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深耕中國沿海城市的日資便利店們,加快了轉戰內陸市場的腳步。
2018年1月,羅森成了進駐安徽省的第一個外資便利店品牌,首店開在合肥。這個日資連鎖便利店運營商計劃,以合肥為開端,通過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在安徽擴張,到2020年,在安徽開出超過100家羅森便利店。
開辟新的區域市場的同時,在已進駐的城市,羅森開始嘗試將選址從城市中心向周邊地區拓展。
以重慶為例,羅森已在當地擁有近160家門店,這些門店都位于重慶市中心地帶,2017年底,羅森首次選址在距離重慶市中心約100公里的涪陵區,并計劃一年時間內在涪陵區再開9家店。 由于涪陵的人均消費能力不及市中心,羅森把在這里的第一家店開在了長江師范學院內,愿意嘗鮮的年輕人們成了這家門店的主要客群。
在涪陵這樣的小地方開店,并不符合羅森以往拓店選址的邏輯。自1996年在上海出大陸首店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羅森都是以沿海地區為中心開店,即便于2010年進入內陸城市重慶,也是在城市核心區域布局門店。但隨著沿海一線城市便利店逐漸飽和、內陸地區消費水平逐步提升,這家日資便利店想要進一步加深對內陸地區的探索。
把店開到涪陵,能讓羅森更快獲得在小城市發展的經驗。重慶羅森副總經理上野功曾表示,這些經驗包括,如何從市中心的食品工廠和物流中心進行統一配送商品的物流經驗、小城市門店運營經驗等,它們有助于羅森“搶在競爭對手之前,從點到面控制內陸地區。“
幾乎與羅森同步,日資便利店品牌7-11、全家也都加快了開拓內陸地區的市場腳步。
據日經中文網的報道,截至2017年11月底,7-11在中國大陸開設的門店達到2520家,其中中部地區開店步伐加快,成都和重慶地區的門店均同比增長約30%,分別開到了77家和46家;全家的店鋪數在2017年11月底同比增長約20%,達到2177家店,其中成都門店同比增長40%,達到85家,并計劃加速進駐內陸地區。
中國內地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地理文化差異的明顯,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了20多年,卻仍未誕生一個全國性的便利店品牌。日資便利店大多集中在京津、長三角、珠三角和部分重點城市,本土便利店則以區域發展為主。
但近兩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中國便利店市場的快速發展與競爭、以及內陸地區消費環境的變化等,日資便利店開始了全國性的擴張計劃,尚未飽和的內陸市場成為了品牌們加速爭奪的重點。
內陸城市便利店發展水平的提升,也為日資便利店的擴張提供了機會。商務部發布的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排名顯示,深處內陸的太原市擊敗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排在第二位,但主要依靠本土品牌的充分發展;同時,24小時便利店也逐漸受北方地區歡迎,如2016年這一業態在哈爾濱的增速達33.3%,在北京增速為23.5%。
不過,在加速進入內陸市場過程中,日資便利店也將面臨市場環境帶來的多重挑戰。
由于對內陸新市場的發展缺乏經驗,日資便利店需要花時間積累運營經驗、調整發展策略。同時,伴隨著阿里、京東、蘇寧、大潤發等電商零售巨頭入局便利店,新零售、無人技術等帶來的行業變革,日資便利店品牌在一線城市發展的競爭壓力也在加大。
本文轉載自界面新聞,作者楊秋月,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