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貨業態架構重置:新零售能否助力自營比例提升?
百貨業目前的經營模式存在著內生的發展障礙,即過度依賴“聯營”導致獨木難支。為尋求突破,國內不少百貨開始探索自營之路,但過程中仍存在多重阻礙。在新零售背景之下,傳統百貨企業能否利用數據驅動的優勢,提高自營模式比例,突破經營困境?
2)百貨行業變革待啟:聯營仍是主體,自營嘗試拉開序幕
從行業整體來看,目前我國傳統百貨大多還是采用以聯營為主的經營模式,僅針對特定的商品和品牌采取自營。從具體企業來看,不少百貨領軍企業逐漸意識到經營方式轉型的重要性,開始重新追求商品力、服務力和供應鏈能力等零售本質的回歸,并進行了一系列自營嘗試。
3)百貨轉型困難重重:聯營弊端凸顯,四大阻力制約轉型
自營和聯營模式各有各的優缺點,適用于不同情況。市場經濟發展初期,聯營模式因為很好地契合了當時的百貨行業環境而被廣泛采用;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聯營模式弊端凸顯。然而從聯營到自營的轉型仍需要克服幾大困難:①資金占用多,轉型發展自營模式需要巨額的周轉資金;②庫存風險大,大多數傳統企業短時間內難以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管理、物流體系;③人才儲備少,聯營百貨中缺乏專業的采購、銷售及管理等人才;④市場敏感弱,長期采取聯營使得傳統百貨缺乏足夠的市場數據,難以識別客戶需求,這也是聯營轉向自營的根本性障礙。
4)百貨突圍有望實現:新零售提供新方法論,助力自營轉型
數據驅動識別客戶需求,為自營模式的商品采購和營銷明確方向,并針對不同種類的需求進行精準營銷;大數據幫助百貨柔化供應鏈,優化庫存,實現從先產后銷、制造商領導分銷的推式系統向終端信息拉動上游生產的拉式系統的變化;價格預選保留最具競爭力的商品,將線上的比價環節轉化成線下全方位的評估環節,在高性價商品中尋求與消費者需求的最佳匹配,提高顧客轉化率;根據區域消費特性自主設計不同購物場景,提供適應不同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增強百貨的用戶粘性。
5)百貨行業未來格局:全盤自營難以實現,聯營合作應走向全面深化
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下,任何百貨企業都不可能全盤自營,短期內我國百貨要實現自營模式的大趨勢逆轉是不科學的。聯營模式仍將是我國百貨業主流經營模式,但在自營模式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聯營模式自身也需要有所改進,向著更積極、更主動的深度聯營模式發展。
風險提示:消費回暖不及預期;新業態培育進展緩慢;費用開支增大。
本文轉載自中財網,作者小愛,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