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雨果網消息稱,沃爾瑪計劃推出兩款獨立的線上品牌,這些新品牌把30到40歲之間的中上階層女性作為目標市場,也是對Jet業務領域的一個補充。沃爾瑪希望圍繞新建立的兩個線上品牌創造足夠的人氣,把更多的優質客戶吸引到Jet和沃爾瑪上去消費。
據悉,該計劃還包括建立兩個美國本土電商網站,一個銷售奢華的床墊和床上用品,另一個銷售化妝品。沃爾瑪試圖通過這兩個網站與同領域成功的新興電商企業競爭,如零售電商Caspar、床墊公司Tuft & Needle。
不難發現,沃爾瑪此舉目的在于吸引其所缺少的高端消費人群,同時也加大在電商領域的布局,增強與亞馬遜抗衡的實力。
據查閱,2016至今,沃爾瑪已先后收購了5家電商公司,分布是電商企業Jet.com、在線鞋商Shoebuy、戶外用品電商Moosejaw、線上女裝零售商Mod Cloth、男裝電商網站Bonobos,總代價超38億美元。不久前,彭博報道稱沃爾瑪希望斥資數十億美元,收購印度最大電商Flipkart20%的股份。
可見,沃爾瑪在不斷加大電商領域的投入。然而,沃爾瑪電商業務的發展卻不如預期理想。
據沃爾瑪公布的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截止2018年1月31日的新一季度,沃爾瑪電子商務營收增速為23%,大幅低于第三季度50%的增速,電商業務增長開始放緩。沃爾瑪的席財務官布雷特·比格斯也承認該結果“有一點出人意料”。受此影響,沃爾瑪股價大跌超過10%,市值減少約300億美元。
不僅如此,沃爾瑪整體盈利也在大幅下滑,上財季其經營利潤下跌28%至11.17億美元。對此,沃爾瑪解釋是電商價格戰以及電商本身利潤率就比實體零售低。
其實,早在2016年,沃爾瑪便打響與亞馬遜的電商價格戰,而沃爾瑪采取不斷降價等策略也使得其營業利潤不斷下滑。
截至 2017 年10月,亞馬遜占美國電商市場43.5%,沃爾瑪僅占3.6%,只比一年前同期多了0.8%。截至2017年11月,沃爾瑪11大類213件商品的平均在線零售價格僅比亞馬遜高出0.3%,創下史上最小差距,但沃爾瑪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一年少掙11億美元利潤。沃爾瑪希望通過低價策略趕超亞馬遜,未想未占上風,還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或許是因為低價策略成效不大,沃爾瑪計劃開始采購更貴的商品,進而提升電商利潤率。
路透社報道,沃爾瑪近期在和寶潔、聯合利華、金佰利等供應商的會議上表示,希望這些供應商能多提供10美元以上的商品供線上銷售,最低不少于5美元。對于沃爾瑪來說,配送一個4美元的商品價格和12美元商品的成本是一樣的,而售價高的商品,利潤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