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萬達集團迎來了他的而立之年。
但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萬達集團可謂跌宕起伏。
去年7月19日,萬達、融創、富力三方發布聯合公告稱,萬達商業將北京萬達嘉華等七十七個酒店轉讓給富力地產;萬達商業將十三個文化旅游城項目91%股權轉讓給融創房地產集團。
關于萬達出售資產,外界自有千般解讀。“斷臂求生、忍痛出售、賤賣資產····”
但王健林有自己的“買賣邏輯”。
他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不管買也好、賣也好,關鍵看買賣之間能否賺錢。對萬達的買和賣,關鍵看價格。“萬達過去幾年在海外投了一批項目,現在我們決定清償海外債務,賣一半資產就能把全部債務清償,說明我們買和賣之間賺錢了。”
去年12月,王健林在出席蘇寧戰略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有個宏偉的計劃,明年開始,力爭10年內將萬達廣場發展到1000家左右。”
話音剛落,正在回A進程中的萬達商業為自己引入了戰略投資。
萬達商業引來340億元戰略投資
1月29日,萬達集團官方發布消息稱,騰訊控股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計劃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這將是全球互聯網公司和實體商業巨頭之間最大的單筆戰略投資之一。
截止2017年底,萬達商業持有已開業商業面積3151萬平方米,在中國開業萬達廣場235個,年客流31.9億人次。
據了解,騰訊投資100億元,持股比例為4.12%,蘇寧和融創中國分別投資95億元,持股比例3.91%,京東投資50億元,持股比例2.06%,共計占萬達商業股份比例約14%。目前,萬達商業的估值為2430億元。
根據中國證監會披露的最新情況顯示,萬達商業A股IPO最新排名為70名。
此前萬達商業私有化項目書顯示,萬達商業計劃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如果公司在退市滿兩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內地主板市場上市,大連萬達集團將回購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內投資者分別支付12%和10%的利息。
萬達方面表示,引入新戰略投資者后,萬達商業將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萬達商管今后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集團盡快上市。
重新定位的萬達商管集團將利用騰訊、蘇寧、京東海量線上流量和本身巨大線下商業資源開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中國“新消費”商業模式,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消費體驗,實現實體商業與互聯網企業的雙贏。
梳理發現,除了京東之外,目前萬達商業引入的投資者,之前均和萬達有過相關合作。
“騰百萬”黃了,騰訊與萬達的合作繼續
此次涉及金額高達340億元的收購中,騰訊以100億元的投資金額拿下萬達商業4.12%的股份,從此騰訊成為了萬達商業名副其實的股東之一。然而,萬達與騰訊的“姻緣”并非這一次合作締造的。
2014年,萬達、百度、騰訊三家商業巨頭眼看阿里巴巴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三個掌門人坐不住了。在私下進行了幾次電話溝通后,萬達、百度、騰訊三家高調的舉行了發布會,宣布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叫“萬達電子商務”(簡稱萬達電商)的O2O公司,俗稱“騰百萬”。
三家對外聲明,要通過跨界布局,攜手打通線上到線下縱向的關節,以及線上線下橫向之間的數據、資源、流量。這項大事業將以萬達為主導,試圖共同撬動線上線下多達30萬億的市場份額。
好景不長,在野心勃勃下成立的“騰百萬”僅僅過了一年多便散伙。
此番合作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王健林與馬云的一番辯論。 “騰百萬”成立之初,業內曾戲稱三家的合作為“玩淘寶”,聽到這樣的言論,馬云自然咽不下這口氣。
在2015年某論壇的演講中,馬云調侃了王健林,“我覺得你們三家有點像湊攏班子,健林需要完全徹底的改革,進行轉型,我深刻理解。另外兩個兄弟覺得,反正也不是我出錢,我出一點點錢,有人去搞阿里,我覺得很高興。大家真的這么想,因為這個市場之大,聯合在一起,是可以做到非常大的市場,因為真正未來機會所在,就是如果阿里有機會能夠跟萬達這樣的企業傳統的經濟結合好,大家共同明白的是開拓未來,創造未來,而不是戰役上的防御、戰役上的抵制,任何結合都是烏合之眾。”
然而,在與騰訊的初次合作夭折之后,萬達與騰訊合作并未中斷,此次與騰訊的二度牽手,或許雙方也吸取了上次合作的教訓,經過磨合之后的雙方想必也會在各自業務的管理,以及融合業務合作版塊的管理、執行方面會更加融洽。
融創再出手收購萬達資產
融創在并購市場上一路狂奔,在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持續“買買買”。
融創繼2017年7月聯合富力地產鯨吞萬達76家酒店和13個文旅城項目后,時隔半年融創再次出手。、
這一次,融創以95億元的投資金額在此次收購中股權占比3.91%,僅次于騰訊的4.12%。
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是行業共識。但孫宏斌認為,未來5到10年,是一部分房地產企業的鉆石時代。但這之后,行業見頂,風險增大,必須提前做準備。
早年在數家大型企業并購案未果后,孫宏斌一度將收購視線轉向國內中小型地產企業。融創的并購對象一類是在發展中收縮的中小規模地產企業,它們退出的城市成為融創擴大規模的據點。另一類則是遇到險境的企業,或有現金流危機,或是企業領導者因涉案導致企業運營危機。對于此類收購,孫宏斌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
在小規模收購吃到甜頭后,孫宏斌的野心也逐漸變大。2017年開始,孫宏斌再度將并購觸角伸向大型企業。年初入股樂視,7月收購萬達資產,如今又再次出手收購萬達商業股份,孫宏斌依然保持了“一擲千金”的作風。
對于融創而言,萬達商業或許是個極大的誘惑。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向贏商網透露,“有人不做第一,有人做不了第一,有人盯著第一。”
對于融創下一步戰略,他認為,融創依舊會繼續擴張,加速奔跑。專銷住宅,委托商業。深耕都市圈,挑戰前三甲。
蘇寧加入萬達集團千店計劃
早在2015年,萬達集團和蘇寧就開始了合作。2015年9月6日,萬達商業和蘇寧云商的簽署合作協議,這開啟了中國最大不動產商和中國最大零售商的合作。
萬達和蘇寧當時的合作協議顯示,蘇寧易購云店等品牌將進入已開業或即將開業的萬達廣場經營,雙方確定的首批合作項目為40個。
從2016年開始,雙方將根據萬達廣場開業情況每年確定成批合作項目,萬達商業可根據蘇寧云商需求定制規劃設計。
2018年開始萬達將和蘇寧進行深度合作,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更多的門店的合作;第二方面就是萬達為蘇寧定制商業中心,萬達把蘇寧做一個核心店,圍繞著蘇寧來做其他的配套,吃喝玩樂等等,2018年也將開展規模化的定制的;第三還會在資本層面的深度合作。
這也意味著,蘇寧和萬達的合作,減少了萬達廣場招商的壓力,萬達廣場可以為蘇寧巨額流量,雙方資本層面的合作,減少雙方的資金壓力。
萬達回歸A股可能性大增
據悉,萬達商業地產于2016年9月20日從香港市場退市,欲回歸A股。
王健林曾在萬達集團2017年年會上表示,“萬達要逐步清償全部海外有息負債,萬達商業A股退市資金也有了可靠方案。”
王健林稱,萬達集團將采用一切資本手段降低企業負債,包括出售非核心資產等。萬達要逐步清償全部海外有息負債,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將企業負債降到絕對安全的水平。“萬達集團在全球絕不會出現任何信用違約!”
據公開報道,1月29日下午,萬達酒店發展在港交所發公告稱,以約3.15億澳元(19.19億港元)現金出售位于澳大利亞的若干物業項目,買方還將代澳洲公司償還債務款項約8.15億(49.66億港元)澳元。這是萬達酒店發展本月第二樁海外資產剝離交易。本月早些時候,萬達酒店發展宣布已同意出售倫敦一個地產項目。
媒體援引接近萬達集團的人士報道稱,在接連售賣倫敦物業和澳洲物業之后,萬達已能夠將海外的負債基本清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萬達此次積極吸引各類企業入股,尤其是互聯網方面的企業入股,帶有很強的輕資產運作的戰略思路,和其商業管理的業務屬性是掛鉤的。
對于萬達此類入股來說,類似互聯網企業入股,有助于實現萬達后續商業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也有助于后續改造商業地產業務,所以是有積極作用的。
從實際情況看,萬達當前此類集團業務獨立發展,利好其專業化運作,后續也有助于商業資源的輸出。
對于此類股權投資的做法,有助于萬達進一步做強輕資產的業務,所以商管公司后續在既有基礎上積極回歸A股的概念繼續加大。也可以預見,后續在商業地產管理業務方面,萬達會形成自有項目管理和品牌輸出等導向,所以是具有積極作用的。應該說萬達最近動作較多,但都是為了實現此類業務真正進入資本市場。
互聯網與實體“抱團”取暖
嚴躍進還表示,萬達與蘇寧、騰訊、京東等企業合作,也有抱團取暖的深意。
首先,騰訊和京東的關系很多人都很清楚,尤其是烏鎮飯局上就可以看出,所以此類報團的做法,也是和類似競爭伙伴如阿里巴巴等形成了更大的抗衡。
所以后續萬達騰訊等企業基于不同的業務分工,在商業地產以及文化地產發展方面會形成一個巨無霸的利益團體,對于阿里巴巴等企業來說也需要考慮此類影響。
從合作方面看,蘇寧等企業似乎也在站隊,所以多少也和相關企業積極撮合有關,所以類似企業的合作,勢必帶來商業地產的變革,后續也有利于商業地產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類似微信、網絡購物等方面,都會和傳統商業地產進行更好地結合。
當然需要看到,此類合作主導權在萬達,而萬達此前拋售資產后,也有助于進一步整合資源,所以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要防范合作中各類新的問題出現,尤其是新戰略新動向等都需要穩步推進,否則當做一種合作的狂歡盛宴,也很難讓萬達商業地產轉型之路走得太遠。
知名地產專家、優淘城總裁薛建雄認為,萬達手上有非常優質的資產。對騰訊京東來說,他們期望拓展線下業務,蘇寧也希望拓展更多的線下的門店業務,所以都樂于跟萬達合作。合作能促進萬達的商業做得更好,那么他們手上的股份就能更值錢。
而合作達成后,蘇寧電器將大量開進萬達;京東、騰訊則可以給萬達起到導流的作用。線上線下匹配的戰略性的合作,會達到一種較優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