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的氣息愈發濃郁。一邊是傳統超市完善自身的網上商城,搶灘線上業務;一邊是互聯網巨頭紛紛開設實體門店,搶占線下市場份額。無論是線下到線上,還是線上到線下,在超市業態中的融合態勢都愈發強烈。有專家認為,相較而言,線上到線下會比線下到線上要容易。傳統超市發展網上商城需緊緊抓住多年積累的客群,同時可參考“盒馬”等模式。
傳統超市:加快“觸電”腳步 搶攤線上體驗
1月8日,家樂福網上商城廣州站正式啟動,線上業務由全國15個城市擴展至全國18個城市。家樂福網上商城廣州站的上線,標志著廣州家樂福門店正式開啟全渠道O2O業務。家樂福廣州區電商經理陳智勤向信息時報記者介紹,家樂福線下實體店的主要客戶群平均年齡在30~50歲為主,希望結合線上的購物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輕群體。家樂福在開通網上商城的同時,也和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三家外賣平臺進行配送的合作。
事實上,傳統超市發力線上早已不是新鮮事。大潤發投資的B2C電子商務網站飛牛網上線,隨后以飛牛網為基礎建立了B2B平臺大潤發e路發;沃爾瑪在推出O2O服務平臺“速購”,增持了京東股份著力京東到家;華潤萬家上線購物網站“e萬家”,同時華潤集團2016年年底推出綜合電商平臺及基于互聯網的移動生活服務平臺“華潤通” 等。
“每一種業態都存在發展的空間,以前討論哪一種業態更好,而現在更加注重品牌及其價值。在一個強有力品牌之下,我們可以擁有不同的業態,資源共享并且優勢互補。”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說。
電商巨頭:爭開生鮮超市 搶占線下份額
隨著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加速,互聯網巨頭正在加快線下拓展的步伐。在京東入股永輝超市、阿里再度巨資入股高鑫零售、騰訊牽手永輝超市后,京東和阿里在商超新零售領域又有新動作。1月4日,京東打造的首家線下生鮮超市“7FRESH”亦莊大族廣場店正式開業迎客。FRESH大族廣場店總面積超過4000平米,陳列著包括水果蔬菜、海鮮河鮮、各種肉類、面包點心、進口食品等各種品類的新鮮商品。FRESH店內還專門為部分水果配備了“魔鏡”系統。消費者拿起帶有二維碼標識的水果,“魔鏡”便可自動掃描感應,將水果的原產地、甜度、溯源等信息展示在鏡面上,能讓消費者直觀地了解到不同水果之間的差別,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購買。
京東方面表示,未來3至5年將在全國鋪設超過1000家門店。而在1月3日,阿里旗下的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宣布,2018年要在北京開設30家門店,此前,“盒馬鮮生”已經在全國7個城市開出了25家門店。這也就意味著,電商巨頭將進一步深入線下,搶占線下份額。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純電商發展遇到瓶頸而紛紛掉頭轉向線下,意味著零售業新一輪的搏殺已經開始,如何進行線上和線下融合,實現雙線良性互動,將是決定最后誰能勝出的關鍵。
線上線下融合≠“門店+App”簡單模式
在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的同時,各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隨之加劇。到底是“互聯網巨頭款”超市更吃香,還是“傳統經典款”超市更給力?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表示,線下的門店怎么往線上走,這個模式還不是很清晰,反而線上往線下走的,效果都比較好。因為電商平臺已經有了完整的物流配套設施,而傳統超市涉足電商仍是處于一種起步階段,所以在短時間內新零售式的超市會更為吃香。就傳統超市搭建的網上商城而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既然如此,傳統超市的網上商城,又有何競爭優勢?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表示,傳統超市經營網上商城,最大的優勢在于實體零售經營了這么多年,擁有一定的穩定客群,用網上商城的形式為老客戶提供更細致更全面的服務,也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礎。在這種基礎建立起來后,再去做延伸推廣,這種發展模式會比較靠譜。這也就意味著,傳統超市網上商城的發展,必須緊抓老客戶。“這就好比付費制會員,在消費者付費成為會員后,企業能滿足會員的要求,就能滿足企業的生存空間。”黃文杰說。
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則認為,大賣場后續要發力,還需參考“盒馬”模式,而不是“門店+App”的簡單模式。“盒馬”模式優點是線上能帶來額外的20%~30%的客流,這對大賣場來說是很好的補充,此外“盒馬”對于淘寶、天貓等大型電商平臺的依賴度不高,是相對獨立的。
本文轉載自信息時報,記者陳雅菲,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