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人人樂和多點Dmall分別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號上推送了一篇相同的文案,內文顯示:從2月5日起多點Dmall自由購將正式上線人人樂深圳的五家門店。此舉標志著多點Dmall繼中百、步步高之后,再次接入一家年營收過百億的零售巨頭。但讓人納罕的是,推文過后再無更多宣傳,雙方似乎都在低調地處理著這一“重大”消息。
同樣是百億級零售巨頭,多點Dmall與中百、步步高的合作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并且這兩家零售巨頭與多點Dmall合作開始,就有數十家門店同時上線多點Dmall自由購,反觀人人樂,目前只有五家門店上線,頗有種小規模測試的感覺,這也說明人人樂對于和多點Dmall的合作并不急于全面鋪開。
與此同時,在大約1個月之前,人人樂才剛剛入駐新零售賦能平臺京東到家,彼時,人人樂在京東到家平臺上一口氣上線了41家核心地段的門店,并且預計在春節前后再上線21家門店。多點Dmall和京東到家的數據一對比,明顯讓人感覺人人樂在厚此薄彼。
難道人人樂只有少許門店上線多點Dmall是因為京東到家先入為主?但如果以到家平臺為主又何必上線多點Dmall?況且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的目標都是賦能傳統零售商,開放5家相對于開放62家的背后,人人樂究竟在講一個什么故事?
1、接入京東到家后為什么還要接入多點Dmall?
京東到家與多點Dmall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15年底,彼時各大商超O2O平臺在經過激烈地燒錢大戰后,留下的為人熟知的平臺似乎只剩下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這兩家平臺也奇跡般地從2015年一起走進了2018年,只是在這期間,平臺的定位與屬性早已不同于當年。
剛開始的商超O2O平臺打法基本相同,即盡可能多地拉攏線下門店,不管是零售巨頭,還是小的夫妻店,他們都是這些平臺的目標客戶,平臺則成為線下門店的流量入口,并為用戶提供2小時送貨上門的即時配送服務。
但低廉的跑腿費顯然不能支撐平臺的日常運營以及快速擴張,很快,一眾商超O2O平臺在燒錢完畢后便灰飛煙滅,損失同樣慘重的多點Dmall也開始戰略收縮到北京市場,京東到家的拓展步伐也放緩。
此后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京東到家與達達合并,開始依托達達強大的眾包配送能力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永輝超市、沃爾瑪等門店陸續上線,為京東到家賦能傳統零售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多點Dmall則通過與物美超市不斷的深入合作,從一個單純的流量平臺,變身為一個專注區域零售巨頭全鏈路改造的新零售賦能平臺。
雖說都是賦能,但兩個平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定位不同。京東到家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傳統商超的流量入口,因此平臺上不僅有永輝、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還有一些便利店、散戶,甚至是一些品牌商,用戶在任何地方打開京東到家,都能看到眾多規模不一的線下門店。
多點Dmall不一樣,它把自己的合作伙伴限定為區域零售巨頭。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個區域合作1-2家商超就可以把該區域覆蓋掉。多點Dmall還會給每家門店設置電子圍欄,在電子圍欄范圍內,用戶打開多點APP,只能看到這家零售商旗下一家門店的商品,對于區域零售巨頭來說,大可不必擔心門店之間相互競爭。
其次是賦能傳統零售的方式不一樣。京東到家還是以流量優勢吸引傳統零售商進駐,門店也需要完成相應的系統改造來與京東到家平臺的對接。憑借達達眾包物流的優勢,京東到家可以為用戶提供1小時達的極致物流體驗。
多點Dmall與傳統零售是更深層次的互動,它可以為傳統門店進行訂制化的系統對接,進而讓多點Dmall系統對接到門店的供應鏈系統、采銷系統等,方便為傳統零售商進行商品、會員、支付、流量、供應鏈、營銷等環節進行賦能,從而幫助傳統門店提升全鏈路的數字化能力。
以上是兩大平臺的差異點,相同點就是賦能,不管是流量、門店的數字化改造,二者或多或少都會涉及。但《零售老板內參》APP認為,正是因為上述不同因素,所以才讓人人樂在接入京東到家后又引入多點Dmall平臺。就像步步高和京東到家合作無疾而終后,也不影響后續和多點Dmall合作。人人樂也希望這些不同能為自己帶來新的可能。
2、人人樂想要“以我為主”
人人樂左沖右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幾年陷入連續虧損泥潭。人人樂在2012年出現首次虧損,連續數年未有轉機,2014年凈利潤為負5.89億元,2015年凈利潤為負3.37億元。2016年終于有了少許轉機,實現凈利潤6048.06萬元,成功扭虧為盈;但2017年人人樂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營業收入47.73億元,凈利潤-1.35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17年再次虧損是人人樂加速改革的代價,如砍掉虧損門店,加速開設新業態門店等,都會加劇公司的虧損,但這也從側面表明人人樂在積極謀變,從長遠來看不一定是壞事。
應對虧損,人人樂首先加緊了新業態門店的布局。2017年12月底,人人樂在全國5大區域同時開業8家門店,這8家門店除了1家是標超外,其他7家門店均為新業態,其中lesuper精品超市4家店、lelife生活超市2家店、lefresh生鮮超市1家店。截至目前,人人樂在全國已經開設19家Le super,2018年也將繼續新開多家上述門店。
與此同時,人人樂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平臺。在2018年1月入住京東到家后,又于近日引入多點Dmall,人人樂也希望電商業務為自己帶來更多流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和人人樂類似,很多零售巨頭不止和一家新零售賦能平臺合作:永輝入駐京東到家后,又接受了騰訊的戰略投資;步步高在和騰訊合作之前,也和京東到家合作過,可惜無疾而終,后來又接入多點Dmall;傳聞與騰訊建立合作的華潤集團也被傳將入駐京東到家平臺……雖然騰訊、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這三個平臺的業務側重點有差異,但本質上都是在提升傳統零售的數字化能力,因此或多或少會有競爭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零售巨頭們仍選擇多家新零售賦能平臺進行合作,《零售老板內參》APP認為,這是零售巨頭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心理狀態使然。
在新零售時代,線上雖然表現出了強勢的整合者的姿態,但全國性零售巨頭和區域零售巨頭并不容易拉攏。步步高董事長王填曾形容阿里像蘋果的IOS系統,騰訊則像安卓系統,隨后其選擇了和騰訊合作。以下這句話或許是他選擇騰訊的主要原因:“在實體零售行業,我們希望保持各地零售商的獨立性,就像歐盟一樣,這樣的生態才會和諧,這個世界才會和諧。”
同樣一手締造了人人樂的何金明也曾說道:“不是人人樂被別人收購,而是人人樂要收購別人!”可見,零售巨頭們十分看重公司的獨立性和創始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
因為零售商的這種心態,所以才有主打5%入股的騰訊,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眾零售巨頭的芳心。
3、騰訊入局下,多點Dmall、京東到家壓力增大
當騰訊、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各大零售巨頭中,局勢將如何演變?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一種競爭關系。騰訊可以為傳統零售輸入技術、流量、支付、社交等方面的能力,但這些與多點Dmall和京東到家的業務顯然有重合的方面,尤其對以流量為自己核心賣點的京東到家來說,騰訊的入局恐有大的影響。但有趣的是,騰訊又是京東的重要股東。
對于騰訊和多點Dmall來說,《零售老板內參》認為目前二者的沖突還不明顯。因為騰訊與多點Dmall有一個明顯不同,騰訊是一個標準化程度更高的大平臺,它在賦能傳統零售商的過程中,顯然需要傳統零售商主動適應自己。對于多點Dmall來說,它的優勢反倒是靈活,可以為傳統零售商們做定制化的系統改造。
如果說巨頭們還是高高在上的,那么多點Dmall就是那個愿意蹲下身來,跟傳統零售商共同探討門店轉型之路的角色。這也是為什么步步高同時接受了多點Dmall和騰訊的合作。
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判斷未來三家不是競爭關系。在紛亂的2017年,傳統零售商們在數字化改造方面匆忙試錯,有的合作了,但無疾而終,有的則在廣撒網重點捕撈。但相信在2018年,零售巨頭對于自己的改造方向,以及合作伙伴會有更加明確的方向,那么也就意味著,一家零售巨頭上線1到2個平臺足夠,競爭在所難免。
會不會有人成為競爭的犧牲品,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巨頭入局之下,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的壓力會更大,競爭會更加激烈。
本文轉載自零售老板內參,作者王彥麗,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