,最后到上價、銷售,一條龍的傳統形式。
所以,供應鏈方面的挖掘,可能是中國便利店下一步發展的第二個機會。
特點三,便利店未來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可能是便利店社區化。在中國各大中城市的居民小區里多則大幾千戶,少則千八百戶,本身就是典型的便利店載體,而這種場景可以說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社區的特點大家都知道,第一,居民相對比較集中,而且是相對封閉的環境,彼此之間的親密感、熟悉感、信任感會比較高;第二,便利店的租金和運作成本比較低。
所以,結合中國社區化的特點,我預判,社區會成為便利店發展的下一個很重要的灘頭陣地。
本文轉載自億邦動力網,作者黃巖,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