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新零售領域新風口的“智能自助便利店”并非遍地是金。網易財經獲悉,剛剛開業3個多月的猩便利上海天玥橋路店在近日被證實關店。
對于門店的關閉,猩便利方面向網易財經表示,該門店的關閉屬于猩便利迭代遷址,目前陸續有10家新門店正在上海落地。“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和智能便利店的布局是一個整體,單店的選址、開業運營和迭代升級的決策,都是在大數據計算的基礎上得出的。因此單店的營業情況,也都是在整體布局的前提下加以考量的”。
據猩便利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1月中旬,猩便利已經開業的智能便利店共有10家,目前陸續有10家新門店正在上海落地。
據網易財經了解,猩便利猩便利成立于2017年6月,是哦加哦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猩福(上海)有限公司合并后所成立的新零售領域品牌,主要業務為“無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目前天使輪及A1輪融資約為5億元。
一直以來,由阿里、美團、羅森中國等公司前高管組成的猩便利高管團隊就是猩便利的最大“賣點”之一,而前期的高速擴張也讓外界一直非常關注猩便利的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猩便利無人便利架觸點規模突破3萬,智能自助便利店數量約為10家。
但近期圍繞猩便利資金鏈緊張的話題一直沒有停止。就在本月,網絡上先后傳出猩便利在二三線城市的點位已經長期不補貨、三四線城市停止擴張,“猩便利已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兩個月前招聘大批員工,目前已經有很多人離職”。
對此,猩便利向網易財經表示,上述傳言不實,一些不實信息存在惡意扭曲夸大成分。“補貨方面,猩便利貨架補貨正常運轉,部分貨架根據后臺數據分析進行模塊化調整;關于資金鏈,猩便利業務發展一切正常,目前已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上一輪3.8億A1輪融資主要用于人才引進、鮮食研發、打造生鮮供應鏈、無人便利店的拓展和智能便利店的開發”。
對于猩便利的發展,有業內人士向網易財經指出,在忽略損耗和丟失的前提下,無人貨柜單次補貨成本及貨物成本在400元左右,而單柜日收入則不超過100元,再算上公司的運營成本,渠道成本以及自助智能便利店的租金運營成本,毫無疑問,在短期內,猩便利是無法盈利的。“目前無人貨架企業點位競爭激烈,頭部公司燒錢搶占市場成為主流行為。猩便利是否出現資金鏈斷裂無法判斷,但如果資金運營分配不好,出現資金緊張的可能性非常大”。
據悉,2017年年底,有媒體報道指出,猩便利要求其設備合作商澳柯瑪公司停止之前商定采購的冷柜等電器的生產。“猩便利與澳柯瑪簽訂兩萬臺設備的合同,該合同首付款還未支付,將面臨違約金處罰;該設備合作商還有1萬臺冷柜、2000多臺熱柜未交付給猩便利”。雖然該消息遭到了猩便利的否認,但澳柯瑪公司并未對此作出表態。
本文轉載自網易財經,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